东汉灭亡前夜的疯狂...(4)

作者 |  清歌向暖

来源 | 历史教师王汉周

500

  董卓

  承接前文>>>

  东汉灭亡前夜的疯狂...(1)

  东汉灭亡前夜的疯狂...(2)

  东汉灭亡前夜的疯狂...(3)

  01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八月,洛阳乱成了一锅粥。

  十常侍杀了大将军何进。

  何进一死,袁绍趁机发难,以诛杀宦党的名义血洗皇宫。

  正当袁绍以为自己代表的士族从此稳坐天下的时候,之前“奉召进京”的并州牧董卓跳了出来。

  董卓在北邙山守株待兔,等到了逃跑的小皇帝刘辨,然后携皇帝进入洛阳。

  而后招揽了洛阳北军、西园军及并州兵马,吓跑了袁绍,成为洛阳最大的军头。

  然后,董卓马不停蹄地将废立计划提上了议事日程......

  《后汉书·董卓传》载:

  “卓未至而何进败,虎贲中郎将袁术乃烧南宫,欲讨宦官,而中常侍段珪等劫少帝及陈留王夜走小平津。卓远见火起,引兵急进,未明到城西,闻少帝在北邙,因往奉迎。帝见卓将兵卒至,恐怖涕泣。卓与言,不能辞对;与陈留王语,遂及祸乱之事。卓以王为贤,且为董太后所养,卓自以与太后同族,有废立意。”

  02

  董卓为什么要急吼吼的废皇帝呢?

  原因很简单:

  刘辩是何进和袁绍等人扶上来的。

  不趁着现在自己有权,废了他,难免以后会做出什么不好掌控的事情。

  (皇帝联合宦官杀大臣的事情在东汉历史上实在是屡见不鲜,用不着再举例了)

  至于为什么立刘协(汉献帝)为帝?

  因为刘协从小跟着董太后长大,正所谓一笔写不出两个董字。

  董卓想继续开启东汉外戚秉政的制度,由他自己当老大。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九月甲戌,董卓正式废少帝刘辨为弘农王,立刘协为皇帝,并自封为太尉。

  又过了两个月,宫中传出谕旨:晋升董卓为相国,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之后成为想篡位的权臣标配)。

  至此,董卓的时代正式来临。

500

  03

  董卓在上台之初,也曾经很有诚意的给士族抛去了橄榄枝:

  1、给陈蕃、窦武、李膺等党锢之祸中被迫害的士人们平反,并提拔他们的后代出来做官;

  2、在董卓的朝廷班底里有这么几个人:

  大司空:颍川荀爽(荀彧的叔叔)

  侍中:陈留蔡邕(蔡文姬的父亲)

  五官中郎将:颍川陈纪(陈群的父亲,不了解陈群的只要知道一点:他主持订立了新的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

  都是清一色的当世名流......

  3、试图和汝南袁氏达成和解,除了袁隗的太傅、录尚书事的官职继续保留不变之外,还晋升袁术为后将军,把袁绍封为渤海太守。

  “乃任吏部尚书汉阳周珌、侍中汝南伍琼、尚书郑公业、长史何颙等。以处士荀爽为司空。

  其染党锢者陈纪、韩融之徒,皆为列卿。幽滞之士,多所显拔。以尚书韩馥为冀州刺史,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陈留孔伷为豫州刺史,颍川张咨为南阳太守。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

  董卓这么干的意图很明显:当初你们是怎么跟何进合作的,如今就怎么跟我合作,只要我有一口吃的,饿不着你们,我还给你们一碗汤。

  04

  但董卓低估了士族的怨气:

  要是当初没有你董卓半路杀出来横插这一杠子,如今的大汉朝廷,就应该是我们士族说了算!

  以袁绍为例,离京前本来就是司隶校尉,类比九卿一类的高官。

  怎么?

  现在你给个渤海太守就想让我当乖宝宝?

  办不到!

  所以,袁绍根本不鸟董卓。

  (袁绍后来传檄四方,招呼小弟共同起兵讨董的时候,所用的名义都是“行车骑将军”,官位仅次于大将军,属于军方二号人物。)

  至于袁术,董卓也看走眼了。

  董卓原先的想法,是把袁术笼络在朝廷里,万一袁绍在地方不听话,董卓可以利用袁术制衡袁绍,让他们兄弟俩自相残杀。

  可袁术也是眼高于顶的主儿,他和袁绍一样,瞄准的都是大汉的统治权,又怎么会甘心跟着你董卓屁股后面混?

  趁着董卓一不注意,袁术也逃出了洛阳。

  05

  这年的十二月,袁氏门生、东郡太守桥瑁第一个起兵发难。

  桥瑁诈称洛阳城里的三公高官们给他发了一封鸡毛信,信的主要内容是:董卓是王八蛋,在洛阳祸害天子,流毒百姓,所作所为,令人发指,号召各地举义兵共同讨伐董卓。

  实际的情况是,董卓刚进京的那几天,是放纵士兵抢了几天百姓,但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带出来的一定得是模范部队。

  历代大乱之世,大头兵们抢钱、抢粮、抢娘们儿实在是常规操作,只要后来可以稳定局面,也没什么可指摘的。

  可士族们既然要反董卓,就免不了要给他扣上一顶残暴的帽子,谁让你动了我们的奶酪呢?

  桥瑁的行为给讨董的行动增加了正当性。

  随即,共12路诸侯(18路诸侯讨董是不存在的)发兵响应。

  分别是:

  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渤海太守袁绍

  兖州刺史刘岱、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

  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河内太守王匡

  长沙太守孙坚、豫州刺史孔伷

500

  其中

  袁绍、王匡屯兵河内(洛阳北部)

  冀州牧韩馥驻守邺城,向大军提供军粮

  豫州刺史孔伷,驻兵颍川(今河南许昌,洛阳东南部)

  曹操、刘岱、张邈、张超、袁遗、鲍信驻兵酸枣(今河南新乡,洛阳南部)

  袁术屯兵鲁阳(今河南鲁山,洛阳南部)

  各路诸侯公推袁绍为盟主,由他领导联军应对董卓,大战一触即发。

  PS:

  当时的曹操跟着张邈。

  另外一个大boss刘备,此时跟着曹操。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英雄记》载:

  “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复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除了长沙太守孙坚以外,其余11路诸侯大军全部开进到洛阳附近,对其形成了包围态势。

  (长沙距河南比较远,孙坚一时半会儿赶不到)

  06

  听说关东联军即将打到家门口了,董卓暴怒不已,下令集结军队拉出去跟袁绍开练。

  但尚书郑泰站出来劝止董卓:

  “您大可不必发动大军,关东地区自从光武帝刘秀以后就没打过什么大仗,现在他们人虽然很多,但根本没什么战斗力;再者,袁绍、孔伷、张邈等人,不过是一帮公卿子弟,从来没上过战场,终日只会高谈阔论,成不了什么大事;何况他们这么一大帮人拢在一起叽叽喳喳,又没有尊卑次序,时间一长,内乱一起,必然不攻自破,到时候随便派遣一名偏将校尉上去收人头就可以了,用不着大动干戈。”

  董卓一听这话,就取消了亲自统兵的计划。

  《三国演义》里的三英战吕布是不存在的

500

  三英战吕布剧照

  其实,郑泰实际上是袁绍的人。

  他这套说辞,明面上是为了董卓考虑,暗地里则是担心袁绍在正面战场上拼不过董卓。

  郑泰实在可以算得上是东汉版的“峨眉峰”,论心眼儿,董卓跟他差了八条街。

  董卓也没查郑泰的履历,就轻易的相信了这个家伙。


​  07

  恰巧,这时候黄巾余党,郭太的势力又大起来了,他纠集了十数万人马,把董卓的老根据地并州搅得一团糟,还攻破了河东郡(今山西运城)。

  董卓派女婿、中郎将牛辅,去和这帮“流寇”硬碰硬的刚了一下子,却发现根本打不动。

  董卓一下子就慌了,便计划着挟持刘协迁都长安避乱。

  临行前,董卓特意给刘辨灌了毒药,以防袁绍等人再把刘辨当招牌打出来给他添堵。

  《后汉书·董卓传》载:

  初,灵帝末,黄巾余党郭太等复起西河白波谷,转寇太原,遂破河东,百姓流转三辅,号为“白波贼”,众十余万。卓遣中郎将牛辅击之,不能却。又闻东方兵起,惧,乃鸩杀弘农王,欲徙都长安。

  为了不给“敌人”留下一颗粮食,董卓下令:

  1、直接一把大火把洛阳烧成白地;

  2、城内的公卿、富户一律抄家,所得物资一律充公做军饷;

  3、所有百姓都要跟着他去长安;

  4、更过分的是,董卓连死人都不放过,他让吕布把洛阳城周围能找得到的陵寝全部挖了一遍......

  就这样,整个河洛地区,鸡犬不留。

  洛阳二百年名都,就此残破衰败下去。

  08

  按说,董卓西撤长安,关东联军该迅速尾随追击才是。

  可是12路诸侯联军在酸枣开过会盟大会之后就没动过窝!

  这可急坏了曹操,跳起来提议:

  “我等集合义兵,顺天应人,讨伐董卓,而如今,诸位却作壁上观,逡巡不前,大失天下人心之所望!而董卓焚毁宫城,迫使天子西迁,恰好说明他怕了我们啊,此刻出兵正可以安定天下!”

  但无论曹操再怎么激情演讲,诸侯们还是没有向洛阳开进的意思。

  曹操见状,退了一步:既然你们不去,那我一个人去,你们资助我一些兵马粮草总可以吧?

  还是没人理他。

  最后,陈留太守张邈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让自己的部将卫兹带着人跟着曹操打下手。

  就这样,曹操带着5000人马向成皋杀去。

  却不料,半路在荥阳汴水撞上了董卓的部将徐荣,徐荣此时手下有十余万人马,曹操哪里是他的对手?

  这场战争,曹老板毫无悬念的输了。

  5000人马死伤殆尽,曹操自己也受了伤,战马还被射倒。

  幸亏曹洪在危急时刻把自己的马换给他,曹操才免于第一仗就报销了的命运。

  而徐荣看对面5000人还能扛住自己10余万人马的连番冲击,也担心自己不是关东联军的对手,所以并没有再行追击。

  曹操战败之后,狼狈不堪的跑回酸枣,一看各位诸侯还是没有丝毫动作,一气之下便跑回了老家。

  09

  关东联军的大佬们不去追董卓,他们在打什么小算盘呢?

  先看看他们的所作所为:

  当联军的粮食吃完以后,兖州刺史刘岱首先联合张邈,杀了东郡太守桥瑁。

  冀州牧韩馥一天到晚都在愁,生怕袁绍坐大,夺了自己的位置,便暗中减少对袁绍的粮食供给。

500

  袁绍

  袁绍也不甘心窝在小小的渤海城里,两人早就面合心不合(两年后,在袁绍的威压下,韩馥让出冀州牧的位置,随即自杀)。

  长沙太守孙坚,在会盟讨董的路上,一路攻杀荆州刺史王濬和南阳太守张咨,最终被新任荆州刺史刘表所袭,中箭身亡......

  所以关东联军的老爷们,名义上是讨董,实际上是借着这个由头在关东四处扩张,给自己捞好处。

  因为他们都知道,大汉已经救不回来了,现在唯一要紧的就是保存实力,准备在下一场战斗中脱颖而出,取得这天下的最高权力!

  只有傻子,比如曹操,才会不顾一切的去救皇帝......

  可正是曹操,成为了他们中间唯一笑到最后的人......

500

  -未完待续-

点击「历史教师王汉」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