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里的“打工妹”们越来越少

【本文来自《大城市未婚女性真应该清醒了,条件不错未婚的,女极多男极少》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guan_15835279613549
  • 数据选取的北京——对未婚男性最友好的地区之一,是因为北京的流入女性特别多,所以看起来,男性的未婚人口数量的净增加和女性竟然也差不多了。

    但是,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的城镇人口情况数据,可以看到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和经济较发达(有较多“大城市”)的浙江、广东、海南三个省份,都是男多女少的重灾区。人往高处走,不仅是女人,男人更集中在“大城市”。GDP15强城市的常住人口性别比例情况,全部出现“男多女少”的现象。深圳男女性别比失调最严重,达到122.43。也就是说,深圳男性人口是女性人口的122.4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更惊人的是,31省份乡村性别比数据也是全部男多女少,北京120.21,上海130.93。反而是,有11个省份城市人口性别比小于100,即女性多于男性:河北99.02、山西99.70、内蒙古99.63、辽宁97.53、吉林95.56、黑龙江97.10、安徽99.46、河南98.87、重庆97.86、四川97.59、宁夏99.19。

    《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男性总人口数比女性多3490万人,20-24岁人口性别比是115,而65岁以上年龄段,每个年龄段老年女性总量均高于男性。我们把《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按年龄段划分的人口数,按15年一段和10年一段累加一下,就很一目了然了。

    50岁以下人口男的比女的多四千多万,而且更多的集中在非“大城市”。

    从1990年以来,全国男性未婚人口增加了560.9万人;女性未婚人口减少了112.6万人。当前适婚年龄人口性别,才刚开始出现严重失衡,接下来的五年、十年、十五年,问题将比今天要严重得多。

    现实数据就是这么个数据,你信不信都不影响这就是现实。

现实是,深圳那些多出来的男性大多从事着技术性的工作。你看看深圳那些工地就知道了,绝大多数是流动性人口,大都是去深圳打工赚钱的,属于季节性流动。都是跟着项目走。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的自动化程度提升,工厂里的“打工妹”们也越来越少,毕竟规模化的工业制造用机器比用人在成本上更有优势。

低技能的她们去了城市的非技术类服务业,端盘子、售楼、当门童、去MCN机构当小网红(互联网生态位中最底层的一环)。

基建工地上很少有女性,重的活儿她们不愿意干或者干不动。高技能的岗位她们不愿意学,总觉得自己有性别优势可以做到“大腿一劈、白面大米”。

本质上还是懒惰,不愿意学习、改造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必须付出持续性的努力,这样才能真正独立而强大,这样会很辛苦,得来很难也很慢。人,无论男女,大多数都愿意“躺赢”,可是这样必定走入彻底失败的歧途。《国际歌》不是用来说说、唱唱的,也不仅仅是被压迫阶级对剥削阶级的造反革命,它揭示的是更本质的人的自我革命与最广大人众的集体革命,个人与全体的自我革命直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