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在的交通方便程度,其实再没有什么形成地方方言的土壤了

【本文来自《方言传承下去有啥意义呢?》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Freud
  • 方言保留的最主要条件是有使用环境,也就是你生活中,工作中会用得上。普通话就是这么推开的。而方言如果能做到这点,也就谈不上保育这一说了。

    吴语区我了解不够。但广东话区,广州之前经历过强制推普带来的负面效果。可能因为广府话区之前推普不如客家、潮汕地区,所以之后做的比较极端,即不允许小孩、老师在幼儿园小学说方言。(好像没有不允许政府部门说方言,但任何时候政府说官话都是主流)。整个社会面说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就逐渐有了小孩不会说方言的事情。

    而广府做的没有那么极端,客家、潮汕地区也没有。所以,方言保存也比较好,普通话也没有问题。

    所以解决的方法也简单,就是不能以推普而将方言弄出来对立。

    至于公交车报站名用方言,我支持。你不能因为本地人已经被稀释了就否认他们的存在和尊严。无非就是可以根据不同站点选择不同的方言而已。苏州情况不了解。但是可以想象。南方本来就是十里不同音。广东省汕头市,其实只有四分之一强的人使用“汕头话”,半数人使用的是“潮阳话”,还有约四分之一弱用的是“澄海话”。汕头话本来指的也就是小汕头的金平龙湖两区人的方言。所以,以前电视台电台都是用三种口音。有何不可,反正都听得懂

广州本就在广府区内好吧。

广府话,大致是以河流流域分布的,即西江流域,北江流域,珠江三角洲,沿西江上溯到邕江至南宁,都可以算是广府。所以,南宁话跟广州话虽然差别不少,互相听懂是没问题的。但是,离广州比南宁近的雷州,说的是闽语系的雷州话,跨了语系基本就互相听不懂了。

在旧时交通不发达的年代,河流是最主要的物流渠道,也是最重要的人群迁徙渠道,同样也是语言传播的通道。

说千道万,以现在的交通方便程度,其实再没有什么形成地方方言的土壤了,不说地方方言,就连普通话,也未必能一统中国。跟国外接触多的人,夹几个外语一点都不奇怪。所以,普通话其实没必要强推,只需官方使用,政府部门在工作时坚持使用,普通话就足以发挥她的魅力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