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3年明正德朝 工部郎中傅浚著《铁冶志》介绍

1513年明正德朝 工部郎中傅浚著《铁冶志》介绍  

  中国古代文献典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我们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汉籍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布,也是多元文化视角下人文交流互鉴的直接体现。长期以来,大量汉籍流布于境外,其中不乏中国大陆缺藏的版本和品种。为保存历史、见证文明,2018年由山东大学牵头推进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开启寻访域外汉籍之路。

 这项工程,旨在调研摸清境外所藏中华古文献的全部情况,将中国大陆缺藏的品种和版本进行复制、出版、整理和综合性研究,从而完善中华古文献的存藏体系,为国内文化建设和国际文化交流提供文献支持,为世界汉学界和汉学家提供完备的研究资料。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全球汉籍合璧工程作为一项具有重要学术与文化价值的文化工程,对研究、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对推进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合作都具有重大意义。”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全球汉籍合璧工程首席专家郑杰文说。

​  《铁冶志》是明代工部官员傅浚的著作,系统总结了16世纪初中国的冶铁技术。它是由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发现的传世孤本,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500

  明代傅浚所著《铁冶志》在我国失传已久,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所藏清初抄本是一部孤本。

该书从建置、炉冶、山场、岁办、岁入、管辖、催工、吏属、供役、公署、库场、祠宇、坊市、督理、历官15个方面,

全面介绍了明代正德年间河北遵化铁厂的经营情况,并搜集了大量有关遵化铁冶的民俗资料。

该书首次以专书的形式记录古代的冶铁技术,是我国第一部冶铁专著,对传统铁冶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文献价值。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