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许多外国品牌在自己国家就是个低端品牌,到了中国就变成了“轻奢”产品?

【本文由“南海刀客”推荐,来自《我把话放这,中国范围内,做品牌价值的全是废物》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作者听说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吗?

贵州茅台酒,西湖龙井茶,阳澄湖大闸蟹,东阿阿胶,云南白药,五常大米,安塞苹果,宜兴紫砂壶……

这些品牌算不算消费者认可的品牌,这些品牌有没有消费者认可的溢价?

我们再来看看外国品牌,许多外国品牌在自己国家就是个低端、低价、一元店品牌,到了中国就变成了“轻奢”产品,说是“轻奢”,其实利润已经超过了真正的奢侈品品牌。

这里面99%都是国人在用崇洋媚外买单,所谓的“品牌与溢价”,与品质无关,这些外国品牌被中国质监部门罚款后依然有人愿意买单。

从这些“成功”的外国“品牌”身上,中国某些品牌也嗅到了商机,于是就有了“雪糕刺客”,凭什么外国一元店的产品在中国能卖这个价,而国产雪糕就成了“刺客”?于是就有了“水中贵族”,找两个白人小男孩小女孩进行品牌加持,自来水摇身一变就比石油还贵。于是就有了“原产福岛的日本白桃”风味饮料,你猜为什么勾兑桃子汽水非得要去核辐射福岛找品牌加成?

综上,绝大多数的所谓品牌,不过就是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崇洋媚外的要与没富起来的普通人划清界限,所谓溢价,不过就是被富人划清界限后,穷人用智商税又把这些界限买回来。

品质与服务,从来就不是重点。从品质来说,山寨的鞋子比品牌的鞋子质量好,这是共识。从服务来说,全世界的产品召回就不召回中国区,这是惯例,全世界的配方都一样只有中国区用的是低价材料人造奶油,这是常态。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