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的原因探析
看了一部清朝的电视剧,在网上搜索浏览了想干的信息整理了一下,记录一下心得体会。
乾隆末期已经有起义反抗,嘉庆时期天理教甚至攻入过皇宫,紧接着道光时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咸丰是清朝最后一个实权皇帝,曾长时间让他的嫔妃慈禧参与他处理政务的过程。咸丰死后,他的独子载淳即位是为同治,因为年幼,由太后慈禧掌握朝政。同治短命,死后因无子,传帝位给他的堂兄弟载湉(光绪),光绪在斗争总失败,死后也是无子,由他的侄子溥仪即位就是宣统。宣统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在辛亥革命后,由皇太后下诏书退位,清朝灭亡。
如果把清朝放在中国的王朝历史中对比,会发现即使没有西方列强的入侵,清朝本身也已经出现了历代王朝灭亡时的共同特征:皇帝更换频繁,皇帝在位时间短暂,没有稳定的统治;后宫干政;土地兼并严重;地方出现大规模的农名造反;朝廷的军事力量缺乏战斗力。换句话说,假设没有西方列强的入侵,历史的发展很可能是这样:在中国的南方富庶地区兴起几只反抗势力,首先推翻清朝在南方的统治,然后北伐,攻取北京等中国北方的地区,把满族驱逐回东北,一个新的汉族王朝建立,兴盛,衰落,中兴,没落,灭亡。熟悉的剧本,就像明朝代替元朝一样。
如果勉强套一下,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建立的中华民国就是取代清朝的一个新朝代,民国也专门组织人力修撰清朝的历史是为《清史稿》。
清朝末期,王朝进入灭亡时期,各方面都是衰败腐朽的,就像一个经过多年风吹雨打虫蛀鼠噬的老房子,摇摇晃晃的,任谁踹一脚就整个倒下了;却又遇到西方列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建立的科技、军事、经济优势,在思想制度、动员能力、组织能力方面遭到降维打击。所以李鸿章才会发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慨叹。
之前中国王朝更替的逻辑是是马尔萨斯的人口陷进叠加土地兼并,工业革命及随之而来的社会革命后,更替的逻辑变了,变成了经济增长与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