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身,杨幂也hold不住

作者 | 柳飘飘

本文由公众号「柳飘飘了吗」(ID:DSliupiaopiao)原创。

猜猜宋茜在干嘛?

A.躲避全麻病人突然起身丢的炸弹

B.艾滋病患的手术现场,为保护怀孕同事将其推倒致其流产(明明是全身防护)

500

再猜猜杨幂在干嘛?

A.拍洗发水广告

B.资深医生含泪讲述学医初衷

500

再看看还有这两位帅哥挑眉+放狠话是在干嘛?

A.正进行一场中小学辩论赛

B.正拿病人的危急手术当对赌筹码

500

以上,都是近期医疗剧的“杰作”,分别出自《亲爱的生命》《谢谢你医生》《促醒者》。

内地医疗剧扎堆上演救人戏码,但最需要挂个号看看的……好像是它们自己。

有没有察觉?

时至今日,“医疗剧”这一门类仍是内娱的荒地,任凭你想破脑袋,应该也很难找出能和《妙手仁心》等神作媲美的作品。

哦不,其实有一部——

2005年,内地第一部国民医疗剧《无限生机》横空出世。

由童年回忆《重案六组》班底制作,评分高达9.2。

更牛的是,它凭一己之力,把一代观众送上了医学的道路。

500

500

如今医疗剧中的医生早已形同笑话。

可在当时,我们却还拥有真正值得崇拜的白衣偶像

500

01

聊《无限生机》,总得从最受捧的苏虹落笔。

当然,剧中描绘她形象的第一笔是很淡的——

一头蓬松卷发,一身便装,手里抱着个孩子。

哦,一个普通母亲的背影。

500

当她询问孩子“中午吃什么了”,孩子天真地回答“吃午饭了”。

被童言噎得哭笑不得,她只得摸了摸孩子的头。

500

哦,一个普通母亲的温柔。

可很快,她便自己推翻了“普通”的印象。

苏虹原本提出了一些病因判断,但被急诊医生田丰收无视。他拿出医生的威严把苏虹晾在一边,开始按压孩子腹部进行诊断:

- 这里疼不疼?

- 不疼

苏虹截停,凑到孩子耳边问“真的不疼吗?”

“爸爸妈妈说,小孩子要坚强,不能随便说疼”,奶声奶气的回答顿时消解了诊室的严肃气氛。

苏虹给田丰收留下一句话:

眼里不能光有病

没有人

500

急诊医生非但没不服,反倒心领神会地笑了。

实际上,苏虹不是这小女孩的妈妈,只是邻居。

到这,苏虹热心、温柔的形象基本勾勒成型,仅仅通过一个摸头杀,一句提醒。

她自然与所有医生一样,灵魂在于“善”。

但靠爱可发不了电。

一个医者形象的骨骼血肉,还需专业性来塑造。

一回,当苏虹完成一场高难度手术时,病人却因脑动脉瘤破裂去世。

巧的是,这病人及其父母都是医生,这令她顿时陷入全业界的质疑中。

可她缜密、清晰的诊疗思路,很快帮自己洗清了误诊的罪名。

500

所以她是如今大女主剧最爱塑造的“理性逻辑怪”?

乍一看,似乎是的。

转移危急病人,她把整条路线烂熟肚中,把一切危机情况掌握到极致。

500

她甚至比男医生心理素质更强。

有次,一个病人被推进抢救室一直念叨着“土豆怎么办”,令所有人十分纳闷。

不幸的是,病人最终抢救无效。

就在大家筋疲力尽想歇口气时,手术室突然冲进一条凶狠的大狗,吓得所有人都不敢动弹。

苏虹脑子一转,尝试喊了一句“土豆”。

果然,狗的眼神立刻柔和下来,苏虹轻轻拿着逝者的手摸了摸它的头,狗立刻安心地趴在了她脚边。

500

但苏虹此人除却理智,又有太多丰富的人性值得细品。

大爷耳聋,她灵机一动,把听诊器当传呼机,实现了无障碍问诊。

可见她的机灵鬼马。

500

老赖装死赖账,她就拿恶臭的氨水抹他鼻头,把他硬生生臭醒。

又见得出狡猾聪慧。

500

500

我印象极深的是,有次男主被前女友的迷惑行为困扰,问她:男人和女人到底有什么区别?

她无奈一笑:

我自己做的有些事儿

我都不知道为什么

500

是啊,为什么要用一个职业框定一个活人呢?

医生也可以有点幼稚、有点迷糊吧。

刚柔并济的苏虹有着折服任何人的鲜活魅力。

当然,这还不足以解释她的全部“偶像”光环。

02

实际上,苏虹有一个放今天都能惊掉人下巴的设定。

一个如今的大女主文编剧们会坚决避雷的人设。

她有个专用的卡通听诊器,别人问起,她只说是朋友送的。

500

她还有个贴心的义子,但那小孩不喊妈,只叫苏医生。

是的,不管是听诊器还是义子,都是她喜欢的男人的。

且更让人诧异的是,对方是她大学的教授,且已有家室。

既是师生恋,还是婚外情。

后来,原配夫人意外去世,教授远走他乡成为无国界医生,苏虹抚养起他和前妻的孩子。

《生机无限》最有趣之处,便在于它没有以完美的神性塑造偶像。

而是让每一位医者都和苏虹一样,拥有复杂乃至阴暗的侧面。

又如男主冉怀舟,他同样不是什么伟光正的人。

他是懦弱的。

他在抢救病人失败后遭家属责难,苏虹帮他挨了一巴掌,他没站出来帮苏虹说句话,更没有道歉。

完全不敢正视这件事,抱着逃避的态度,甚至提出辞职了。

还有前面出现的田丰收,他由姐姐含辛茹苦带大,却因为清高和虚荣,不让姐姐到医院当清洁工。

见习生裴森,一个花心大萝卜。

对帮带医生苏虹,对护士小姐姐,甚至对病人家属,都多情无度。

500

剧中甚至还刻画了一个乡村医生的形象,原来是苏虹闺蜜兼同学, 但因为嫉妒和苏虹反目……

每个医生,都会有人性的恶面。

但一致的是,只要站在岗位上,他们就有对这份神圣事业的热忱。

苏虹对产后大出血的产妇一边满头大汗地做心肺复苏,一边大喊:

你得回来

你刚生了两个女儿

你得回来!

500

尽管,病人早已被宣告抢救无效,苏虹却还在祈求奇迹。

冉怀舟拉扯肥胖的昏迷病人下楼,眼看抬人的布帘承托力不足,情急之下用嘴咬着布,鲜血直渗也不松嘴。

500

田丰收做心肺复苏至虚汗直下,乡村医生自己生病却还挂心村民的身体,裴森的诊疗水平火速提升,很快能独当一面……

救命时,他们留下的汗水,甚至泪水,让他们的不完美显得不重要。

况且,作为一个医生,真的就像苏虹刚出场时候说的:

不能只看病,不看人。

毕竟病难治,人情世故更难医。

一个老爷爷垂危,儿子匆匆赶来,抓着医生的手说:

我爸可千万不能死啊

大孝子?

不,他的下一句是:

他还没说房子怎么分呢!

当老爷子宣告死亡时,亲儿子转头走了,陌生人苏虹凑到老爷子耳边:

您再也不会有麻烦了

500

看,专业、理智、善良等形容词固然美,但它们都太过无瑕。

Buff叠多了,反而让形象有点虚了。

而当这群医者展现出人性层次时,他们反倒有了和这个真实世界相处的能力。

不仅能医治人,更能理解人、贴近人。

他们的英雄性不是来自那件白大褂。

而是他们以人的躯体,扛起了崇高的使命。

500

​03

无论医术如何高超,在生死面前,医生终究也是渺小的人类。

面对车祸重伤的女友,冉怀舟非但没第一时间冲进手术室亲自抢救,甚至连门都不敢进。

看见门口滴落的鲜血,他抢过清洁工的拖把,一直在魔怔地拖地,不敢面对。

500

他在深深恐惧。

苏虹义子濒死,一向镇定理智的苏虹对正在做心肺复苏的同事大喊:

你们轻点!

她在无助心疼。

面对至亲生死时,他们也会害怕,也很脆弱,他们和我们一样,不过是凡胎肉身。

但他们却一次次选择站在生死线上,拼命往回拉人。

不只是损耗精力,还要面对死亡阴影的反噬。

冉怀舟在抢救病人失败后,陷入自我怀疑:

这医学啊

或许真的是最落后的科学了

医学工作,真的有意义吗?

他跑去请教老医生,老医生终其一生,也找不到答案。

500

而苏虹把逝去病人挂号单折成纸鹤,放在箱子里,宣布“永远不会被打垮”:

500

即便是国外医疗剧中的经典医生形象,也同样如此——

并不百分百保证行医的意念,反而时常彷徨。

《实习医生格蕾》中,格蕾第一次面对濒死病人,别说大显身手了,面对生命之重,自己差点紧张得也原地死过去。

500

等缓过神把病人救回来,她没欣慰,而是径直快走到室外……

呕吐。

500

高压下,生理无法承受只能应激呕吐。

但,她用理智控制自己的身体,又迅速返场手术台。

医生的伟大,不用被强捧,而是他明明原本很平凡,却因医生属性,渐渐修炼出一种不凡。

人必有一死,人类对有些疾病根本无能为力,但医生却倾其所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这份向死而生,才值得敬重。

《豪斯医生》中,豪斯医生身患慢性病需长期持拐。

不是人人皆成医生,但人人定成病人。

包括医生自己。

这种“既是医生,也是病人”的设定,已带有思辨性。

当他吊儿郎当地拿着止痛片当糖嚼,像递口香糖一样对病人“你也来点?“时,医者、病人的边界被涂擦干净,一切回归本真:

你我皆凡人。

医生是凡人,他会发脾气会误诊会手术失败;他再神也不是神,只能尽人事听天命。所以从他嘴里,更可能窥见:

“如果生命必将溃败,我们在努力些什么”的答案。

多次查不出病因的病人放弃治疗,决定等死时。

你之前还以为我是血管炎的呢?

现在我无法走路

还要穿上尿裤

这个治疗又会让我怎样

500

一向不正经的豪斯医生几句话便扭转了病人的沮丧:

生命永远都是丑陋的

永远都是

只能带着尊严活着

而不是带着尊严去死

500

500

台词不长,却直击心灵。

所谓的救死扶伤,就是在生死之间,尽力争取“生”的可能性。

可能不一定会成功。

但他们只能疲惫却坚定地坚持着,救好这一个,救下一个。

1994年鼻祖级医疗剧《急诊室的故事》,有个病人抢救无效,医生遗憾地看着护士给他盖上白布,马上收回目光,转头专心照顾眼前的病人。

500

他在继续。

《无限生机》里,抢救病人时,喊的不是“快醒醒”或生硬地叫名字。

而是一边除颤,一边像在呼喊一个迷路的朋友:

别走,快回来

500

她也在继续。

医疗剧中的医生,从能激发一代人学医的万人迷,到眼下连下饭都惹人嫌的笑料,原因在于如今的职业剧已经无法再接近一个职业的本真。

也更无从刻画一个令人向往的职业形象。

国产剧在炮制的只是罐头产品,他们借来所谓“高级职业”的皮,包裹起朽烂的作品,然后便赶着贩售回本。

他们不曾思考过,自然不可能还原一件白大褂之下的人格与人味。

从把“医生”定义为一个自我贴金的标签的一刻起,很多剧作就远离了创作感动的可能。

他们编排了医者,也编排了我们生命中同样鲜活的病痛与折磨。

谈救人?

虚伪的仁心本身就没救了。

本文由公众号「柳飘飘了吗」(ID:DSliupiaopiao)原创,点击阅读往期精彩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