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对美元涨跌其实和普通人没太大关系
我的本职工作是拍纪录片,大学学的是金融。我们班除了我,都在干金融。说一句有点装的话,我是学金融的人中唯一懂纪录片的,也是拍纪录片的人中唯一懂金融的。我们班那些牛人都不屑干科普的事,倒是我这个学渣兢兢业业。以前不怎么聊金融问题,最近说得多了一些,并不是因为想显摆,主要是疫情困的,哪儿也去不了,闲的。水平?还好吧,我们学校出来的娃,基本功都不会差的。做经济类科普,“略懂”足矣。
“人民币兑美元已经7.3了,购买力这么差了已经,贬值又快又猛咱们该怎么办啊……”
最近这类问题比较多,看来很多人被最近美元加息、人民币贬值的表象所迷惑,陷入了“人民币贬值焦虑”。大致翻阅了一些回答,隔靴搔痒凑字数的是大多数,是不是受过专业系统教育差别是很大的,哪怕你是几百万粉丝的博主,你一开口,是不是专业的就高下立见。其实只要稍具金融专业知识,就不会有此担心。我尽量用大白话讲,绕不过去的术语你就直接百度吧。
“人民币贬值焦虑症”和美元汇率的起落
不客气的说,“人民币贬值焦虑症”的流行,媒体和大V们难辞其咎。他们大多简单的把人民币和其他货币(比如日元、韩币)简单粗暴地进行无差别类比,而忽略了一个基础逻辑——汇率制度。
读了上面的链接文章,就会有一个大致的概念:美元的加减息和人民币的升贬值其实没有必然性。要搞清楚这一点,只要明白人民币汇率制度就一通百通了。
不知道各位还记不记得川建国时期的中美贸易战。其中有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细节,在中美谈判中,美方“要求”中方人民币升值以平抑贸易逆差。这里只提一个逻辑问题:如果美国靠加减息就能让人民币升降,为什么还要“要求”呢?
先了解一个基础概念:浮动汇率。
浮动汇率是指在纸币制度下,一国货币的对外币值,依据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任其自由涨落,对汇率的波动幅度不予固定。国际上现行的汇率制度就是浮动汇率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而自由涨跌,货币当局不进行干涉的汇率。在浮动汇率下,金平价已失去实际意义,官方汇率也只起某种参考作用。就浮动形式而言,如果政府对汇率波动不加干预,完全听任供求关系决定汇率,称为自由浮动或清洁浮动。但是,各国政府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或出于某种政治及经济目的,要使汇率上升或下降,都或多或少地对汇率的波动采取干预措施。这种浮动汇率在国际上通称为管理浮动或肮脏浮动。1973年固定汇率制瓦解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就是完全市场化的汇率,就像漂在水面的浮萍,水涨它也涨,水跌它也跌。比如这几天,英镑、韩币、日元都跌得稀里哗啦,就是因为它们都是浮动汇率。浮动汇率制度下,当然是美元说了算,它加息你就必须跟,否则会很惨。其实即使跟了也不一定就不惨,只是看上去没那么惨。
那么,人民币为什么不惧怕美元加息?小伙伴们可能明白我要说什么了,没错,人民币实行的并不是完全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新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以市场汇率作为人民币对其他国家货币的唯一价值标准,这使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求状况成为决定人民币汇率的主要依据。
注意这里的最关键的核心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换句话说,人民币汇率并不是水中浮萍,上面是拴着一根绳的。除了我们常说的政府干预,其实还有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绳子,那就是人民币资本项目不可自由兑换。(这个话题有点大,打住)
大致上明白了上面的道理,“人民币贬值焦虑症”就可以治愈了。美元对人民币的涨跌是可控的,不可能像日元韩币那样动不动上天入地。
人民币对美元的涨跌和普通人的关系
你有没有发现,美元加息对我们身边的物价涨跌并没有直接的影响。猪肉的价格偶尔波动其实并不是美元对人民币的比价造成的,也就是说,国际结算中的“人民币贬值”和我们手上的人民币贬值其实并不是一回事,除非你在做国际贸易或持有美元资产,否则真的关系不大。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美元加息对我们身边的物价涨跌并没有直接的影响。你在菜市场买的猪肉,价格偶尔波动更多的是因为供求关系,而不是美元对人民币的比价造成的,也就是说,国际结算中的“人民币贬值”和我们手上的人民币贬值其实并不是一回事。
很多人明显是把“人民币兑美元”和“人民币购买力下降”搞混淆了。
“人民币购买力下降”,你说的是你买房子、买车、买菜的购买能力吧?据我所知,经济学上的“购买力”是这样的:
购买力(purchasing power) 是构成市场和影响市场规模大小的重要因素,而购买力是受宏观经济环境制约的,是经济环境的反映。影响购买力的主要因素有居民的实际收入、币值、消费者的储蓄和信用、消费者的支出模式等。购买力为一经济学上之术语,顾名思义即是取得收入之后购买货品和服务的能力。它反映该时期全社会市场容量的大小。
我相信你关心的肯定不是经济学上的“购买力”,而是你兜里的钱会不会越来越不值钱。咱们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人民币贬值焦虑”实质上是对通货膨胀的认识不足。在现代经济学中,通货膨胀是指整体物价水平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的市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则是指两个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前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而后者用于形容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两者之相关性是经济学上的争议问题之一。
通货膨胀和一般物价上涨是有本质区别的。一般物价上涨,是指某个、某些商品因为供求失衡造成物价暂时、局部、可逆的上涨,不会造成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则是指能够造成一国货币贬值的该国国内主要商品的物价普遍、持续、不可逆的上涨。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一国流通的货币量大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一国流通的货币量大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的直接原因是一国基础货币发行的增长率高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的增长率。
扯了那么多术语,现在用大白话说说。你手上的人民币如果贬值,肯定不会是因为美元,而是因为人民币自己。人民币和美元一样,发多了就不值钱,就会贬值。身边的东西突然涨价了,并不一定就是钱在贬值,有可能是供需关系导致的。
很多人可能会把现在的钱和多少多少年以前去比,没错,这么比的话是可以看出通货膨胀导致的钱贬值的。但这种贬值是缓慢的,并不像日元韩币那样一夜之间跌入深渊。所以如果你要当心钱贬值的话,应该关注国家政策的走向而不是美元。
作为普通瓜民,别听那些大咖们为了赚稿费赚流量做的貌似高大上的分析,什么“人民币要破7破8”之类的,记住一条就行了,新闻里的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和你兜里的人民币值钱不值钱其实没什么直接关系。美元加息,韩币崩盘,英镑坍塌,你操心太多了,吃瓜就好。
(本文是我的多篇知乎问答整合而成,图片来自网络搜索,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