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事件 --兼谈社会公平、私有化与被妖魔化的医生和教师

这几天,微博和朋友圈被成都七中事件刷屏了!

想来想去,觉得有必要说点什么。但是继续谈后续处理问题,没有意义,既然已经被曝光,处理好已是必然,不必多谈,所以我打算站在一个不同的角度来聊聊这起事件!

先看看这起事件的起末!

一.事件的起因

2019年3月12日。植树节、天气晴。

作为温江区知名民办K12全日制学校,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以下简称该校)举办了别开生面的植树节活动,还贴心地邀请了部分学生家长一起参加。

当天活动近尾声时,因担心孩子在学校到底吃的是啥(2018年12月该校就曾爆发过食品安全事件,而且经常有孩子反映肚子疼、拉肚子),

有个别“好事”家长趁人不备,从活动现场返回,偷偷潜入了该校厨房。

结果眼前看到的一切,让他瞬间没有了植树的好心情,甚至有恶心呕吐的冲动。 

事情反映给校方后,校长言之凿凿、明确表示要严肃处理。结果部分“好事”家长还是不放心,毕竟这种事体,搁谁能放得下心?植树节当晚,该校食堂连夜运走库存食材,被这一小撮“好事”家长发现了,堵在了路上。在亲眼目睹了货车上成批量过期、腐败食材的空前“盛况”后,自然是群情激动。尽管当地政府在新媒体平台上迅速做出了反应,但基于此事的严重性质,事态持续发酵、相关的谣言开始满天飞。3月15日(消费者维权日)这天:焦灼的家长们迎来了涉事食材的检测报告:

这份检测报告可以称得上是有史以来、最快遭遇全网群嘲的正式文件之一。“食物变质前后无机物含量是没有变化的。(这份报告)全是无机物含量检测,没有任何意义!” “针对发霉变质的食物,该检测的项目不应该是黄曲霉素、大肠杆菌、细菌吗?“ 紧随着这纸略带喜感的检测合格报告来到的,是一份当地教育局主管停职的通报。 

这让大众更加一头雾水: 

既然检测报告显示合格,为啥还要将主管部门的领导停职? 

对此,大部分网友的想法都是一致的:看不懂的东西里面,必然有猫腻。

 (一.转自栩先生的公众号)

二. 私有化与社会公平

这起事件与私有化和社会公平有关系吗?

有,而且有极深的关系!

  先来看一下这家学校的背景!

成都七中是一所知名的公办高中。资料显示,成都七中为公办学校,是“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样板学校”之一,有着百年校史,近年来在国内外权威机构发布的中国著名中学排行榜中,多次位列前十位。

位于成都市温江区的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

  根据冠城集团官网信息显示,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位于成都市光华大道三段281号,是由冠城集团于2003年投资3亿元兴办的一所高起点、高品质、现代化、具有国际水准的十二年一贯制大型民办学校,设有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国际部,现有14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000余人。    成都七中的资料显示,2005年,成都七中与高达投资签署合作协议,约定由高达投资修建民办公助院校――七中实验,成都七中受高达投资委托负责学校教学管理。这份协议自2003年8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止,为期20年,合同到期后,投资产生的固定资产归高达投资,“七中”品牌及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归成都七中。

据公告,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经营状况良好,2016年冠城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高达投资及子公司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营业收入就达到了1.9亿元,实现净利润8673.23万元。七中实验学校股东曾对投资者作出承诺,学校2019年收入结余不低于1.03亿元、2020年结余不低于1.08亿元。



一所中学的纯利润,一年一个亿左右,高吗?

高,根据这种数据,已经可以成为上市公司了!这意味着什么?

教育产业是暴利产业!相信各种忙于送子女往返各种辅导机构和补习班的家长们都有深切体会!

但是绝大部分资源和优质的主体一直掌握在国家手里,所以,尽管弊端不少,最基本的公正性一直被保持,起码人人能够上得起学,尤其在义务教育免费制度实施以后,即便是再贫困的农村家庭也能供得起基础教育。

然而,近年来,这一切正在悄然的改变,今年年初以来的翟天临事件,最近的成都七中事件都反应了教育公平制度正在被不断被摧毁,大家可以扪下心来观察下自己周围,各种“北大附属幼儿园”“xx实验学校”是否多如牛毛,以笔者所在的湖南为例,长沙地区师大附中系的“湖南广益实验中学”,长沙市一中系的“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雅礼系的“中雅培粹学校”,长郡系的“长沙市湘郡培粹实验中学”、“长郡郡维中学”等等,全是类似于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一样的民办学校。

同理,医疗界的“莆田系”等等很多其他系列私立医院自不必多说!



这些“民办学校”、“民办医院”的出现跟社会公平有关系吗?

有,大有关系!可能很多人并不这么想,大多数人认为,出现这些学校,不正好可以让大家上学、就医有着更多的选择吗?有利于孩子的上学、有利于居民的就医啊,不是吗?

私人角度来看,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从长久的社会视角来看呢?

北大教授王蓉有过一篇这样的文章--“简化的义务教育在加速中国社会的隔离”。我的观点没有看得这样深远,从近处来讲,“民办学校”和“私立医院”确实正在逐步加速社会的不公正!

上文的成都七中,学费每年3.4万,加上住校费、生活费等费用,每名学生每年的费用在5万左右。

看看上述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净利润,对于资本而言,暴利行业!

对于家长而言,好处是什么?

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更高上知名大学的可能性,认识更多、更好的高层次同窗好友,还有其他......

唯一需要付出的不过是区区学费而已!对于能付得起学费的家长而言,这算事吗?

还真不算,中国的传统三大支出,房子,教育和医疗,尤其是教育,为人父母者,哪个不想让自己子女享受更好的东西?问君还记得18年前的《流星花园》中的杉菜父母否?



马克思说过,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

所以,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军教育产业,同理还有医疗产业!同时私立学校收费会越来越高,当然给优质教师开工资也绝不会手软!

这又意味着什么?

越来越多的高素质学生会进入私立学校,越来越多的高素质教师会进入私立学校,公立学校的师资越来越差,生源也会越来越差,最终,同西方一样,优质教育和优质医疗资源全部被私人资本和权贵所把控,而公立学校成为弱势群体和所谓“快乐教育”(下一篇文章谈谈可笑的素质和快乐教育)的摇篮。

而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家长们会花费更大的资源在教育这一块,于是教育成本被不断的拔高,于是大家都不愿意再生孩子,生育率会进一步下降,进而..........!

三. .社会公平的底线---被妖魔化的教师、医生以及事业单位编制制度

最早的私有化进程起始于90年代的国企私有化,到如今,仍然不断有各种案例被扒,远者有歌手曲婉婷的母亲事件,近者有长春长生的“疫苗案件”,都是当年国企私有化的延续事件!



随着时代的进步,私有化的手段愈发高明,不再以当年那种巧取豪夺的手法来进行了,时至今日,仍然不断的有开放金融业、开放教育产业、开放医疗产业、以及开放铁路产业的呼声。

开放是好事,但是并非每一个产业都适合开放,并且还有一个“度”的问题,以开放金融业为例,最近几年的网贷乱象足矣说明任何问题。

教育和医疗是中国最大的两个民生行业,也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两个话题,过去若干年,背负了太多的黑锅,至今仍然有源源不断的黑锅往公办教育和公办医疗制度上面甩,诚然,这两个行业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但是私有化这两个产业就能解决问题?

显然是不可能的,私有化只会带来更大的乱象,加速社会的不公正!

一提起教师,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补课,乱收各种补习费,收礼等等;而一提起医生则是高收入、乱开药、冷漠等等,教师和医生由过去最受尊敬的几个职业演变为如今人们心中的形象不过区区十余年。



另外教师和医生还是中国最大的两个事业单位群体,事业单位编制改革的呼声如火如荼,取消教师和医生的编制问题在网上呼声极大,但是这样真的好吗?

首先,目前来看,教育行业和医疗行业相比,教育行业的私有化程度要深得多,而医疗行业私有化进程有,但是因为医生的收入较高,所以,绝大部分优质的医疗资源基本都掌握在公立医院里面,尽管“莆田系”等发展得不错,但是终究上不得台面。

而教育行业则不然,由于文化问题,大家对教师的潜在要求之一都有“清贫乐道”,似乎教师就应该一直安于清贫,所以教师行业一直工资不高,“教师平均工资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这一口号喊了几十年,由此可见一斑。

昔年,笔者上高中时代,最出名的高考试卷,来自两个地方,“黄冈中学”和湖南师大附中,其中“黄冈中学”的名气还更大一点,然而,现在黄冈神话还在吗?

“伤仲永,泯然众人矣”

为何?黄冈当地优质教师几乎全部被沿海城市和省会城市给挖走了,各种高薪,很难有教师不动心,所以如今黄冈神话已不再!



其次,从目前整个全国角度来看,绝大部分优质教学资源还掌握在公立学校手里,为何?

因为编制制度,中国人传统的朴素观点,吃国家粮,这才是优质资源自始至终掌握在公立学校的根本,也是很多优秀的教师宁愿放弃私立学校高薪诱惑的根本,一旦编制制度取消,维系人心和情感的最大纽带没了,这会意味着什么?

------私立学校蓬勃发展,开出各种高薪诱惑优质公立学校教师。

而对于这些优秀的教师而言,没有编制了,我去哪里还不是一样?为何不去工资更高的学校呢?反正五险一金全部给我交了。于是后果是:

公立学校优质师资不断流失,紧接着优质生源不断流失,再紧接着私立学校教学成绩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私立学校-------私立学校收费越来越高------全体公民教育成本越来越高----越来越不愿意生二胎----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

我们再来谈谈医生,医生被说得最多的是什么?

收入高,那么医生真的收入很高吗?

确实是很高,尤其是大型公立医院,但是要成为一个大型公立医院的医生有多难?现在的最低标准是五年大学本科加三年医学硕士毕业,整整八年,而且这个行业无论是学习的过程还是工作之后,论及辛苦程度,都可以说是处于所有行业的前几位,经常有网友会拿农民工、建筑工和其他类的职业去跟医生比工资多少?

但是这真的有可比性吗?纯粹的体力活与经过系统性多年学习的脑力活动者存在多大的可比性?医生学习这八年的投入有多大,你们比较过吗?真正具有可比性的是哪个职业?

是被戏称互联网民工的程序员,医生比程序员的工资高吗?不见得吧,而且新晋医生群体的平均学历都在硕士及其以上,而程序员的平均学历是本科层次,所以,相比之下,医生工资高吗?

合理水平而已,那么为啥被诟病得多呢?还不是因为离生活太近,而程序员离普通人生活远,另外,医疗行业大都属于公立资源,大家觉得每个人都有份,所以,更容易被人们拿来诟病。

另外近年以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医生的收入水平其实是在不断的降低,笔者的很多朋友都对笔者吐过苦水,提及收入在不断的下降!

我问他们,愿意去私立医院吗?

不愿意,为何?

根本还是编制制度让人产生了家的归属感和情感,舍不得环境和说起来的“名声”而已。一旦编制制度被取消,会产生什么后果?

年轻人不会再将这些公立医院当成家一样的地方了,情感纽带已不再,何来的感情,自然是哪里收入高去哪里。

所以,必然结果是什么?私立医院的蓬勃发展,而且不再是“莆田系”一样的私立医院,结果又是什么?

求医用药的成本大幅度上升,又一个教育私有化的翻版而已!

最终,教育和医疗两座大山愈发沉重,“看不起病,上不起学”问题愈发严重,公有制主体的制度不断私有化,以毛泽东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成果不断被蚕食,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阶级上升的渠道进一步被堵死,中国愈发西方化!

结论是什么?

以编制制度为核心的情感纽带是教育和医疗产业最后的尊严,是社会公平的底线!

需要的是什么?

改革而不是革命!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