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今年最强寒潮马上就来!

入冬以来最强寒潮即将来袭。今天下午,中央气象台升级发布寒潮橙色预警:11月27日至30日,寒潮天气将自西向东给我国大部地区带来剧烈降温、大风、沙尘和大范围雨雪天气。

强冷空气快速南下,大风伴随着断崖式的降温。预计27日至30日,西北地区和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先后下降10℃至16℃,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8℃以上。

很多地区降温幅度在18℃以上

这一波确实太冷了(图:中央气象台)▼

500

寒潮过后,大部地区气温将由前期偏高转为明显偏低状态。

此次寒潮雨雪和大风影响范围广。吉林、辽宁有较强降雪和冻雨。寒潮还将为南方地区带来大范围雨雪天气,局部地区将出现雨夹雪、冻雨等天气。

冷空气南下

这次的寒潮如此厉害,那么寒潮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我们所在的东亚季风区,有夏季风和冬季风,寒潮作为冬季风里最活跃的子系统,仿佛冬天的化身,每次都带着寒冷空气如潮水般南下。

2008年寒潮带来的低温冰雪灾害

影响到了我国大部分省份

其中对中东部地区更是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图:wiki)▼

500

根据《冷空气等级》的国家标准:某一个地区在冷空气过境后,日最低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8 ℃以上,或48小时内下降10℃以上,或72小时内下降12 ℃以上,同时最低气温在4℃以下,就属于寒潮。

可见寒潮属于加强版的冷空气,不来则已,一来就是高强度大规模降温,甚至可以自北向南横扫中国。

不是所有冷空气都能被称作寒潮▼

500

寒潮出现的时间基本都发生在9月下旬到次年5月之间,而春季的3月与秋季的10-11月是寒潮与强冷空气活动最为频繁的季节。

恰好是每年换季之时,一定要注意保暖▼

500

据长期统计,南下我国的冷空气95%左右都要经过西伯利亚的西西伯利亚平原,从亚马尔-涅涅茨到哈萨克斯坦的这块区域(70°-90°E、43°-65°N)就是“寒潮关键区”,多个方向的冷空气在这里累积、加强,是寒潮南下的大本营。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气象学家李宪之和陶诗言先生就开始对寒潮关键区进行研究,并搞清楚了冷空气入侵我国的源头和路线——

寒潮关键区范围研究示意▼

500

每年秋分之后,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北极高纬度地区接收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冷空气也越来越强大,这里就成了影响我国的寒潮策源地。

冷空气主力军会从新地岛以西的洋面出发,经巴伦支海、新地岛、亚马尔半岛、乌拉尔山脉北部,进入大本营“寒潮关键区”

冷空气的主力军路线示意

(寒潮关键区范围为示意,下同)▼

500

冷空气二方面军从新地岛以东洋面出发,经喀拉海、泰梅尔半岛向南到达关键区。

第二种冷空气形成寒潮的路线▼

500

三方面军比较远,来自冰岛以南洋面,横跨欧洲、黑海、里海,三方面军属于劳师远征,一般只有与其他源地的冷空气兵合一处才能达到寒潮强度。

这一路冷空气长途跋涉来到关键区

强度已不如前两路▼

500

总之,三路大军汇聚“寒潮关键区”,秣马厉兵后再兵分三路入侵我国——

最靠北的一路冷空气从“大本营”经西萨彦岭和蒙古高原北部,到达大兴安岭,再由此南下经渤海入侵华北,继而席卷华东和两湖盆地。

第一路冷空气路线▼

500

在其南侧,第二路冷空气沿着阿尔泰山与杭爱山翻越蒙古高原腹地,从我国黄河河套附近南下,席卷陕西、山西、河南、湖北甚至江南地区,给长江以北带来猛烈的北风和剧烈降温,到达江南后,引起这里锋区的波动造成雨雪天气。

第二路冷空气路线▼

500

最靠南的一路,冷空气从准噶尔盆地西侧进入新疆,沿着天山、祁连山、河西走廊一路东进南下,主要影响西北和西南地区。

第三路冷空气路线▼

500

后面这两路冷空气由于路线比较近,经常在秦岭东侧、黄河长江之间的位置交汇,造成大范围雨雪天气,再合并南下到长江中游,造成更猛烈的大风降温。

如此凶猛的冷空气,其实都来自遥远的极地和副极地,但问题是,汇聚于北冰洋洋面以及西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为什么要往中国吹?换个方向吹不行么?

这就要说到引发寒潮的两大天气系统,“极涡”和“大槽”

动力机制:高空大槽拉动冷高压

北极由于极夜的到来,太阳辐射少,空气寒冷并下沉,在地面是“冷高压”,在高空则是“冷低压”,上上下下都很冷,高空的空气不断向中间汇聚,被强大的地转偏向力偏转为逆时针的“极地涡旋”,简称“极涡”

此外,由于陆地的比热容比海洋要小得多,所以在冬天,陆地降温更快,西伯利亚和加拿大北部甚至和北极一样冷,而高空的极涡就分裂为西伯利亚和巴芬岛两个涡旋

AIRS捕获的极地涡旋(2019)

(图:wiki)▼

500

极涡再往外一圈,就是中高纬度的西风带,我们知道,高空西风带的风速极快,甚至能达到30-40m/s(念作每秒30到40米)以上,这放在低空已经是台风的中心风速了,所以高空的西风往往能拖拽低空的空气跟着跑。

正是西风带围绕着极涡高速旋转,极地的冷空气就被牢牢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不会轻易南下乱跑,相当于一条冷空气防线。

地球上大规模大气环流的理想化描述(春分)

(参考:wiki)▼

500

但这条防线并不是一个规则的圆形,如果我们看500hPa的一月份平均气压图,会发现由于极涡分裂成两部分,并各自向南偏移,使得西风带扭曲出了三个突出部,两大一小,并形成了三个低压槽,分别是东亚大槽、北美大槽和欧洲浅槽。

前两者是影响中国和美国超级寒潮的关键因素,由于我国基本位于东亚大槽的后部,弯曲的西风带在中国以北就会呈现西北-东南的走向,拖拽着地面的西伯利亚冷高压南下,我国冬天的西北风由此形成。

冬季三槽大致位置▼

500

这是我国冬季风在气候层面的原因,气候是长期天气过程的总和。东北亚的低压槽是不断变化的,每一次寒潮的发生与结束,都对应着一轮低压槽的形成与转移

在具体过程中,高空的西风波动会形成向高纬度弯曲的“高压脊”和向低纬度弯曲的“低压槽”,而这些槽和脊会自西向东顺着西风带移动,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加强、发展、变形。

从低压区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称为低压槽,简称为槽

由于低压周边大气呈逆时针旋转

在北半球,槽的位置就决定了哪里会有冷空气涌入▼

500

当低压槽经过寒潮关键区,这里的寒冷空气就会被高空的西北风引导向东南方向,并从新疆开始自西向东横扫我国,随着西风带波动逐渐加大,移动到东西伯利亚的低压槽也越来越强,寒潮全面南下。

比如今年国庆期间的那次大规模降温▼

500

今年10月2号冷高压南下“大举入侵”

给接下来的大幅降温来了个“预热”

(图:中央气象台)▼

500

由此可见,寒潮爆发的关键就是西风带波动,在中国北方的波动越大,寒潮就越猛烈。

比如10月3号的高空槽后有大规模向南的气流

(图:中央气象台)▼

500

由于西风带的风速非常快,一旦方向偏转,冷高压就会在高空气流的引导下迅速南下,其前端往往会形成一条颇具强度的冷锋,相当于寒潮大军的“先锋”。

比如本次寒潮天气,就是随着副极涡带着西风带的横槽下摆转竖,引起高空风向剧烈变化,在高空气流的引导下,冷高压迅速南下并将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将带来剧烈的大风降温天气。北京29日最高温度暴跌16度,30日-下月1日广州2天内暴跌20℃。

上图为地面气压,下图为高空气压

高空气流的作用非常明显(图:中央气象台)▼

500

500

前面所说的,以及最近这次的寒潮都属于常规类型,顶多算是精英怪,都只是西风带的波动把北方的冷空气吹到了中国,而真正的BOSS——超级寒潮,还得是极涡亲自下场:

正常情况下,中纬度西风带会环绕极涡,将极地冷空气牢牢锁住。但如果北极异常增温导致南北温差减小,进而导致西风带减弱,这条防线就会出现局部崩溃,极地涡旋将亲自挂帅、突破封锁南下,把北极直接搬到温带。

极地涡旋原理(图:NOAA)▼

500

感受一下2019年1月席卷北美的极地涡旋

(图:NASA)▼

500

之前在美国气象灾害的底层地理逻辑那一期里提到过,2021年极端降雪造成得州的电力崩溃的那次寒潮就是这种情况。

而在我国,由于地形阻挡,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但并非没有,2016年1月下旬,一个北极涡旋的次中心罕见地南下至渤海上空,导致全国大降温,最低温度降到零下的国土面积达到惊人的945万平方公里,几乎就是全国零下,广州市区甚至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降雪。

当时的极地涡旋状况▼

500

对此喜闻乐见的广州人

至今仍会怀念六年前的那场雪▼

500

由此可见,并不是北极越冷寒潮就越强

限制寒潮的西风带原本是南北温差再平衡的产物。由于全球变暖并不均匀,北极温度的上升速度是中纬度地区的两到三倍。

所以北极变暖事实上削弱了西风带这种再平衡机制,导致西风带大幅减弱引发寒潮,这也正是全球整体变暖之下极端天气频发的某种表现。

冷冬与暖冬

所以,暖冬与寒潮并不矛盾,而且今年可能又是一个暖冬,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发布的冬季气候趋势预测:“预计2022年冬季特别是前冬,全国大部地区气温依旧将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

提到暖冬的问题,我们就又会想起那对引起中国气候异常的兄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可千万不要被两兄妹人畜无害的名字欺骗了▼

500

此刻在遥远的太平洋另一端,秘鲁沿岸的海表依旧呈现出偏冷的状态,今年8月31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官方发布了一篇名为《WMO预测本世纪首次“三重”拉尼娜现象》的文章,文章预测:旷日持久的拉尼娜事件很可能至少持续到年底,成为本世纪首个“三重”拉尼娜现象,即连续三个冬天都发生拉尼娜。

这三年冬季,拉尼娜赖着不走了

(图:WMO)▼

500

当然相比于厄尔尼诺,拉尼娜持续的时间确实会久一些,比如1957-1959年为持续时间最长的厄尔尼诺仅仅24个月,但1998-2001年的强拉尼娜事件持续了32个月,因此今年冬季出现拉尼娜也不算出人意料。

南半球夏季,热带太平洋增暖

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图:NOAA)▼

500

而“三重拉尼娜”,拉尼娜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冬半年的冷空气活动,根据统计数据显示,1950年以来15次拉尼娜事件,10次都对应着我国的冷冬,约是偏暖概率的两倍。

或许这次拉尼娜,带来的又是一次冷冬?▼

500

500

但从更长远的时间尺度来看,在全球升温的大背景下,整个北半球的暖冬出现的频率和幅度在增加,极端冷事件应当减少,强度减弱

1986年以后拉尼娜事件当年出现暖冬的频率增加,其中1998年和2020年是强暖冬。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发布的冬季气候趋势预测,预计2022年冬季特别是前冬,全国大部地区气温依旧将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

可以说,气候变暖导致了中国的寒潮减少▼

500

但另一方面,全球变暖牵一发动全身,将会触发整个地球系统各个链条的转变。比如由于全球变暖的不均匀性,北极温度的上升速度是中纬度地区的两到三倍,这将使得北半球南北温差减小,西风变弱从而使得极涡更加不稳定

而喀拉海、巴伦支海的海冰消失气温升高也将使得西伯利亚高压增强,可能会给中国带来更多极端寒潮天气。

白令海北部的海冰,冰层撤退速度也在逐渐加快

(图:NASA)▼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