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中,儒家的经典书籍是受影响最小的?
【本文来自《直到今天仍然有人痛骂商鞅,这事不奇怪》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有坑
1.愚民:统一思想。
愚民就是实行文化专职,让百姓愚昧无知。成为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任由君主驱使。《垦令》中有是语,“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农民无所于食,而必农。愚心、躁欲之民壹意,则农民必静。农静、诛愚,则草必垦矣。”这是一个版本,另一版本则为“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民,无所于食,而必农。愚心、躁欲之民壹意,则农民必静。农静诛愚,则草必垦矣。”
2.弱民:国强民弱,治国之道,务在弱民。
《商君书》有曰:“民强国弱,民弱国强。治国之道,首在弱民。”又曰:“政做民之所恶,民弱;政做民之所乐,民强。”弱民的内容之一,是不让人民拥有兵器。秦统一天下后,收天下之兵于咸阳,铸十二金人。以弱天下之民。商鞅认为:“民强国弱,民弱国强。”要想国家富强,就必须削弱人民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削减人民的力量:“昔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强敌,必先制其民者也。”“故有国之道,务在弱民。”固而弱民的根本手段则是使民“朴”,也就是愚民。商鞅的看法就是要想战胜敌国,首先就要控制自己的人民,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愚民,民“朴则弱,淫则强;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强。”只有使广大人民愚昧无知、朴实忠厚,人民才不易结成强大的力量来对抗国家和君主,而只能是老老实实地听从统治阶级的任意摆布,这样国家就会容易治理,君主的地位也就会更加牢固。
3.疲民:为民寻事,疲于奔命,使民无暇顾及他事。
商鞅要求,百姓在耕地时,眼睛不能乱看,耳朵不能乱听,嘴巴不能乱说。这不禁让人想起驴拉磨时,主人为了让驴专心拉磨,会把驴的眼睛蒙上。法家比驴的主人想得更加周全,不但要蒙上眼睛,还要塞上耳朵,堵住嘴巴。在法家心中,人不如驴。
4.辱民:一是无自尊自信;二是唆之相互检举揭发,终日生活于恐惧氛围中。
睡虎地出土的秦简规定,老百姓家养的牛瘦了几斤,就要受刑。商鞅为何视人不如畜生,让人民没有一丝尊严呢?《商君书》如是回答:“民辱则尊官。”《弱民》说:“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以刑治民,则乐用;以赏战民,则轻死。故战事兵用曰强。民有私荣,则贱列卑官;富则轻赏。治民羞辱以刑,战则战。民畏死、事乱而战,故兵农怠而国弱。”
5.贫民:除了生活必需,剥夺余银余财(即通货膨胀或狂印钞票);人穷志短。
最后还有一句, 五者若不灵,杀之!
呵呵,这是典型的画个靶子自己打。“商君书”有没有经过儒家篡改还很难说。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项羽的火烧国家图书馆毁掉大部分典籍,但留下最多的却是儒家经典。这事本身就透着离谱。嬴政是最痛恨儒家的。
当年盛行于天下且跟孔孟并驾齐驱的杨朱,居然连一本书都没留下,如果不是孟子曾经批判过他,后世还不会知道有这么一个“自由主义”学派存在。这个学派在当时影响力极大。同样几乎彻底消失的还有阴阳家和名家。名家作为中国逻辑学的探索者和开创者被彻底毁掉、否定和无视,实在非常非常可惜。他们所思考的问题,正是同时代苏格拉底所思考的。即:名与实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科学哲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种种迹象表明,真正毁掉百家的,不是秦始皇和项羽,而是儒家。它们有几千年的时间来做这件事。
法家和商鞅的威力何在?看看直到今天一提起它们就有人忍不住跳出来破口大骂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