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场游---摩尔曼斯克
近年来由于可以观测到绚丽的极光
而出名。极昼极夜极光和极贵的鱼子酱被称为这里的
四极。有此生必去的说法。
二战中的摩尔曼斯克,在顶住了纳粹德国第一场
冲击波之后,顽强坚守了 40 个月,整个城市被炸成废
墟。作为北极圈中唯一的终年不冻港,承担了大量的
租借物资转运的任务。当年那些付出巨大牺牲,穿过
北极航线上那密集的德国潜艇军舰的封锁,为苏联抵
抗法西斯带来源源不断物资的盟国水手们,终点就是摩尔曼斯克。这里的德军士兵公墓里也有近2万名德军官兵。
摩尔曼斯克第一批获得英雄城市的称号。
乘 夜 班 飞 机
从莫斯科飞往摩
尔曼斯克,一路兴
奋,不知道会不会
碰上北极的幽灵---
极光,却看到一番
另类的现象,凌晨
两点钟,北方的极
地一片光明,似乎
太阳在北方。其实
这是一种错觉,明
亮的方向是偏北
的东方。
机翼下的丛林和冰面清晰可见,很多冰面上还有 车辙的痕迹,室外空气并不寒冷,我们一行八人就这 样来到了北极圈内最大的城市。
机场外观。凌晨 2 点。
早上六点,掩饰不住来到北极的兴奋,我就忍不
住到宾馆外,体会一下不一样的空气。
奇 怪 的
是居然不冷,
手 上 感觉不
到一点寒意。
刚渡过 5
月 9 日,城市
还 沉 浸 在 胜
利 日 庆 典 的
气氛中。胜利旗帜,搭建的舞台以及无处不在的鲜花。
这是世界上最靠近北极的麦当劳餐厅
在一个小小的十月革命纪念碑前,一排排的鲜花
中,夹杂着孩子们心爱的玩具和一些照片。这些照片
同 不 朽
军 团 的
照 片 有
很 大 不
同,可能
是 告 慰
亲人,我
很好,请
放心。
我们走过的所有城市乡村,所有的纪念碑、烈士
墓都摆放着鲜花,而且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我们在摩尔曼斯克停留一个白天,参观的是列宁
号核动力破冰船、北方舰队博物馆和那个闻名遐迩的阿廖莎雕像
世界第一条核动力破冰船列宁号。
苏联造的第一条核动力
水面船舶是破冰船,美国造
的第一条核动力水面船舶是
巡洋舰,苏联比美国早两年
投入使用,在不间断的使用
30 年后退役,成为博物馆。
作为北极圈内的国家,
苏俄共造了 10 艘核动力破
冰船,为北极航线的正常运
行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俄罗斯现在是唯一拥有核动力破冰船的国家,中
国正在建造一条最大的核动力破冰船,北极航线上将
有中国活跃的身影。
摩尔曼斯克是俄罗斯北方舰队的驻地,这种基地
对于外国人是保密的,我们无法参观,我们参观的是
北方舰队展览馆。
摩尔曼斯克的北方舰队博物馆也叫摩尔曼斯克战
争历史博
物馆。是在
国防部和
联邦艺术
文化部门
的支持下
成立的,开
幕于 1946
年 10 月 16 日。有超过六万五千件展品。现在外观有
点破旧,但开馆已有 80 年。
馆内藏品多以二战有关,在纳粹空军投掷了几十
万发炸弹,摧毁了市区大部分房屋的情况下,这个展
馆也不能幸免,一颗未炸的哑弹直接穿透两层楼板,
卡在二楼的屋顶上
其实本地还有一个北海舰队航空兵博物馆,展品
多为一些老飞机,只是我们时间太短,没有去成。
同苏联所有英雄城市一样,该地也有英雄广场,
摩尔曼斯克的英雄广场在一个小山顶上,士兵雕像为
当时苏联境内第二高的雕像,人们亲切的用一个电影
里的人物称呼他为阿廖莎
摩尔曼斯克的阿廖莎,身形雄伟,面部刚毅,警
惕的注视着海湾入口的方向,蓝天下显得格外高大。
这是这个国家在生死存亡的时刻,祖国的儿女们
奋勇现身的真实写照。
到达摩尔曼斯克,就不能不说说那里最著名的猎
人餐厅。
一个浓浓的北极风味的俄罗斯餐厅,大概有
上百的熊、鹿、狐狸等野生动物皮毛和一些活灵活现
的棕熊的标本。
在前苏联和俄罗斯,猎熊是合法的,只是现在要
在特定的季节才能狩猎。不到季节,哪怕熊闯进你的
营地,抢夺你的食物,只要不伤人,也绝不能开枪。
餐厅内装饰考究,进屋先存放外衣,所有的食物
都来自当地,同行的食客认为这里有欧洲最好吃的色
拉,我却觉得来自北极冰盖下的鱼更鲜美,在几个人
赞不绝口下,我也皱卓眉头吃下那个贵如黄金的鱼子
酱----这玩意真能在嘴里爆浆耶!从这以后,我到所有的俄餐厅都会尝尝鱼子酱,没吃过一次用舌头一顶就会爆的。
我们憧憬中的摩尔曼斯克,不仅是英雄的城市,
还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来过了更感觉到那沁入人心的美丽。
后记:趣事1 我们在俄罗斯的时候是猎鹿季,只能打鹿,不能打熊。在我们到达克里米亚时,看到了一个新闻,一辆猎鹿的皮卡停在路边休息,来了一只熊,不慌不忙的在皮卡后车厢里翻找食物,猎人们驱赶无效,甚至对天鸣枪了,这只成了精的熊还是继续翻找,找到装有食物的箱子后,叼住跑向了森林。有视频。
趣事2 我们同行人中有一位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武装保安公司的业务主管,中国海上武装保安在国内很低调,其实已同海盗斗争多年。这人海员出身。前段时间中国在建的核动力破冰船专题讨论安保方案时,他根据列宁号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很多建议,被特聘为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