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笠的话,对了一半

首发于公众号“贼叉”

杨笠是谁?

最近那个很火的脱口秀演员,喜欢搞男女对立的。她曾经说过一句爆火的话:那些男人的小脑袋瓜里不知道在想什么?他们明明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

500

其实抛开性别不谈,这句话还是挺对的:

那些家长的小脑袋管理不知道在想什么?他们明明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比如前天这位:

500

按说到我这个年纪了,也是有一定阅历的人了,好奇心不会太重了。但是看到这条评论我的好奇心腾地一下就起来了:您家这是生了个啥。。。?

当然,不排除你确实生了个牛娃。如果真是这样,那谁也拦不住您显摆,但是也拦不住我把你单独拎出来好好赞美一番。

然而从以往经验看,这么大脚气,啊不,是口气,大概率应该是小学生甚至幼儿园娃的家长——毕竟中考难度降低确实有这种趋势,而且孩子也没有经过高手的毒打,所以才有这种认知。

对于大多数的普娃来说,不卷中考怎么读高中呢?怎么现在参加中考都已经沦落到没意义了?

千万别跟我说那些高大上的专业术语,什么人格培养啊,什么探索精神啊,什么人文和科学素养啊。对于大多数的学生和家长来说,初中三年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了中考。虽然现在仍然有极少数的保送生、特长生的名额,但是和需要中考的人数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究竟是什么支撑了这位家长谜一样的自信认为自己的娃就是那极个别的人中龙凤?

前天的文章其实说得很明白:对于绝大多数的孩子来说(清北以下,甚至部分的清北学生),没必要提前学。如果觉得课内的东西太浅了(比如你们学校的试卷你回回得分率超过95%而试卷难度明显低于升学卷),适当加深是可以的,但是提前学通常情况下是弊大于利的。

比如我写的那个朋友的事,虽然你们现在看来能笑出鼻涕泡,可作为当事人来说心理压力无疑是巨大的。毕竟作为初中时的优等生,考到全校倒数,而且在高二一次期中考试的时候生物和政治甚至还考过全班唯一的不及格。如此的偏科,大量的投入,面对的是可能完全没有结果的结局。好在我那位朋友的脸皮实在是够厚,扛住了这一切,在竞赛遭受重大失利的情况下也没乱了阵脚,重新调整复习策略,最后还算有个大学读。

还有的粉丝说,能考进浙大数学的绝对是智商吸顶灯,所以这篇对真的普娃没有任何指导意义!首先浙大也不是啥好学校,也就跟复旦交大差不多,可能稍好一点,所以朋友的智商也就那样。然而如果你真的要觉得这人很强,那么这么强的人提前学尚且搞得如此惊心动魄,你娃连我朋友都不如,凑什么热闹提前学?

这一切的一切都像极了周星驰的电影:你的笑,我的泪。啊不是,我朋友的泪。

500

我这位朋友提前学是在高中,而现在的提前学呈现出低龄化白热化的特点。抢跑的年龄越来越小,所学的内容越来越前。小学毕业学高联都已经算晚了,毕竟很多短视频平台上已经出现了四岁霍霍微积分的。接下来我会围绕着微积分的话题好好写一点东西,给那些想让孩子尽早接触微积分的家长兜头浇上一盆冰水。有道是:分开两辦顶阳骨,一盆冰水浇下来。就不信打不醒你们。

最后除了极度的刚需,比如说小升初或者竞赛生,或者拍短视频博流量,否则真的不要去提前,这就是我给的忠告。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