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
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存和学习环境,形成了一代人自己特有的世界观,养成了一代人自己特有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建立了一代人自己特有的社会圈子,有自己特有的尊崇的人,具有自己独特的条件反射。一代人吃一代人的苦,一代人享一代人的福,一代人有一代人信任的人,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
二
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中有这样一个桥段:
1900年,庚子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身为两广总督的李鸿章准备去北京议和。梁启超去拜见李鸿章,说对于此事有上、中、下三策可以选择。
梁启超说:“上策为:摆脱朝廷,先拥两广自立,然后挥军北上,为亚洲创建一个君主立宪国,君主仍旧拥立光绪,我们拥立李中堂为革命党总统。”
李鸿章思索了一下说:“谋反啊。那中策是什么啊?” “中策为:带领兵马,北上勤王,彻底剿灭义和团,以此与各国交好于前。” 李中堂说:“那你的下策我知道是什么了:奉召进京,和外国联军谈判,投身虎口。” 梁启超起身:“中堂大人,晚生万没料到,中堂大人竟然还是摆脱不了这个下策。”
李鸿章叹了一口气,拍着梁启超的肩膀说:“卓如啊,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其实,最深层次的原因是:老夫年事已高,没几天活头了,善始善终吧,造反的事我也赞成,但还是由你们年轻人干吧。
这个故事虽然是文学演绎,但其中的道理和历史真实是一样的。
三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话大家都听说过。
朱元璋与少时乡里玩伴徐达、汤和等人一起造反,徐达、汤和等人尊朱元璋为领导人,经过十多年奋战,建立大明,驱逐大元,一统江山。徐达、汤和等人对朱元璋的能力由衷佩服,并对朱元璋建立了条件反射般的忠诚。
朱标死后,朱元璋拟传位朱允炆,朱允炆生在皇宫,长在皇宫,没有机会与一众骄兵悍将一起摸爬滚打,一众骄兵悍将从内心深处不会对朱允炆赤胆忠心。朱允炆只能另起炉灶,建立自己的班底。为了江山永固,老朱就对追随自己打江山的老兄弟们下死手,将对可能危机朱允炆统治的老兄弟们清除干净。
四
2019年,在中央文献研究室等单位主办的《领袖家风》大型专题展上,由李敏撰写的《我的童年与领袖父亲》一书提到:我印象很深的是,1965年,父亲曾一再对我们说:“干部子弟是一大灾难。”最初,我悟不出这句话的深远含义。在我独立生活以后,我才领悟到这句话的内涵。父亲担心的是,干部子弟的优越感,容易使他们借助父母的地位忘乎所以,仗着父母的权势自以为是,甚至无视法律,胡作非为,损害老百姓的利益。这不仅会造成不良影响,还会导致我们党的干部与群众离心离德,害国害民。
干部子弟生于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没有象其父辈那样经过长征,吃苦作难,没有经历过残酷的战场磨炼,没有经历生死考验。但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成长历程,从而也形成了他们特有的世界观。他们与其父辈是两代人,自然要走不同的人生路。
五
本人上高中时,学校有一位老师,我们这一届上一年级时,高二、高三的学长们对这位老师的讲课水平非常认同,评价很高。待到我们这一届学生上高三时,这位老师是我们的代课老师,同年级的同学却对这位老师的讲课水平很不以为然。我们与学长们虽然只差2年,却不是一个思维认识水平,有了我们这一届学生自己特有思想。
六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富不过三”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如果几代人能够做同一件事,那就厉害了。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七代人做同一件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