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事中俄罗斯的重大战略失误
俄乌战事打到今天这个份儿上,只能用“难看”来形容。乌克兰方面的“难看”自不必说,纳粹化的军队一面对平民施加暴行,另一面源源不断在前线送人头,视人命为草芥。但真正值得探讨的是:俄罗斯为什么打得这么差?俄罗斯不仅没有顺利达到起初的战略目的,2022年9月以来还被乌克兰方面反攻夺取了上万平方公里控制区。如此拉胯的表现让国内的军迷直摇头——俄罗斯不是苏联,而是连苏联的脚后跟都够不着。认真分析俄乌战事中俄罗斯犯下重大的战略失误,对于未来解放台湾的军事行动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这是笔者写这篇文章的出发点。
俄罗斯的重大战略失误,至少包括以下几处:
1-低估了傀儡政权的无耻程度
俄罗斯第一阶段的军事行动可以用“轻兵冒进”来形容,大量使用空降兵和快速部队沿交通要道穿插推进。但是很快遭到乌克兰军队的伏击,进而陷入僵局。之所以轻兵冒进,是因为对乌克兰的战略判断出现了根本性的失误:俄方误以为,乌克兰政权具备独立决策的能力,在念及苍生的前提下,打一下就会老老实实做出妥协。殊不知,乌克兰政权已经彻头彻尾沦为美国和北约的傀儡,根本不具备独立决策的能力,反倒心甘情愿地让整个乌克兰成为美国和北约消耗俄罗斯的工具。
在2022年上半年,俄罗斯数次与乌克兰政权举行会谈,一度期待与乌克兰政权达成可靠的停战协议。但实际情况是,以泽连斯基为首的傀儡政权多次无耻撕毁已达成的协议,最后俄乌双方都不认为还有继续会谈的必要。
对解放台湾的启示:伪政权、傀儡政权根本不具备谈判价值,在军事压力下只会更卖力地向西方主子求救。一旦启动解放台湾的进程,应第一时间安排对伪政权的头面人物开展“斩首行动”,彻底摊痪伪政权的运转体系和伪军队的指挥体系,为军事行动赢得宝贵的时间。
2-没有坚持“兵贵神速”的原则,被动地陷入了消耗战
乌伪政权多次撕毁协议之后,俄方已对其彻底失望。此时俄罗斯应凭借暂时的军事力量优势,尽快摧毁乌伪政权及其军队。但俄罗斯的表现完全是机会主义的——幻想以很少的力量投入就能达到战略的目的,迟迟不启动国防动员。俄罗斯派往前线的兵力很快被证明是捉襟见肘,在任何一个方向都无法取得有意义的战略突破——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这些成功实践大纵深作战的苏联元帅们,倘若在天有灵,肯定该骂娘了。不客气地说,2022年5月以后,俄罗斯搞的就是“添油战术”,从战略上注定是失败的。战线从5月~8月没什么太大变化,但是战事拖延几个月却对乌伪政权客观上有利,使得乌伪政权有时间完成全国动员、接受西方武器援助、组建雇佣军。
待到乌伪政权完成这些事情之后,便在哈尔科夫州和赫尔松州两地发起了反攻,拿下了总量可观的俄军控制区。
对解放台湾的启示:必须自始至终坚持“兵贵神速”的原则,以持续不断的高强度打击彻底瓦解伪政权和伪军队,绝不可以给其任何喘息的机会。伪政权但凡得到片刻喘息,都将以出卖国家主权为代价,不遗余力试图依靠西方主子苟延残喘。军事行动时间的延长,不仅增加我方的风险,还会进一步增加人民的痛苦。因此,要么不出手,出手就必须尽全力。
3-没有充分发挥综合国力来支撑军事行动
前面说到,俄方没有做到“兵贵神速”,是因为投入的兵力严重不足。直到被乌伪军反攻之后才想起局部动员30万兵员。即便如此,这30万人也必须先经过几个月训练才能投入战斗,在此之前,前线部队也只能苦苦支撑、处处被动。
俄罗斯明知兵力不足,为什么不早些启动动员呢?答案其实很残忍——俄罗斯不具备苏联那种开展人民战争的社会经济基础,连局部动员都已勉为其难。俄罗斯不是苏联,苏联的优势是俄罗斯学不来的:
苏联政权直接控制公有制经济的巨大基础,公有制的经济基础是苏联政权行使内外政策的底气,而俄罗斯政权恰恰缺少这样的经济基础。世纪之交,普京之所以能够比较顺利地上台,是因为达成了与上层资产阶级的妥协。普京撵走了不听话的几个寡头,其余听话的上层资产阶级效忠普京政权,换来普京政权的宽容和保护。然而,上层资产阶级最在乎的是自家企业有多少挣钱的机会,而非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利益。普京政权之所以不愿、不敢尽早开展动员,就是害怕引起上层资产阶级的恐慌,进而动摇他们对普京政权的支持。即使普京政权由于战事不利不得已开展动员,也只敢叫做“局部动员”。最支持对乌伪政权开战的,其实是俄罗斯共产党和俄罗斯民族主义者这两大群体,他们都不是普京的基本盘,反倒让普京感到忌惮。
苏联实现了国家利益与公民权利的绑定,劳动者的生存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在此前提下,普通公民才有充分动机为国家利益而战。俄罗斯民众的生活水平多年无实质性改善,即使俄罗斯在战争中取胜,也未必显著提高俄罗斯民众的生活水平。因此,俄罗斯民众在乎自身生存多于国家利益。
苏联共产党有完备的基层组织,可以充分行使社会动员功能。而执政的统一俄罗斯党就是个选举工具,当然不具备这种能力。俄罗斯的社会基层呈现涣散的状态,这恰恰是模仿西方“公民社会”造成的后果。
对解放台湾的启示: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倾举国之力打赢国运之战。要打就必须尽全力,不抱任何幻想。
解放台湾必然带来西方阵营短期内的经济制裁,因此国有企业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充分保障国内供应链的完整和基本物价的稳定。国有金融机构要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积极维系内资企业在一段时期内的生存,直至台湾解放之后,西方阵营不得不主动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国家监管机构要积极行动,预防和制止资本外逃,维系国民经济基本盘的稳定。
应当按照“高科技、现代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来规划解放台湾的军事行动。预备役军人未必作为战斗人员直接投入战场,但在战时状态下却能够大大加强非战斗人员的补充,例如医护人员、维修技师、车辆船舶驾驶员等等,甚至有可能参与网络信息对抗。因此,建立强大而可靠的新型预备役力量,有利于在战时更好地保障作战部队专心行驶作战职能。应当料敌从宽,发起军事行动的同时,即按照预案有条不紊地动员预备役力量。也许军事行动会先于动员完成而结束、以至预备役力量并未用上多少,但是开战绝对不能没有后手。
应当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社会动员功能,为解放台湾的军事行动提供人力、物质等各方面的充分保障。国运之战,上战场的可都是人民子弟兵,人民群众没有理由不给予充分保障。关键在于,党和政府行使社会动员功能,需要有大致合理和完备的预案,甚至开展必要的预演。如果缺少预案、开战后才被动地出台政策,就很难保证临场拿出的政策具备较高质量。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暴露的战略失误,恰恰为解放台湾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最直观的启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略上的正确性,是军事行动胜利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