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人均居住面积全国领先,得益于地票制度?

【本文来自《北大教授建议将宅基地利用起来:很多农民工只有过年住几天》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zw
  • 你说这种没问题,有条件的地方,不用专家说,早就利用起来了。但是绝大部分宅基地是利用不起来的,村里不靠山靠水,没人愿意去,也就城市郊区还好一点

重庆地票制度早就把宅基地利用起来了,所以重庆的人均居住面积全国领先,都是一百多平米。

全球城镇化的普遍规律是,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农村建设用地相应减少,但农耕地不仅不会减少,还会有所增加。究其根源,城市居民人均居住生活用地约100平方米,而农村则在200—300平方米左右,农村人均用地量约为城镇的2.5倍。

理论上讲,一个农村居民进城后,可节约用地150平方米左右,如果将其复垦,耕地必然增加。

我国城镇化却出现了与这个普遍规律相悖的情形。2000—2011年,全国1.33亿农民进城,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76.4%,但农村建设用地反而增加了3045万亩。耕地年均减少约1000万亩,直逼18亿亩耕地红线。出现这一问题,其症结在于城乡二元分割的土地制度。

我国法律规定,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土地除非国家征收,不得转为城市建设用地。农民进城后,留在农村的建设用地退出渠道淤塞,城市又不得不为其匹配建设用地。

重庆是让农民把宅基地自愿复耕,然后拿出土地指标,在地票交易所进行交易,然后农村集体收15%收益,个人收85%收益,然后地票交易所得可以置换城市的一部分买房款。

一亩宅基地交易之后,城市多了一亩的房地产开发地,可以住更多的人,所以重庆这些年耕地面积反而增加了很多,复耕之后的土地归集体所有,如果农民要回乡的,那块土地还可以恢复宅基地,换言之就是用安徽偏远农村的一亩宅基地恢复耕地,然后上海多了一亩可以盖房子的地。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