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战前的苦恼:苏联欠的钱没还完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人民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推翻了地主资产阶级政权,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当天即召开了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500

1917年11月至1918年3月,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18年1月25日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宣布俄国为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共和国。同年7月10日,全俄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根本法)》(简称《苏俄宪法》),确立了以苏维埃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年轻的苏维埃成立后,立即宣布拒绝偿还沙皇的一切债务,但是国家发展仍旧需要大量的现金注入。但是残酷的国际和国内现实是,苏联即使采用严格的集体化和资源的再分配,也无法获得维持国家发展的必要资金。迫不得已,苏联只好将目光转向欧洲和美国,但最主要资金来源是德国。到1930年初,苏联设法在美国和欧洲借入了约27亿卢布和黄金,而仅从德国就取得资金7亿马克(13亿金卢布)。

500

苏联工业化取得巨大的成就

苏联为了支付目前的贷款,用低廉的价格向德国供应毛皮、金属、煤炭、小麦、石油等物资,而德国向苏联提供各类工业品和消费品。因为苏联仍然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建造工厂,1935年德国和苏联进行秘密谈判,德国承诺向苏联提供5亿马克的贷款,但这笔交易实际并没有发生。不过德国私营银行出手相救,向苏联提供了2亿美元的贷款。由于苏联工业化和大规模集体经济发展,到1938年,苏联已经完全还清了所有债务。

1939年,德国在欧洲的接踵胜利的影响,和西方国家对苏联成功工业化的恐惧,西方国家大幅缩减了与莫斯科的经济关系。这种情形反而促使苏联和德国互相需要,关系变得越来越热络。苏联以极优的价格向德国供应谷物和木材,而德国向苏联提供工业产品和优惠资金。

500

苏联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

1939年 8月19日,苏联和德国签订了大型贸易和信贷协定,根据该协议,德国向苏联提供了2亿马克的贷款,用于从其购买工业品。10 月 26 日,苏联和德国签订了粮食供应合同。根据该协定,柏林向莫斯科提供了2亿德国马克的商品贷款,用于购买特种设备,机床,机械和武器。12月2日,美国就对向苏联供应航空设备和技术实施了“道德禁运”。12月14日,苏联被驱逐出国际联盟。苏德协定,苏联有义务通过供应谷物,石油和其他原材料来偿还德国贷款。苏联和德国相互供应必要的物资,载有工业设备和武器的列车向东行驶,粮食和油则朝着相反的方向行驶。

1940 年 2 月 11 日,在莫斯科苏联和德国签署了经济协议。苏联在12个月内向德国提供了4.2亿至4.3亿德国马克的、磷酸盐、石棉、铬、锰、镍、石油等物资,德国在15个月内向苏联提供相同数量的军事材料和工业设备。

时至1941年6月21日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总计借了德国6亿多贷款,但只偿还了25%,还有4.5亿的债务尚未偿还。不过,随着双方爆发战争,两国之间的债务自动注销,这不能不说,希特勒在战前没有收回贷款,的确是一个失误。(陕西西安张岳琢)

500

卫国战争中的苏联战士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