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搞不搞“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一套?

让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几乎是全球华人育儿的最高理念。那美国佬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前几年的公知是一种说法,这些年的反击者又是另外一种说法。作为一个在美国生活多年的华裔,我觉得他们都说的似是而非,没讲到点子上。要我说,老美的教育有点像我们东西两晋的集团门阀政治和隋唐的科举取士之间的平衡。从根本上来说,他们的阶级固化非常严重,田舍郎翻身的机会也远远小于中国。

500

我家所在的学区有很好的公立学校,和中国的学校一样也分绩优班和普通班。我们和中国的家长一样不能免俗地殷切期望孩子读书成绩好,即使孩子天资一般,还是都想被绩优班录取。但是我家邻居的小女孩分数明明到了绩优班的标准,却不愿意去。因为绩优班全是一帮Nerd,书呆子,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下,体育好的孩子才吃得开,女孩子们迷恋都是班级年级学校里的体育明星。和华人东亚南亚的家庭不一样,一般来说白人家庭,进绩优班的孩子会被看成智障(也许是人际关系缺陷,也许生活笨拙,反正是需要老师额外的帮助和指导)。一个观察,很多情况第一代中国印度移民交不成好朋友,但是第二代中印小朋友往往感情很好很多,可能因为他们对母国的恩怨情仇都无感了,更主要的都是智障绩优班里培养出来的,体育不好功课极好,家里都有虎妈环伺,女孩子又不给青眼,生存环境不佳,虽族群不同,但大家同病相怜惺惺相惜。

以上的说法固然有点戏谑,基本信息还是一样的。东亚南亚的孩子课外大量时间都在补课做作业,而白人家长与其说是不拼娃,更应该说不用成绩来评判一个孩子的优秀与否。从家长的角度,之所以随便孩子不愿意进绩优班,他们认为成绩优异的孩子未来仅仅能成为科学家或者某领域专家而已,他们更重视培养孩子的领导力,做领导才是赚大钱有大出息。这种观念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种思维冲击,在国外不能以国内人的观点来想国外的很多问题。更加重要的是在国内也不能以国内人的观点来想国外的很多问题,不能把中国孩子们负担太重,而将其把美帝的教育体系神圣化,理想化,这样就肤浅了。

美帝的教育的选拔系统很像大唐的门阀政治和科举取士。简单而言这些观念差异主要有两大原因引发。一是美国阶层固化比中国严重得多,令人吊诡的他们因为大体上不相信通过读书会改变人生,所以放松。比如邻居的女儿,因为家里有家业,对于成绩好坏并不看重,而且依靠他们自身的关系网很容易找到工作。中产阶级的小孩们长大后成为中产阶级是大概率事件;二是上层阶级觉得读书好更适合培养打工仔、专家和公务员,而不是领导者。据说MIT成立商业院的内心深处的冲动就是太多的麻省理工的毕业生在为哈佛生打工,心中愤懑之气。专家治国是个危险的事情,过于依赖专家型领导人,社会会付出高昂的代价,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引申一下,美国名校,学生也有两类人,一种是读书成绩很好至少是在其族群极聪明的学生,算得上科举取士,另一种是靠家里给学校捐钱的学生,算是门阀子弟。这两类学生处事方式完全不一样,就看美国总统,前一类有比尔·克林顿。后一类中浪荡公子哥没有出息的如,耶鲁的小布什,也是著名的骷髅会会员;有出息的如哈佛的小罗斯福,在哈佛大学读书门门都是C,人称社会交际花。

门阀子弟除了可以分成有出息的和没出息的,还有另外一种分法,新钱和老钱。由英文直译过来new money和old money。新钱指的是靠自己打拼赚来的钱,白手起家成为富豪的人,代表人物: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等等;老钱指的是富过几代的人,这些家族能维持长久的富裕,而不被“败家子”掏空。在美国,我们在新闻中看到的那些富豪们,大多都是“新钱”,而大多数的“老钱”都活的非常低调,就是家族企业中也往往神龙见首不见尾,根本看不见他们。往往经过几代世袭和律师们的精心设计,他们祖辈若有一些不法经营也早就被洗白了。他们进名校,可以学完全无用的学科,如各式各样的人文艺术,可以学习马术。他们可以活的不食人间烟火,做做慈善。

在中国,很少有“老钱”,大部分都是“新钱”,他们炫富、虚荣、粗俗。很多民众对他们有很多不屑,但在我看来,他们确实是嚣张,但嚣张得还挺可爱,因为他们的坏、他们的无知都表现在外,让人一眼就看穿;而国外那些“老钱”,人间的不公不义通常都隐藏在后面,表面看起来很平和很绅士很优雅,但是背地里的水会更深。前几年,爆出的美国名校招生丑闻,有好些中国富豪被曝了光,贿赂体育教练以体育生录取。有人说丢脸,的确丢脸,但也没有那么丢脸,美国媒体不指出的是事件的本质新钱想坏了老钱的潜规则,都是花钱买文凭,钱是学校拿的没问题,经手人员借机拨根毛则是砸了场子,要抓起来。所谓道德训诫就是第一盗亦有道,第二,脑子要清楚,门阀子弟玩入门成本极高,运作成本极高的马术、赛艇、击剑等等,也和我们普罗大众一样,绝大多数不是出于对项目本身的热爱,而是如同把你高考的省份从江苏改成了北京上海。如果家庭没有背景,想走这条终南捷径,也没人拦着,只是大多数时候成了对项目本身的热爱了。

500

我所认识的华人家庭都是很善良的很单纯的,活在美帝可以活得很简单,愿意为了下一代而牺牲自我终究是一种美德。唯一的一点就是父母的关爱往往就止于名校了,之后的路往往父母们觉得心有余而不足无法指点,或者小孩的境遇已经和第一代移民不同了,小孩也无法认同父母的想法。所以造成可惜的结果就是,东亚家庭入名校的比例固然最多,但名校毕业后碌碌无为的比例也高

再次往深入地想,其实这个一个多么吊诡的世界啊,在中国社会很多人认为整个社会是不公平的,所以相信通过教育相信高考能改变自己的人生,从而阶级的跃升,因为中国的高考制度还是公平的,能够有较为强大的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力量,反而搞得家长们焦虑焦虑,幸福感很低。而国外正好相反,明明社会的阶级固化严重,上了大学后,阶级向上流动比中国低多了,很多人反而认为社会已经很公平,你如果聪明一定会鹤立鸡群般被选拔出来,你的平庸只是你的个案,大家的焦虑感低得很多。

本文由公众号:【虞奇花】(ID:yuqihua_578)原创,喜欢我就点击关注我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