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以外最强民营航天公司”?中国蓝箭航天披露干货

昨天,有望与SpaceX等美国企业争夺人类首次使用液氧甲烷(即液氧和液化天然气)火箭发射卫星的中国蓝箭航天发布了火箭发动机生产线科普视频,涉及产能、性能、以及可能的“人类首枚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二号首飞的价值信息,甚至解读了我国民营航天的雄心与难题,干货很多,只不过分散在片子各处,需要提炼重点。

【关于发动机、火箭产能和朱雀二号首飞相关】

发展航天动力先行。主播介绍一个月可以生产4台火箭发动机,而每枚朱雀二安装了5.5台发动机(一级四台80吨推力型号,二级一台80吨+一台10吨),由此推算每年蓝箭可以生产约9枚火箭。当然这个速率也取决于总装节奏,还看后续节目有没有披露。

500

一个月出产4台实用大推力液体发动机,这个水平在全球航天民企中基本也就次于SpaceX和Rocketlab,即一些网友说的“美国以外最高水平”还是没问题的,但还可以更快,毕竟SpaceX做到了一两天一台的水平,而且他们发动机性能更好。

另外还有个细节是主播提到朱雀二号遥三火箭一级四台发动机已经开始总装,而遥二的已经总装完成,暗示蓝箭可能也跟当年国家队试射长征三号类似,准备了不少于3枚火箭。就算首飞不利,很快也能组织下一次试验。

500

500

【关于产品线】

这应该也是蓝箭第一次完整介绍自己的发动机产品线,只是没有按条理展示,需要观众自己去整理对应关系~

朱雀二号原始版火箭

一级:四台推力80吨级TQ-12组成TQ-13组合体

二级:一台TQ-12和一台推力10吨级TQ-11(由4个小喷管组成)组成TQ-16组合体

朱雀二号改进型火箭

一级:四台TQ-12A发动机

二级:一台TQ-15A发动机,它可以看做12A的真空环境优化版

可能还有云鹊-10姿轨控发动机。这个型号也是蓝箭第一次披露。

500

500

500

500

【关于改进创新】

主播全程穿插介绍了对工艺和产品的改进创新,包括激光焊接、氮气启动、专门设计更适合于真空环境的二级发动机、使用新材料新结构等等,而且这些改进都已经是可以点火测试的实物状态,而不只是ppt,说明公司在创新上还是认真实在的,而且财力也应当比较殷实,不然也不敢在首发箭尚未发射的情况下投入资源开展那么多改进。

500

500

【民营公司的雄心和挑战】

纵观全片,虽然主要讲产品,但也能看出蓝箭在发展运营上的野心(中性词)和困难。以片中着重介绍的激光焊接的为例,蓝箭之所以攻关这项技术,很显然是因为人才差异。国家队拥有一大批大国工匠级别的焊接技师,而蓝箭手里只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因此后者只能另辟蹊径,以机器作业弥补人工技能短板,并力求更多引入民用工业元素来实现产能复制,最终实现航天产品像汽车飞机一样工业化经济大批量生产。

500

500

在既有优质航天资源稀缺的情况下,这个思路是合理的,但一个环节走通,不代表所有环节都一起走通。以往民用工业和航天工业相互封闭,从理念到标准、从知识技能到协作方式,无一不需要从零开始磨合,个中难易,知者知之。

从首个尝试发射卫星开始,到率先明确液体火箭技术路线,蓝箭都是国内民营航天的探路者,这值得敬佩,但最终还是结果说话。蓝箭近期需要一次成功的发射、未来还需要实现高频交付的能力来证明自己。

最近蓝箭的宣传多起来了,期望是好消息的前奏吧~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发表于北京市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1
最热 最早 最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