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记91:家族企业的老板,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亲戚?
操笑曰:“缚虎不得不急。”乃命缓(吕)布缚。刘备曰:“不可。明公不见吕布事丁建阳、董太师乎!” ——《资治通鉴•卷六十二•汉纪五十四》
曹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擒杀了吕布。
在当时的人眼中,吕布并不是天下第一猛将的同义词,而是反复无常的小人形象的代言人。因为他先后投靠过的人,多到你一只手都数不过来,有丁原、董卓、王允、袁术、袁绍、张扬、张邈、刘备......你活了这么大,只怕遇到见到的大BOSS加起来都没这么多,哪里像人家吕布,从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杀丁原、依附董卓算起,到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自己在徐州被杀,十年时间里,他已经换了八任领导——其中有两个还是被他杀了的。
这么能坑害领导的下属,当时的人自然也是避之不及的,所以到了后来,吕布只能单干。恰逢曹操的部下张邈和陈宫正在密谋反曹,三人于是一拍即合,拉虎皮扯大旗,把曹操好不容易才打下来的地盘给抢走了一大半。最惨的时候,曹操就剩了三个县,而且这还是曹操在出征的时候,把荀彧、程昱和夏侯惇留了下来,才得以保全的结果。
接下来的几年,吕布完全就是曹操的噩梦。两人反反复复的拉-锯-拉-锯-拉-锯,曹操最终费了好大力气,才击败吕布——但请注意,不是击毙,吕布走投无路,于是投奔到了身在徐州的刘备那里。
刘备这人没心没肺,居然就这么收留了吕布。当然,他可能也是考虑到自己势单力薄,所以想找个保安壮壮胆。至于这个保安前科太差,喜欢偷东家东西什么的,也就只能先不管了。
然而吕布果然又偷东西了。他趁着刘备出征,夺了徐州,没多久,又干脆把刘备给赶走了。刘备自征战天下以来,第一次被爆仓,无奈只能投靠了曹操。
________________
曹操很“大度”地收留了刘备,但心里估计是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MMP老子好不容易把吕布给打残了,你特么偏要收留他!这下好了吧,你丫活该!
当然,曹操不管心里怎么想,表面上是肯定不会表现出来的。他好吃好喝的给刘备供着,然后派他去打吕布。
刘备当然打不过咯,还是得曹操亲自上阵。这回,曹操终于生擒了吕布。
吕布大约是做小婊砸做习惯了,一点廉耻都没有,上来就堆了一脸的笑容,向曹操请降。曹操呢,一向爱才,在吕布的巧舌撩拨下,居然真的有些犹豫(吕布具体说了些啥,我们下篇再展开)。
这时候,一直在旁边板着脸的刘备吼了一声:
不可!
曹操吓了一跳,回头看着刘备,只见刘备继续说:
您忘了丁原和董卓的事了吗?
曹操悚然而惊,陷入沉思,半晌之后,杀机大盛,决定将吕布处死。
吕布眼看着就要说动曹操了,被刘备喊了这么一嗓子,真是猛然从云端坠入地狱。他气得大骂刘备,可这已经没什么卵用了。刘备一脸漠然的站在旁边,左顾右盼,两手抱肚,做“闷声大发财”状。
______________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刘备为什么一嗓子就能把吕布给喊死。
首先,吕布的履历太难看,这是个硬伤。
一个档案显示曾经被开除过八次的人,现在又到你这里来应聘,你第一反应只怕也是拒绝。
但是,此人业务能力又太强,强到让人心动,强到圈内皆知,强到曹操有那么一瞬间都有要收留他,怎么破?
这时候,刘备的这一嗓子喊出来,就有了醍醐灌顶的效果。它让曹操冷静下来,开始仔细思量吕布的劣迹前科:吕布实在太惯于背主,甚至于还有可能杀掉自己的前老板——尤其被吕布杀掉的这两人,还是吕布所有的老板中对他最好的两个。
————
再往下分析一层,吕布还有其它的应该被杀的理由。
在这里,我们要先找一个人和吕布进行对比,那就是吕布的部将——张辽,其后来被曹操收服,终身事曹。
那为何曹操愿意收留张辽,却放弃吕布呢?仅仅是因为张辽更忠诚吗?
并不是,而是在于这两人能力的差别。
张辽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业务能手,而吕布则更像是一名团队经理。
有区别吗?有,当这两人都准备跳槽的时候,这种差别就显现出来了:
张辽若是准备反水,投靠他人,也无非是单枪匹马;但吕布一走,就会带走一整个团队,可另寻金主,也可自立门户。
所以对于张辽,曹操并不需要有多少顾虑,可以先收服再说(曹操后来对关羽的态度也是如此。在曹操麾下,关羽仅仅是猛将一枚,走的时候,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但对于吕布,曹操就一定要慎之又慎。
到这里,我们也就可以点明今天的讨论重点了:职业道德。
有了上述的分析,你就会发现,所谓职业道德,对待不同的人,其实要求是不同的。
如果你只是一个码农,那么你需要遵守的职业道德,更多的仅限于业务和技术层面,干好手上的活,对得起自己的工资,仅此而已。
但如果你把自己定位为团队经理,那么在业务能力之外,你还必须有统筹协调、挖掘培养人才、业务开拓的能力。此时,你的职业道德就不仅仅是对得起自己了,还要对得起老板。
换工作的时候,不同层级的职场人,对应的职业道德水准也是不一样的。一个码农为了提高薪资和能力选择跳槽,和一个高级项目经理带着整个团队出走,所引发的的风暴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越是高职级的人才,就越需要注意自己的忠诚度问题。否则,你跳槽次数太多,那么未来的日子只会越来越难受。到了最后,你明明很值钱,但就是没有人敢用你。因为对于那些老板们来说,你能带团队还喜欢跳槽,这就不是你给他打工,这是他花钱给你打工了。
在职场上,从单兵作战的业务能手到指挥作战的团队领导,是一个人正常的上升过程。所以我们在看各种企业家的采访时,会发现随着事业越来越大,他们对职业操守也越来越强调。因为能力和操守是互相对应的,能力越强,就需要操守也越高。否则,遇到像吕布一样的团队经理,对于任何一个老板来说,都是灭顶之灾。
这,才是吕布真正的死因。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始终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理念。这本写给皇帝看的书,不断指出国家所挑选的人才不能只单纯具有业务能力,还必须是能托付军国重事的大臣。因为这种人如果没有德行,那么能力越高,祸害可能也就越大。
刘备死前,以国家相托于诸葛亮而举国不疑。但安禄山麾下有几十万精兵以后,竟然就改写了整个中国的历史。
所以我们在历史中才会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宁愿让年高德劭、甚至于无用的人尸位素餐,也不能任用那些道德败坏、毫无操守之辈。
有才而无德的人,权位越高,所造成的祸害也就会越大。
————————
番外 | 我们的说书时间
关于德才兼备,还有一些未尽的话。
一定有人会问,真的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会获得皇帝的信任吗?如果这是真理的话,为什么历代都有那么多奸佞的小人存在呢?
其实两者并不矛盾,问题的关键在于信任。
再把前述的问题分析一遍,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项目团队,如果能进行单独的业务开拓,那么就会有脱离公司的可能和风险。这时候,总部就需要这个团队经理有不会离心的承诺。——当然,光靠两片嘴说是没用的,一定要有能让上级愿意相信的东西。
如果这个团队经理长期以来口碑很好,始终有良好的职业操守,那么在很大程度上,他会被认为是可以信任的。因为他用自己多年的职业生涯为自己背了书。毕竟,他为了一个项目就背叛这么多年的职业操守,这种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
那没有操守的人,就彻底不能相信了吗?
也不是。操守只是信任的一个方面,还有其他条件也可以产生信赖。
比如,亲缘关系。
你的四舅姥爷能被竞争对手挖走的可能性,一般还是微乎其微的。
家族企业总是喜欢把各种三大姑八大姨给安插进来,而且还是放在重要的岗位上,为什么?不是因为这些企业的领导者喜欢任用私人,而是他们一时找不到可以相信的人,不得已只能采取这样的手段。
再往下推一点,除了以上两条,还有什么方法能让自己取信于他人呢?
答案是:自残。
皇帝为什么愿意相信太监?因为一般而言,太监是没有篡位可能的。毕竟他连儿子都没有,在农耕社会,篡了位传给谁呢?
一样的道理,那些溜须拍马的人,用的也是这种方法,只不过,他们自残的是自己的自尊。
所以溜须拍马,最好的场合不是在私下里,而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比如大会之上,领导要落座的时候,你抢先冲过去用袖子擦擦椅子,然后再没事人一样的回到原位。
你一定会遭到众人投来鄙夷的目光。但是,领导从此就知道了:你有了这样的行为以后,在别人那里就已经威信扫地了。那么,你就只是我的一条狗了,我可以让你看家护院了。
以上这些,所有的逻辑,其实指向还是本文所论述的中心:
越重要的位置,防止离心的危害也就越重要。
- Review -
- More -
文字内容原创
转载请移步公号获取授权
谢绝未经授权转载
三国之前内容已归档入
微信公号“喻以流年”
不再搬运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属于原作者
如有不妥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