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纪事2》:描摹新时代小岗人风采,生动展现乡村振兴喜人成果
今天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丰收节不仅是亿万农民的节日,是展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就、讲述新时代三农故事的重要节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刚刚播出的纪录片《小岗纪事2》,展开美丽乡村新画卷,记录小岗村新时代新变化,弘扬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
提起小岗村,历史书本中的“大包干”“带头人”“红手印”等内容便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在轰轰烈烈的农村改革历史画卷上,小岗村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敢想、敢干、敢于探索的传统,流淌在这块土地上人们的血液里,凝聚成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纪录片《小岗纪事2》用六集的篇幅,以纯纪实方式跟踪拍摄小岗村从2019到2021年的发展变化,通过有温度、接地气的人物故事,描摹出新时代小岗人的时代风采,展现出在党的领导下,乡村振兴取得的巨大成就。
作为《小岗纪事》的续集,《小岗纪事2》延续了第一季的风格,以时间为纵轴、以多个人物的真实故事为横轴,通过对小岗人整整三年的跟踪拍摄,地域辐射全国,将节目内容凝聚成“吐故纳新”“破茧成蝶”“走南闯北”“逐日追光”“踏歌而行”“筑梦家园”六个主题,涵盖新中国成立70周年、脱贫攻坚、全民抗疫、建党100周年、乡村振兴等重大节点,深入讲述了小岗在农业发展、农村产业升级、村民就业、乡村文化、村庄建设等多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变化。通过小岗的发展,折射出整个中国农村在乡村振兴政策背景下收获的喜人成果。
小岗的发展依靠的是小岗人的不懈奋斗,关于小岗的文艺创作关键在于聚焦小岗人及其行动。《小岗纪事2》的亮点在于把焦点对准了新时代的小岗人——既有种地的农民、商户,也有走出去的大学生、创业者,还有外界来到小岗的承包户、教师、艺术工作者。将他们作为叙事主体,用小段落的方式进行结构,“微观化”地叙述了一个个普通而又励志的故事,演绎出新时代小岗人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与奋斗过程。比如在疫情冲击下,关正银的餐饮生意受到了致命打击,家庭收入锐减,他渐渐开始回归土地,并尝试使用北大荒的科学种田新技术,最终获得了大丰收;面对缺乏销售渠道、生产的大米卖不出的困境,程夕兵在村两委的帮助下,和外来投资客严伟龙合作探索粮食深加工,解决了难题;因为母亲残疾、父亲患病瘫痪的现实,备考研究生的缪小康原本准备打退堂鼓,但在父母亲戚和村里的支持下,缪小康渐渐坚定了考研的决心,参加并通过了考试,成为上海电力大学的一名研究生……这些看似只是个体化的生命样本,实则是所有小岗人精神面貌的生动写照。
除了展现小岗人在追求幸福生活道路上的奋斗底色外,《小岗纪事2》也用生活化、日常化的镜头,记录小岗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喜悦与愁苦。依靠种粮收获丰厚收入后,关正银既高兴又得意地带着妻子前往金店购买首饰,自豪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张光清从山东来到小岗后,虽然种植经济作物大红石榴收获了成功,但是背井离乡的他,提及孩子时却潸然泪下;讨海为生的杨玉虎和杨晨父子一年当中有八个月都漂在海上,左克月独自在家中带着孙女上学,只能通过听微信语音缓解对外出闯荡的丈夫和儿子的思念之情。疫情之下,小岗旅投公司的负责人杨永强因为一头扎在小岗,长期不能回家,不得不面对妻子的埋怨、孩子的不理解……在原生态镜头之下,每一个小岗人显得更加接地气、更为真实。也正是这些普通人的点滴生活,让整个纪录片呈现出朴实无华的美感。
今天的中国乡村,早已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缓慢生活,面朝黄土背朝天也不再是当代农民生活的唯一解,新时代、新农村、新农民,中国乡村风景的画卷已焕然一新。基于真实的农村故事,走进不畏困难、敢闯敢干、充满希望的小岗,《小岗纪事2》聚焦为实现美好生活而不断奋斗的小岗人,绘就出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图景。
(作者:唐俊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