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边缘区域有很多两三万一平的房产,为啥卖不掉啊?
【本文来自《美国人都能在城郊居住;中国人要想通勤时间短,就得在城区窝着,这是高房价的根源》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桥头孤客
1、一个城市的兴起,必定是形成一个商业中心。这里的商业主要指零售业,它必须周边有大量居民,才会有稳定的客流形成频繁的交易。这就造成最初的中心城区,随着经济的发展,聚集的居民越来越多,就会有大量服务业加入。这个中心城区继续扩大,就会有学校、医院陆续进入……这个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于是,中心城区会在其周边扩大一圈,形成次中心城区,然后再圹大一圈……中国大城市“摊大饼”式发展,就是这么来的,北京就是典型代表。
2、这种人口密集的城区,对市政建设有一个好处:管网建设成本低、效益高。对零售业利好也不言而喻;政府机构也乐于设置在中心城区,既便于管理,又可以享受中心区的生活便利。
3、上述状况,必然导致主城区(特別是中心城区)地价涨高。所以,从多种角度权衡,下述几类实体应迁移至与主城区有相当距离、人口密度较低的地方:工厂、大学及科研机构、大公司总部等,其实某些政府部门也可以迁(例如各类军事总部)。这类实体搬离传统城区,由于现代交通及通讯的发展,并不影响其日常运作。但工厂好搬,其他的很难,原因很复杂,此处暂不讨论。
4、大城市历史久,人口密度高,零售业活跃,生活设施完善,工作机会较多,从“宜居”多方面利弊比较,还是“利”多一些。于是人口、资金都涌向大城市,造成房价疯涨。说通勤是高房价产生的原因,恰恰是本末例置了。
5、中国大城市发展过程中有一个通病:初期缺乏有远见的长期科学规划,或者有规划却不断被急功近利的行为打乱,导致城市全面布局不合理,“大城市病”严重。的确,现在中国一些城市房价高得离谱,其中有不少不合理的成份。但你就別指望能大幅降低房价。让政府提供大量公租房、廉租房,从市场角度不合理,从长远看隐患不小。
6、高房价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各地区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差距太大,使大量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涌向经济较发达地区大中城市。由于各城市地理条件与经济水平也有不少差距,也会造成房价差距。如果一个省内一批经济水平相近城市而又分布均匀,那这几个城市房价差距不大。但中国大城市分布很不均匀,分布很畸形,所以高房价就触目惊心。
首先谢谢你认真回复这么多,所以我专门用电脑上线回复一下你。
1.我认为不是全国都是高房价的,只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属于高房价,是否是高房价的衡量标准是房价收入比,一套刚需住房的总价和一对夫妻家庭年总收入的比例,而且和利率有关。当一个家庭房贷月供占据月收入百分之二三十是正常的,这样的房价不能认为是高房价,在我国中小城市一般月薪三四千,两口子家庭年收入总结七八万还是有的,而中小城市房价一般一万以内,以七八千为主流,刚需住房两居室七八十平米,一套刚需住房大约50万左右,房价收入比在7-8左右,贷款40万三十年期,月供两千元左右,这样的程度的房价是可以承受的,美国全国的平均房价收入比是10,但是美国利率低,可以类比中国中小城市的房价,但是最近美国利率加息后,原有的房价体系平衡就被打破了,如果美国高利率长期话,哈,坐看美国房市崩盘,再来一次次贷危机。
2.身在深圳,说一下深圳的房价,政府公布的深圳平均月薪是六千,按照两口子算家庭年收入15万吧,这样的收入的家庭根本无法在深圳购房,深圳房价均价七万,一套两居室七十平总结差不多500万,房价收入比在30--40之间,普通上班族没有希望买房的,家庭月收入起码两万到两万五以上,才有深圳买房的门槛吧,起码夫妻一方是公司中层以上,月薪一万五以上,另一方七八千月薪,这样的家庭一般在深圳的光明龙华龙岗买房,这些地方房价5万左右,这些地方到市中心大约一个小时的通勤距离。对于大公司高层和老板,高房价对于他们不是负担,而是有效的融资手段。
3.什么原因造成大城市高房价呢?从直接得来看,很简单需求多供给少造成,供需失衡,买卖双方博弈,最终在房价高位,有能力购房者减少,供需平衡了,房价也高上去了。如何压低房价呢?两方面,一方面增大房源供给,另一方面压抑需求,现在各地各种限售就是压抑需求。但是另一方面大城市不大量增加房源供给大量增加住房用地呢?这个是关键得关键,好多人理解不了这个问题,我看过宁南山得一篇文章,建议政府多增加住房用地以平抑房价给普通人更多得幸福感,我看了后想了很久很久,研究了很久,最终得出得结论是在大城市即使政府增加再多得住房用地,建设再多的住房,房价也降不下来。为什么?通勤问题,交通问题。
在深圳边缘区域有很多两三万一平米的房产,或者在临深区域一万多的房产大把的,为啥卖不掉啊?因为如果住这些地方去市中心上班得一个半小时两个小时得通勤时间,是单程,而在南山区十万以上得楼盘,开盘即秒光。在北京五环附近居住在三环内上班的白领,单程通勤时间在一个小时以上,如果把住宅建设到六环以外,单程通勤得两个小时以上,一天上班时间就四五个小时,万一公司再加班一两个小时,这生活咋过啊?所以啊现在大城市即使对郊区再扩大建设用地也没有意义啊。所以一定的意义上讲是交通拥堵是通勤问题造成的高房价
如何破解大城市高房价?只有一个出路发展城市交通,现在各大城市极尽办法地上马高地铁,就是这一需求的具体表现。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发展城市公路交通,在美国的城市道路面积占比是40%-50%,而在中国由于历史原因道路面积占比是10-20%,美国是上世纪上半叶就普及了汽车的,中国近十几年才普及,而且中国的城市历史久远,城市结构早在几百年前就形成了,中国的大城市架构就不是以汽车为主的。所以靠扩展道路增加交通便利几乎走不通。我最近在研究靠5G改变道路交通流量的方法,如果有交通工程专业方面的便宜加我一下,一起探讨。
热门评论 1条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27条 最热 最早 最新
我们现在城市模式可以称之为“点状城市”,围绕“中心”向四周辐射展开。人人叫苦的通勤问题就这么产生了。
那么,有没有可能搞“带状城市”?把城市的各个功能区线性排列,这个方式在理论上有没有可能?如果有可能的话,能否解决通勤等问题?
网友有搞这方面研究的么?
可能他们这样做的话,一方面可以监督员工的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跟政府要更多的地来建楼。将来实在不行了,当个房东出租写字楼还是可以过日子的。
然后“弹性工作制”不需要加班费的好处就来了。
但随着最近十几年的发展,市领导的传统脑筋导致深圳形成了以南山前海为中心的向外辐射的格局,所有的政府资源都向那边倾斜。比如地铁,比如城市建设,公园等等。硬生生打造出一个中心出来。出现了粤海街道的GDP超过中国的好多个省的状态。资源的倾斜肯定造成别的地方的资源减少。坂田街道,华为总部的所在地,每年的GDP约5000亿,税收在深圳街道中也是前几名。离福田区只隔一座山,一个关(梅林关)但市政水平相差不是一点半点,可以用天差地别来形容。后来华为抱怨,而且有把部分产业搬到东莞去以后,政府才着急投入了一些,进行了适当的改善。但即便如此,与市区相比,还是相差好几个档次。
反过来,感觉还不如东莞,东莞是各镇自己组团发展,结果长安、虎门、塘厦、厚街等等都发展不错,让住在那些镇的人搬到莞城去住?打死他们也不愿意。
可能他们这样做的话,一方面可以监督员工的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跟政府要更多的地来建楼。将来实在不行了,当个房东出租写字楼还是可以过日子的。
但到时候就又不会是现在的价。
深圳城市的发育也是时间熬出来的。
想97之前南山、福田,包括香蜜湖是什么房价,比罗湖差很多。
而做为深圳周边地区就更要有耐心了。
但到时候就又不会是现在的价。
深圳城市的发育也是时间熬出来的。
想97之前南山、福田,包括香蜜湖是什么房价,比罗湖差很多。
而做为深圳周边地区就更要有耐心了。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是在市中心之外的区域去建设“宿舍区”。
事实上,只要现在的“宿舍区”发展的足够快,足够好,那么就是十来年后的市中心或者接近市中心,同样不会有太大的通勤需要。
三十年前,我家刚刚厂里分房到上海七宝,那时不要说外环内环了,过了桂林公园那一带就都差不多被当成乡下了。现在呢,不要说我们这里,就是更外圈的泗泾、松江都发展成什么样了。
这个本来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关键还是看谁有能力先去买蛋或者买鸡苗,以及把这些资源投放在什么位置罢了。
。。大城市房价自然走高,是市场自发现象。所以不管采取什么市场措施,金融措施,都不可能解决。最多可以缓解。正好像殷商总是要迁都,那时候生产形式就那样。
。。非要解决,就得采取非市场措施。上面网友说了,人工分拆,产业结构强行调整。那问题就是,是不是非要解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