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能否真正搭上RCEP的便车?

对缅甸的制造业发展和全球分工的研究,大致可归为资源、企业竞争力和营商条件三类视角。

一、关于缅甸参与国际分工的既有研究

对缅甸的制造业发展和全球分工的研究,大致可归为资源、企业竞争力和营商条件三类视角。缅甸油气资源的繁荣对制造业的发展形成挤出效应,各股势力为抢夺资源开采权冲突不断,难以吸引建设制造业的稳定外资。而且,缅甸企业和劳动力十分欠缺经验和技能,难以充分利用区域和全球一体化带来的好处和机会。除此之外,缅甸的基础设施建设状况极差,国际贸易政策缺乏稳定性,从而阻碍其顺利参与全球价值链。

然而,上述视角都存在不足。首先,资源诅咒并非完美的解释框架,拥有丰富能源储备的国家能够以原材料供应方的身份积极融入全球分工网络。其次,大量适龄的廉价劳动力,而非劳动力技能,能够为缅甸进入价值链低端环节提供机会。最后,比起缅甸本国的营商条件,国际市场的准入限制对其国际贸易和外资流入影响更为明显。因此,本文认为缅甸孱弱的国家能力无法稳定国内政局、限制民族和宗教冲突,进而难以保障经济增长,长期严厉的国际经济制裁则不时打断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进程。

二、缅甸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优势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

缅甸位于中国和印度两个庞大市场之间,同时靠近东南亚经济体的密集生产网络,这使其不仅能获得中间产品的供应,还能快速通达临近市场。缅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农牧业和工业的发展均能得到充足的支撑。此外,缅甸大量的廉价适龄劳动力在未来几十年将带来巨大的人口红利,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具有很大的比较优势。

(二)积极的对外经济政策

在对外贸易领域,缅甸自90年代起引入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不断扩大进出口规模。在外来投资领域,缅甸政府逐渐放宽投资限制,扩大外资的适用范围。在金融领域,缅甸开启汇率制度的自由化,取消了对经常性国外支付和转移的限制,逐步放开外资保险公司和外资银行业务。在贸易、投资和金融的全面开放政策下,外国投资成为缅甸产业发展的资金主要来源。

500

资料图

三、缅甸的区域及全球价值链的位置与特征

在全球价值链中,缅甸制造业面临参与度低、处于低增加值生产端以及依赖东亚域内供应链和销售链三重困境。

(一)对外贸易角度的分析

缅甸的对外贸易总量较低,出口长期以初级产品为主,近年来开始向以纺织品为主的制成品过渡。在进口方面,缅甸以“零部件”为主,进口的目的更多在于组装和国内消费,而非继续生产并进一步参与全球价值链。同时,东亚地区是缅甸制造业重要的原料供应地,中国是其制成品生产的最大供应方。

(二)生产角度的分析

从2004年到2018年,缅甸制造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远超世界水平,但总量仍位于全球低端位置,近一半的劳动力仍在从事初级产品的生产活动。在外国投资方面,对缅投资前几位的国家大多来自亚洲,累计获得外来投资最多的领域是自然资源部门,制造业获得的外资存量近年来正迅速增加,其中纺织行业是外资的主要目标产业,也是近年缅甸制造业参与国际贸易的主体产业。

(三)缅甸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分析

经计算发现,缅甸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并不高,且缅甸尚未参与到复杂的生产网络中,在产业链中更多的扮演原材料生产者的角色,大多数产业价值链条结构较简单。缅甸纺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度和位置指数一直在低位徘徊,意味着缅甸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生产环节。

四、缅甸制造业价值链分工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缅甸由于缺乏社会革命,未能建立起强国家,国家机器无法有效整合内部人力物力去参与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和竞争。不稳定的国内政局使得缅甸始终无法打开西方国家的消费市场,导致外部需求严重不足,进一步使缅甸制造业陷入发展困境,难以融入全球价值链。

缅甸的国家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被军政府裙带经济、少数民族团体和宗教力量所肢解和取代。在强大的利益网络里,缅甸军政府没有发展出财政汲取和转化的能力。同时,缅甸教权的崇高地位压制了政府的社会权威和国家职能的发挥,佛教极端主义还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冲击和种族冲突。除此之外,缅甸的国家能力还长期受到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的挑战。面对国内复杂的宗教和民族关系,缅甸政府无法提供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难以保障制造业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且政局的不稳定打击了外国资本进入缅甸的意愿,使得缅甸难以吸引持续而稳定的制造业投资。因此,缅甸仍处于前工业化状态,未真正融入国际分工网络。

五、RCEP框架下缅甸参与全球分工的机遇与挑战

RCEP为缅甸的出口贸易和吸引外资提供新的竞争力。统一的原产地规则使缅甸出口的制成品更容易获得关税优惠,有利于提升缅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吸引更多外商投资进入缅甸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缅甸工业能力的发展。

RCEP能够推动缅甸在协定区域内价值链的参与。通过优化海关通关程序和降低投资壁垒,RCEP不仅增强了区域内生产和资本要素的流动,更是扩展了投资自由化的范围,这将提升域内各国对缅投资和入缅经营的便利性,推动缅甸制造业在区域价值链的融入。

RCEP有助于提升缅甸制造业的发展水平。RCEP的签订将增加高新技术企业的出口机会,推动跨境贸易和投资的数字化转型,直接影响缅甸国内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域内各国有望加强在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合作,将缅甸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有生产力和创造力的优质人力资本,进而带动制造业向高技术生产环节过渡。

然而,缅甸能否真正搭上RCEP的便车仍存在不确定性。东盟各国间经济结构并不互补,在部分轻制造业领域还存在竞争,RCEP未必能进一步扩大在东盟内部的贸易。而且,东盟地区存在较大的制度过剩问题,导致合作平台功能重叠和资源竞争。近期,新一轮政治动荡和大国制裁使缅甸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短期内RCEP的红利恐怕难以在缅甸显现。

六、结语

缅甸具备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对外经济政策优势,但孱弱的国家能力和缺乏外部需求导致缅甸无法有效整合国内资源参与制造业的国际分工,长期处于低增加值生产环节且极度依赖东亚域内供应链和销售链。中国应积极探索区域合作的新思路,强化中国的规划引导作用,从而推进缅甸的国家治理效能,激发中缅在经贸、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的合作潜能,为RCEP的顺利实施和缅甸制造业的发展升级开辟新的途径。

注:此内容为论文《缅甸游离于区域价值链之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摘要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