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3小时的故宫火锅到底好不好吃?

500

我们最近打算开一个新栏目,栏目的名字叫:网红美食拔草。

 

主要功能只有一样:帮你鉴定一下,那些抖音/微博/营销号捧起来的网红美食,到底好吃不?

 

本栏目坚决拒绝植入,不欢迎广告商,欢迎群众们给我们递牌子,我们按照群众热情程度进行拔草。

 

跟着福桃,让你好汉不吃网红亏。

第一期:故宫火锅

一张在支起桌子在故宫吃火锅的动图,刷爆了朋友圈。

500

是的,最近的北京城里,见面打招呼都是这样的:

啥时候进宫吃火锅啊?

上次说带我进宫吃火锅来着,吃到了吗?

带着同样的疑问,饱妹决定,走!去宫里吃火锅!

                                             

500

根据网上的消息,我们先选择了打电话预定——19个夺命连环call之后,电话终于被接通,得到的消息是:预约已满,欢迎现场排队。

我们想起了之前排喜茶的凄风苦雨

我们想起了之前排鲍师傅的风吹日晒

但我们更想起了手机屏幕前等着我们带回一线报道的你们——

阿舒教导我们,读者就是衣食父母。

春寒料峭,我们还是决定背上行囊,踏上了追寻故宫火锅之旅。

去之前,功课和装备必须有。

强烈建议你们带上《皇上吃什么》(点击左方小程序立刻下单),这本刚刚在台北书展上大受欢迎的书特别适合当你和女朋友排队时,和风细雨如温太医一般的给她讲述宫里吃火锅的故事,例句如下:

"在慈禧太后的一份膳单中有火锅二品:一是八宝奶猪火锅,二是金银鸭子火锅。"

可以称慈禧太后为“没有什么问题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这句话的奠基人。

500

故宫角楼餐厅位于故宫博物馆外,和故宫角楼咖啡分列神武门两侧,所以,进入餐厅,无需购买故宫门票,无需购买故宫门票,无需购买故宫门票。

500

饱妹到达餐厅的时间是16:41,饱妹到时已有许多玩手机的男士坐在外头等候。打听之下,原来是老婆孩子进去逛故宫,男士被分配了排队等位的任务——这些都是中国好男人,钦此。

500

火锅的营业时间是17:30-22:30,白天时间段则是一些简餐类食物的售卖。

500

▲ 饱妹没能禁住诱惑买的烤鸭卷

垫了垫肚子的饱妹去找工作人员询问排队细则,可得到的答案却不尽相同……

500

▲ “您好,请问在哪排队?” 这句话饱妹问了不下十次,这让我不得不承认,人类的本质就是复读机。

排队没有得到官方人员的指引,但饱妹和其他两队来现场排队的勇士,还是自觉站成了一列,随后,潜伏在附近玩手机的路人们,也纷纷起身加入了我们。

世上本无队,排的人多了,就有了。

500

距离从工作人员那问了一圈排队细则,再到依靠群众的力量自觉形成队伍,已经过了30分钟。

500

在这几十人的队伍里,既有游客中被派来率先排队的男士,有提着行李箱一下高铁就过来的,有住在附近过来感受一下氛围的老北京阿姨,还有为了打卡发朋友圈的小姐妹们。

500

在排队的这45分钟里,天黑了下来,也比白天寒冷了许多,饱妹觉得自己就像被打入冷宫的不得宠嫔妃,心寒更胜体寒。

500

▲ 敬妃娘娘!我懂你啊!

临近发号时刻的到来,有一对小伙伴从温暖的餐厅内走出来,直接站在了队伍最前列。

饱妹没有等到工作人员出面救场,许是这一切他们没看在眼里,又或许是对于这样现象的发生习以为常。大概是整个队伍的人被冻到张不开嘴,没人想在故宫吵架,被插队似乎也是可以忍耐的——他们也光荣的拿到了01号。

500

17:30,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发号的工作人员盼来了。由于没有小喇叭广播,工作人员每走到几个人之间就要重复一遍排号的规定。

 

“过号作废,闭餐作废”

“过号作废,闭餐作废”

“过号作废,闭餐作废”

 

前半句不难懂,后半句则是说如果到了闭餐时间还没轮到你,就算你有号,抱歉,你也不能进去吃。

 

现场发号只发了30桌,服务员说这个数量是保证排到号的人都能吃到的数量。

饱妹采访了排到最后一个号的幸运儿,是位从香港来北京出差的朋友,停留的时间只有当天一晚,而和她一起吃火锅的朋友则是从沈阳专程飞过来就为了吃一口火锅的。这两人中一位是故宫迷,一位是火锅迷。

还有遗憾错失排队号码的朋友表示,如果有黄牛的话,愿意花100元高价购买号码(我们当然没有答应)。

 

随着现场排到号的人在外喜悦高呼,提前预约的食客也都落座了,而在现场拿号的,只能在故宫墙外的寒风中等待。

500

但直到半小时之后,第一批入座小伙伴的锅具才姗姗来迟。

500

工作人员解释,由于故宫地理位置的关系,火锅同时使用的数量有限,只能供应不到20口锅,再多则会跳闸——这个理由虽然奇葩,但想想冒着可能随时断电的风险在已经深陷黑夜之中的故宫脚下吃火锅,也是非常惊奇的体验了。

为了验证工作人员的说法,饱妹隔着窗户数了大厅在使用的锅具,一共是16口。大厅只有方桌没有圆桌,在整个餐厅的东边有一间圆桌的包间,还未对外开放预约,当天是相关人员在包间进行试吃。如果以后有人数较多能在圆桌聚餐的话,想必氛围上也更符合团圆之意。

500


500

直到19:36,等了三个小时的饱妹终于落座。

500

通过收银台旁的监视屏可以看到后厨人员工作的身影。

 

墙面上挂满了壁画,文案虽好,让人看了就想再吃一顿火锅。但这字体实在不敢恭维,仿佛看到了制作汇报PPT的我本人。

500

大家的衣服都在椅子上搭着,没有放外套和包包的箱子,也没有套衣服的罩,对于火锅这样味道比较大的食物来说,确实不够贴心。

但更令我们有点担心的部分来自电线——我们这一桌的火锅插座,都靠插在隔壁桌的插座,中间靠电线连接。在吃饭的过程中,我们不止一次被隔壁桌女士踢掉点电线,重新开锅。

500

嗯???电磁炉???算了,此时此刻也顾不上是啥锅了,先点菜再说。

500

▲ 披着铜锅外皮的电磁炉锅

接过明晃晃的圣旨菜单,浮夸到需要两个人扯着才能看全,锅底只有一种:万寿菊花锅,传说中的慈禧同款。并且只有涮菜和少量主食,无凉菜。

500

慈禧太后对于北平火锅最大的创新贡献就在于带动了“菊花火锅”的风气。唐鲁孙说普通白菊花“花瓣多呈蟹爪形,花心泛绿,其味苦中带涩”,而可以食用的白菊,花瓣花心一律纯白,吃菊花锅能清心肺、养肌肤。

500

▲ 这里用的菊花是从安徽歙县空运而来的金丝皇菊,还是挺好看的。

为了方便大家对比菊花火锅是否完美复刻,福桃特意制作了古今菊花火锅对比图。

500

500

128元一份的锅底套餐,有锅底和赠送的黑鱼肉片、鲜鸡片各一份,汤底是老鸡和菊花熬制出来的金黄色,但,很苦,可能确实有菊花成分。

500

另外还会有一份单独的菊花,供食客动手撒入锅里。可以闻到花香,在那一瞬间,有点感受到菊花锅的宫廷高贵感。

500

▲ 松花江黑鱼片

500

鱼肉是鲜鱼改刀片的肉片,肉质嫩滑,鱼皮柔软弹牙。

500

▲ 长白山鲜鸡片

减肥中的饱妹看了一眼,真是再熟悉不过了,这就是吃到脑壳疼的鸡胸肉本胸没错,从鸡肉的渗水程度来看,实在让人对鸡肉的新鲜度存疑。

除了菊花锅套餐里赠送的肉,其他肉要另点,价格均在100元大洋左右一盘。

500

▲ 耳边不禁想起赵丽蓉老师的一句话——

500

▲ 苏尼特手切鲜羊肉 108元

500

切得很长一条,但肥瘦不均匀,吃到特别肥和特别瘦的全凭运气。

500

由于羊肉切得比较厚实,但火力不足以支撑,想要把肉涮到全熟就要增加涮肉时长,夹出来时外面已经有点老了,内里才刚熟。


500

▲ 科尔沁牛上脑 98元

500

一盘里有八片,虽然数量不多,很大一片,整体分量较轻。肉质硬、比较干。

500

▲ 遇·兰贵人 58元

这道是服务员推荐的招牌素菜,学名是金玉兰菜,属洋白菜科。清肝利胆,有解酒和减肥的功效。在其他餐厅见到相对较少,一盘菜也就是一颗的菜量。点餐时服务员会提示,这种素菜略苦但对身体很好——但我吃完只有一个感觉:养不养生不知道,苦是真苦。

500

插播一段小知识:慈禧太后初入宫时的封号就是兰贵人。

500

▲ 传统麻酱小料 12元

调好的麻酱点缀香油和芝麻,葱花香菜足足的上了两小碗,全靠自己喜好添加,而且也太咸了。

500

▲ 四季素食小料 12元

小白菜打成青沫,再加橄榄油和蒜蓉调匀,点缀白芝麻和枸杞。服务员说这款蘸料主打低卡,但我吃起来的口感吧,怎么说呢,就像是嚼过的小白菜。

500

▲ 芝麻酱烧饼 12元

烧饼12块一个,上桌时被对半切开,拼起来只有拳头大小,酥脆程度尚可,但完全就是凉的。

500

▲ 乌梅桂花饮  58元 

乌梅桂花饮属于彩蛋,我们看到隔壁桌点了,于是也照样来了一扎。后来结账的时候才知道58,有点后悔。一扎能倒出三到四杯,撒了满满的桂花,整体口味较淡,我们一开始以为是酸梅晶冲调出来的,特意咨询了服务员,表示是后厨现场用原材料熬制的——忍不住说一句刘姥姥的台词:“好是好,就是淡了些,再熬熬就好了。“

说完了菜品,我们来说说故宫火锅对于器具上的选择。

500

标榜着慈禧同款的火锅,餐具是剥掉塑料膜的消毒碗筷同款;盘子是山顶洞人同款;杯子是俗套电视剧中上流社会酒会的标配。

老佛爷泉下有知,有可能会赐你一丈红。

500

不敢奢求用上真正的慈禧同款,但其实何妨再用心一点,换成仿古制的餐具,拍起照片来也会更美。

500

我们采访了一圈在场食客,每个人都表示“体验难得”,每个人都倔强回答:“这不仅仅是美食”,当我们问:“你们还会再来吗?”

 

大家都用一种“你懂的”的笑容回答我们。

 

我们都懂。

500

对于想去体验故宫火锅的小伙伴们,福桃贴心的整理了一份小贴士。

500

500

500

这样的故宫火锅你想去吃吗?

去留言跟我们港一港!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