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内卷化与异化
社会大系统下面包含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各种小系统,系统之间可能还会有交叉重叠;小系统下也包含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各种更小系统,系统之间可能还会有交叉重叠;以此类推。
社会中的人就在社会大系统中流动着,流动着的人不是原子化的,而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情境下从属于某一些系统,是一种相对静止和绝对流动的结合;在人的流动的带动下,物资资源、信息、观念等也在流动。
这个叙述也可以从相反的方向讲。每个人都从属于一些,无论从实际上还是认识和感觉上与其联系更紧密的核心系统,核心系统外面围绕着各种各样的其他系统,这些系统构成了人在这个世界所面临的全部环境。
人所从属的各种各样的系统相对于其他系统都有一定的封闭性,一定的封闭性是一个系统不管从客观上还是从人的认识和感觉上能够独立存在的原因;一定的封闭性意味着系统内的人相互联系更紧密,利益上一致性更高,从相反的方面看,相互的竞争也更激烈一些。
但系统又不可能完全封闭,总是要与其他系统产生各种交流。因此系统又是一个封闭与开放的某种程度和角度的结合。
系统内的人或群体之间,以及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有分工、协作、竞争、输入、输出、命令、服从、喜爱、憎恨等数不清的类型,我们这里主要关注竞争关系。竞争分为系统内部的竞争和系统外部的竞争。
竞争与规则
竞争是普遍的;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和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竞争是无处不在的,所有有价值的社会资源都会处于竞争之下,或者是系统内竞争,或者是系统之间的竞争。
竞争是多维度的;系统内不同人或群体之间,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因素,具有不同的禀赋,包括财富、智商、情商、体力、美貌、人际关系等,不同人或群体追求的目标也是不同的,包括财富、权力、荣誉、知识、各种感觉等能够给人带来正效用的东西,不同群体必然会用各自的优势去争夺社会资源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竞争必然是多维度的。
如果放任竞争,系统运行也必然是混乱的,变成所有人反对所有人;为了约束竞争,对不同维度的竞争需要设定一定的规则,并且使不同规则之间界限分明,至少是相互协调,不至于矛盾激化,因此良好运行的系统内的竞争也就必然是由多种相互协调的规则约束的;多种规则之间会有主次之分,规则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重要性排序取决于系统内各种力量的博弈,力量越强,其所倾向的规则的排序优先性就会越靠前;
从系统运行和发展的角度看,主要的规则要符合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但系统运行不能只由一种规则来约束,那样的话,有些群体的优势得不到利用,系统内部的张力或矛盾找不到出口,容易在内部积累,加剧竞争和混乱,也不利于为系统发展保留多种可能性;多种规则存在并且主要规则符合系统发展方向的要求不一定能够一直得到实现,现实的情况有可能与之差异较大,甚至是相反的。
一个系统的运行规则不仅受系统内部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也要服从于更大系统的要求;但情况并不绝对,有的时候,小系统的运行规则在短期内会不符合大系统的要求,或者小系统领先于大系统,或者小系统落后于大系统,但长期来说,这个小系统的运行规则需要和大系统的运行规则相协调,差别在于是小系统还是大系统做出改变。究竟谁做出改变,取决于小系统与大系统内部的其他系统的力量对比情况,也取决于更高层次系统的要求。
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选定相关的系统以及相关层次的系统做针对性研究,总要有边界,不可能漫无边际;但具体如何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进行判断。
系统之间的竞争规则不是恒定不变的,取决于系统之间的相对力量以及其他相互关系的变化,这种力量可能是系统本身所具有的,也可能是更高层次系统所赋予的;系统之间的竞争规则也是多向的,力量相对较弱的系统的运行规则一般要服从于,或者在优先性上落后于力量较强系统的规则;在系统间竞争规则变化的情况下,如果一个系统原来的竞争规则不适应新变化的系统间竞争规则,又不能及时调整,系统运行就会出现问题。
系统之间的竞争从更大系统的角度,也可以视为系统内竞争,这取决于具体研究的问题需要什么样的视角。
竞争的收益变化
如果我们把系统的内卷化定义为系统的净边际收益为零或者为负,系统内部的竞争不能认为都是内卷;在系统内还有扩张空间时,内部竞争会是多种规则共同起作用,规则之间的界限比较明确,竞争也是有益的,或者说竞争的努力还可以实现正的净边际收益,不同力量之间争夺的主要还是增量收益的划分,对存量利益的争夺还不是太激烈,系统内矛盾比较缓和;
就是说,如果系统内还有扩张空间,系统可以与外部有效输入输出人、资源、信息等,系统内的生产力还在提高,以及系统内各种竞争规则共存并且相互协调,系统内的竞争努力一般都会带来正的净边际收益。
当由于各种原因,系统内部的扩张空间越来越逼仄,系统又无法与外部进行有效的交流时,系统内部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增量收益越来越低,争夺的目标从增量利益转变为存量利益,不同力量之间的缓冲区会逐渐萎缩,规则之间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出现规则混乱的情况;混乱竞争中,力量占优势的一方会利用自己的优势使规则逐渐朝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转化,约束竞争的规则会由混乱和模糊化逐渐向单一化转变,进一步还会异化,竞争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大,变成恶行竞争,竞争努力的净边际收益趋向零甚至为负,竞争转向以争夺存量利益为主,系统内的矛盾激化。
一个系统的内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如果没有发生大的结构变革,没有重要的技术进步,也没有从外部引入足够的能量和信息,那么在这个相对封闭系统内,总体竞争努力的净边际效益(系统内视角)会逐渐趋于零,甚至为负
从系统外的视角看,如果封闭系统内竞争规则不符合更大系统的要求,那么该封闭系统内总体竞争努力的机会成本会很高;从更大系统的视角分析,该系统的竞争努力由于方向错误,完全是无效的,不仅浪费已有的精力,还浪费机会,浪费抓住机会的时间,其净效益是巨大的负值,表现在社会发展方面,就是丧失发展机会,错失发展方向,如清政府错失工业革命,最终造成积贫积弱
但也可能存在相反的情况,从系统内的视角看,一个系统的净边际收益为零或为负时,但从更大系统的视角,其边际收益是正的,这代表该系统为更大的系统做出了牺牲。
就是说,当一个系统与其他系统有往来,并共同属于一个更大的系统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竞争,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当一个系统的净边际收益为正时,从更大的系统视角来看,其边际收益已经为负;但也可能存在相反的情况,当一个系统的净边际收益为负时,从更大的系统视角来看,其边际收益却是正的。
由于国家是世界竞争的主体,在分析国家内部的情况时,可以采取不同的视角,但分析国家之间的竞争时,一般不会用世界视角,而是用国家视角。
内卷化
因此,分析判断一个系统是否处于内卷化时,取决于观察的视角;个人和群体的感觉和判断主要取决于与其关系密切的系统的情况,社会整体对该系统的判断取决于该系统对更大系统的作用是正面还是负面的,不同的判断会影响不同层次的认识和行为。
根据上面对竞争的边际收益的有关分析,出现内卷化,存在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系统没有与外部进行有效的交流;二是系统内的生产率无法持续增长,三是多种规则共存并相互协调的状态被破坏,竞争秩序混乱或者变成单一规则;这几个原因不是相互独立的,他们之间既可以促进,系统进入良性循环,也可以相互促退,进入恶性循环,还可以相互平衡,系统保持一种平稳状态。
内卷化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
一是竞争过度,在系统内以及系统内的某一个方向上做出过多努力,导致努力的净边际效益为零或为负。
二是秩序混乱,系统无法正常稳定的运行,自然会降低系统的生产效率。
三是方向错误,错过重要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机会。
一般来说,三种形式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会同时出现的;从系统内个人或群体视角,看到的主要是前两种,从社会整体或者更大系统的视角,看到的主要是第三种。
内卷化的一个现实例子就是中国目前的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由于与社会的联系更紧密一些,封闭程度较低,内卷没有那么严重,而中小学教育与社会现实的变化隔着一层,与社会的联系通道主要只有高考一条路,封闭程度较高,内卷化程度较高;
中小学教育的内卷化有主要有几种表现:
一是,各种课外培训从一年级就开始了,培训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花费家长大量的金钱,但起到的效果就是提前学、占先机和刷题提高熟练程度,并没有起到选拔人才和提高思维能力的作用;
二是,规则混乱模糊,虽然国家明文规定的规则似乎是清楚的,但如果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上平行班或地段班,而是上各种重点班,那就需要遵循另外的规则,而这些规则经常把家长弄得晕头昏脑,因为这些规则一不透明,教育主管部门虽然口头上禁止择校,但实际上并不干涉,除非有人实名举报,而学校也不敢明文公布自己的规则,二不统一,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规则,家长要把各个学校的规则都了解到就是很大的难事,三不稳定,年年有变化,一年内也会有变化,并且对一些特殊人物的孩子还有特殊的政策。
三是,这样的教育方向有可能影响国家的长远竞争力。中小学教育大概有几点目标,一是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养成良好的道德人格,二是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三是扎实学习各种基础知识,四是培养各种综合素质,包括审美,音乐,体育,阅读,动手实践能力等,目前看,现在的中国中小学教育没有承担好这些责任,导致大量成绩好的学生在刷题,成绩不好的学生在放羊,上面那几条都没有做好。
当然,上面对中国中小学教育的分析判断可能是因为出于个人和群体的视角,从国家整体的视角看,问题可能没有那么严重,但无论如何,如果教育方向出现失误,后果将是严重的,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方向一旦出现问题,影响将是长期的,并且方方面面都会波及,要重新校正回来,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由于既得利益的阻挠,也不是那么容易改变。
从更大系统的视角,内卷竞争的主要危害表现为上述的第三种形式,就是把努力用在了错误的方向上,从而失去巨大的机会和发展的方向,从而面临步步落后的情况。俗话说,既要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内卷化的主要危害就是把精力都用在系统内的竞争上了,没有好好看路,没有认真了解分析系统外的事情,没有朝正确的方向努力,很容易就把车拉到沟里去。中国近代历史的积贫积弱与这一点是密切相关的。
异化
一般来说,内卷化无可避免地都会走向异化。
当竞争逐渐从争夺增量利益转变为争夺存量利益,内卷的成分开始出现并逐渐加重,内卷竞争最终会演变为以分配利益为主,而不是以提高生产效率为主
随着竞争变成以分配利益为主要目标,竞争日趋激烈,不同竞争规则之间的冲突也会越来越多,冲突的严重程度会不断升高,因为各种原因在竞争中拥有优势的一方就会压制其他竞争规则,随着这一进程继续,规则会逐渐单一化,内卷竞争会越来越趋向标准单一的竞争,系统也会因为标准单一以及利益竞争的激烈而趋向僵化、分裂。
但社会中各个群体具有不同优势的情况不会因为规则的单一化就得到改变,各个群体具有不同优势与单一规则的共同存在意味着巨大的矛盾,在封闭系统的内卷竞争中,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竞争标准的去实质化,去内容化,变成形式上的东西,由于是形式上的东西,不同群体都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较容易地去追求形式,这又把竞争拉回到似乎相对平等的状态;如果追求内容和实质,一是内容和实质不容易识别,二是由于不同群体的不同优势,追求相同的内容和实质对不同群体意味着难度上的巨大差别,而追求形式就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难度差别就可以缩小。
我们再拿教育举例。教育的一个功能是选拔人才,本来不同方面的人才按不同的标准,用不同的方式选拔,但在教育内卷的情况下,选拔的标准就是校内主要科目的成绩,方式就是考试;在这里,人才的真实能力是内容和实质,成绩就是形式,很多时候形式不能反映实质和内容,特别是在人们把形式当成唯一追求目标的时候。
竞争规则和标准的形式化以及由此导致的,人们把形式而不是实质作为追求目标的行为,就是竞争的异化。
竞争的标准单一化以及竞争的异化危害巨大,大致有几个方面:
一是整个系统或社会的虚浮化,整个社会重形式,轻实质,社会的物质生产无法取得明显进步,社会的精神生产表面繁荣,但无根基,喧嚣一时,遇到危机,就会像泡沫一样破裂,最终一无所有;
二是重形式,轻实质,必然导致社会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无意义的形式上,无法取得能力和精神的实质进步,也无法了解外部的变化,错失发展机会和发展方向,等遇到外部冲击的时候,整个社会无论在能力上还是精神上都没有做好准备,只能一片茫然,不知所措,最后只能被动挨打;
三是重形式,轻实质,掩盖了社会的深层矛盾,社会表面上一片祥和,歌舞升平,但内外危机重重,整个社会满足于表面的稳定,无力振作,只能等待最后的灾难。
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前期的人才选拔和明清时期的科举人才选拔都存在严重的竞争异化情况,这也导致中华民族随后都面临了巨大的灾难。这两个时期的人才选拔都存在系统封闭的问题,也存在标准异化的问题,最终都没有选拔出符合历史发展需要的人才,而选出来的那些人辨不清历史的发展方向,承担不了历史所赋予的责任,也最终为历史所抛弃。
内卷化和竞争异化的实质是零和博弈,博弈必然产生博弈的失败者;封闭系统下,失败者面临几种选择:一是躺平,或者山水,或者酒色,或者声色犬马,总之,再无所作为,很少人能够在当时的社会主流之外再做出点什么,二是引入外部力量干预系统运行,这种人不管出于何种动机,稍有不慎,很容易成为民族败类;三是直接打碎系统,鱼死网破。
博弈的胜利者企图固化有利于他们的系统结构;但内卷、异化的系统无论从内外看都有破碎分裂的倾向;破碎和固化同时存在,系统容易趋于动荡状态。系统的动荡使得系统的意识也容易两极对立,一方是极端保守的,一方是极端激进的。
摆脱和打破内卷化和异化
摆脱和打破内卷化和异化是非常困难的。
内卷化和异化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平衡态,是一定时期内,一定局限下,社会各方利益博弈的平衡态,但这种平衡态又做不到长期平衡,因为在内卷化和异化竞争下,社会矛盾会逐渐加剧,社会也逐渐僵化,僵化与矛盾加剧的结合,就是社会的逐渐破裂甚至破碎,社会无法团结起来。
但在这种平衡态能够得到维持的时候,系统内很多人想打破或者摆脱这种状态,但又无法下定决心,处于欲罢不能、想干无力的状态;因为进入系统,就要接受内卷,你不卷,别人也会卷,那你就会成为失败者,而没人想成为失败者;跳出系统,系统内有还有一些利益牵扯着,系统外存在不可知的风险,总之就是犹豫不决;这时系统内大致就会分成三种人,一是坚决内卷的人,二是犹豫不决的人,三是坚定的想要打破或者摆脱这种状态的人。只要前两种人在系统中占绝大多数,系统就可以维持;当后两种人占多数时,系统就难以维持。
内卷和异化的摆脱和打破一般是内外合力达成的,系统内僵化破裂加剧,系统外严重冲击来临,二者合在一起,系统原有的状态就会被打破,系统内的人或被动,或主动,只能接受。
上面的叙述很让人悲观,似乎系统内的人只能被动接受不可避免的结果,实际上不是这样,系统内的人在打破内卷和异化的过程中是可以采取很多主动作为的,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例证,虽然在前期是很被动的,但从中后期开始,由于得到正确的领导,越来越主动,命运开始抓在自己手里了。
主动打破内卷和异化有几种方式:
一是使封闭的系统向外部开放,使内外的能量、资源和信息能够沟通交流,但对国家民族来说,引入外部的能量和信息要把握好度,否则会失去独立性;主动开放的系统一般不会内卷,因为主动开放会利用系统外的好处,尽量避免可能的坏处;因此在精神上保持一种开放、进取、敢于创新、不怕困难的状态是很重要,保持这样一种精神状态,社会就不容易封闭,就会主动开放,而不是被动接受开放。
二是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一方面使更多的资源得到利用,另一方面提高资源的边际生产力;更多的资源得到利用,实际上使系统保持一种开放状态,使社会系统持续得到资源和能量的输入;边际生产力的持续提高,使社会一直有增量产生,不断产生增量,社会的矛盾就会相对缓和,社会结构就不会由动荡变僵化,内卷和异化就不容易发生。
三是改变系统内部的结构,如社会变革,改变社会的资源分配,一方面更充分的动员社会的资源,另一方面通过改变激励的方式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系统内部要始终允许多种竞争规则并存,这样具有不同优势的人才能共同发挥自己的优势,不能允许一种规则完全压制其他规则,甚至取代其他规则,就是说,不能允许拥有某一优势的人压制甚至消灭拥有其他优势的人。当然规则之间要划清界限,规则不能严重冲突。社会中保持多种规则并存,各种规则保持比较协调的关系,社会结构就不容易僵化,竞争也不容易进入内卷化和异化,因为拥有不同优势的人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内卷和异化是不必要的。
一般来说,要处理好上述三方面的关系,不能单兵突进,单兵突进会带来很多不可预测的后果,其中很多又是坏的结果,这些坏的结果又因为单兵突进而无法在系统内消化,就会引发系统运行的恶化,甚至使系统退回到内卷化或异化中。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