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是一家之私产吗?
最近这个事情闹得就很离谱,媒体的宣传口径也有大问题,搞得和封建社会豪门夺嫡分家产一样,不是,这是谁的家产啊?
公司者,“公”司也,公司是全体股东全体员工的资产,国资部分更是全体人民的资产。
什么时候成了一家之私产了?
我说大家讨论的话题点都有问题,怎么都在扯什么后宫内斗大房二房嫡子庶子分家产呢?怎么还在扯什么男的女的婚生子私生子呢?今夕何夕啊?这是2025年,都76年了,怎么还有这些说法?
要知道,这家公司的掌舵人并不是封建家族企业一把手,而是混合制集团公司的领导干部,什么时候可以决定财产的归属了?还可以搞什么“海外家族信托”了?这么多的资产转移,不需要公司党委开会讨论吗?不需要纪委监督吗?不需要公开披露吗?
这味儿不对,咱们这儿怎么还演起了《溏心风暴》呢?国有企业领导可以有三妻四妾、大房二房?还可以有一堆美国籍的私生子?还闹哄哄分析这个分析那个,还讨论这钱归谁?更该关注的不是怎么把钱转出去的吗?更该讨论的不应该是这个局面是怎么形成的吗?
所以我一直讲,不要对某些企业家有滤镜,特别是那些技术门槛不高,全靠背景、资源、渠道的行业,他们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优秀,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励志……
将来啊,有关这些事的历史,都得重写。
我说国资控股的大企业的钱,不应当被转移到海外,成立什么家族信托。
有人抬杠说,这是他们家自己的钱,真是他们家自己的钱吗?
有人说,当年是他拯救了国企,不是国企帮了他,说这话的要点脸,如果没有国企雪中送炭,他连生产饮料的厂房和技术工人都没有!你以为这些都是天上掉下来的?
有人总是把某些企业家吹成盖世英雄,甚至说他们在特殊时刻“拯救”了国企。
今天就来给大家科普科普,历史上某些人到底是怎么拯救国企的?
很简单,一个个生产力先进、运作良好、利润不错的国有企业,是不需要什么救世主,也不需要谁来拯救的……但只要思想肯滑坡,问题总比办法多!
没有亏损,可以创造亏损,没有困难,可以创造困难,企业效益好怎么了?只要有人里应外合,照样可以把它做成产品没有销路、工人生产效率低、财务报表难看、资不抵债的样子。
大家看电视剧《漫长的季节》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桦钢那么强大的钢铁厂,怎么就忽然就效益不行、产品落后、没有订单、工资发不出、开始开除人呢?
因为这一切都是制造出来的呀,为什么产品销路不行?因为有人故意下令生产落后的产品;为什么没有订单?因为订单都被某领导自己开的小民营企业抢走了——他可以贱价卖掉国企的设备和生产线,用十倍的价格挖走国企的技术骨干和核心工人,然后就能生产出既符合市场需求、又价廉物美的产品的。
然后开始造舆论,批评国企体制僵化、官僚化严重、长期亏损、工人吃大锅饭、没有创新、没有激励和淘汰机制、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所以,需要“壮士断腕” 。然而没人告诉你,所谓的僵化、官僚化、亏损……都是有人故意制造出来的。
厂长宋玉坤早就和“香港来的卢老板”谈好了,把厂子做成亏损、账面上资不抵债,那么香港来的卢老板就可以来“拯救国企”了,他可以用很少的钱收购资产上亿的国企、拿下设备厂房地皮技术骨干等价值不可估量的固定资产……宋厂长和卢老板财务自由,进可以成立“民营企业”,成为“改革先锋”;退可以移民国外,逍遥自在。
上世纪某个年代,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厂长负责制”让厂长几乎有了无限的权力,他们可以脱离党委和群众的监督,把一家重资产、拥有大量设备生产线和千千万万工人“运作”成负资产,让工人下岗,让企业倒闭,然后勾结“民营资本”,用一个低的离谱的价格,去收购国有资产,要么从中收取巨额贿赂移民海外,要么摇身一变,成为“优秀民营企业家”......而广大的工人,被当作“包袱”抛弃了。
这不叫“拯救”,这叫掠夺。
那时候的很多“改制”、“参股”、“收购”、“合资”,现在看起来都很匪夷所思,一家小企业,甚至是皮包公司,都能够收购规模庞大的国企,你不会以为那些皮包公司真的就比国企技术先进、管理水平高吧?
说句难听的,上世纪末南方民营私企的发展,如果没有大批量原国企下岗、以及被挖走的技术骨干做支撑,前期的各类人员技能培训都能直接整破产了……你以为技术人员的培养不需要成本吗?这是最大的成本,也是最大的资产。
那些所谓拯救国企的“企业家”、“时代弄潮儿”,正是通过各种手段,拿到了这些几乎无成本的宝贵技术和设备资产,开启了自己的财富之路。
你以为今天这些事情就不存在吗?照样存在,某些企业看起来国资占大头,但实际上根本没有管理权和受益权,看起来企业在国内,实际上早就被复杂的股权架构、生产商、渠道商所掏空。
操作很简单,只需要成立一堆完全可以被私人掌控的企业,同样挂着原集团公司的商标和名称,把集团公司原材料供应、关键生产环节、至关重要的销售渠道系统性剥离,那么集团公司其实就是个空壳,大股东也只是徒有虚名,因为一切的生产、销售、收益,都被抓在某“家族企业”手里。
他们甚至还可以成立一家外企,然后把原集团公司的生产线、代工业务、销售网络全部拿下,看起来是外包方、供应商、渠道商——其实它早已夺舍了本体。
不能一夜之间鸠占鹊巢,那就几十年蚂蚁搬家。
不需要问别的,就问一个一年销售数百亿的超级巨头企业,为什么大股东根本分不到红?利润落到了谁的口袋里,这就是谁的企业。
重要的是什么豪门风云、嫡庶争锋吗?重要的是这是谁的企业?
几十年了,他们抢到了时代的红利,获得了无数的支持,赚取了敌国的财富……一边卖勤俭节约的人设,一边身居富豪榜高位,留下数以亿计的遗产,甚至还有什么私生子和海外信托。
要我说,他们是真的不懂得感恩啊。
因为这事属于贪天之功。
他们赚了钱、获了利也就算了,然而他们还要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大公无私、慈悲善良”这些美好的品质也要抢走。
他们把生产力的进步,把人民创造的成就和价值全部归功于他们个人,赚了大家的钱,还要赚大家的崇拜和支持,还要大家夸他们优秀,给他们立牌坊。
是的,他们搞了企业,建设了城市,创造了价值,发展了经济,但这每一分每一毫都是来自于人民的血汗,是来自于无数农民、工人、工程师夜以继日创造的价值,他们拿走了绝大多数财富,还希望人民“感恩”,说这是为了人民好,这是人民的“福报”。
实际上,中国社会和人民都很温柔,对先富起来的企业家们都很宽容,都指望你们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呢。
比如依法纳税,增加就业,遵守劳动法,先富带动后富……
结果富了这么多年了,贡献没看到,欲望越来越大,毛病越来越多,乱七八糟的破事一件接一件,把一个正经的现代企业,搞得和封建堡垒、豪强家族一样……这真的是进步吗?
公司难道完全是老板们的私人财产吗?
难道没有员工们的劳动成果和股东的投入吗?
凭什么老板们就能肆意套现、掏空企业、转移资产?
凭什么老板们可以通过各种复杂的股权手段,绕过董事会和所有股东,把公司的实际权力牢牢控制住自己手里,表面上是董事长,实际上是为所欲为的土皇帝。凭什么有些企业家可以瞎搞之后,留下一个成千上万人的烂摊子,然后自己继续高踞财富榜?一边这些大企业“大而不能倒”,需要用人民的血汗来救这些“大企业”,一边这些富豪和他们的子女继续在国外豪宅豪车游艇一掷千金?
这公平吗?
这到底是“公司”,还是“私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