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竞争的主要方式

500

社会制度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生产力竞争;两种制度或观念竞争,如果一种制度把社会的生产力要素,包括人和生产手段,通过各种方式都弄到自己这一边,而另一种制度的生产要素不断流失,甚至最后枯竭,那么在制度竞争中谁是胜利的一方,谁是失败的一方,就是不言自明的。

制度竞争的本质是简单的,但制度竞争的方式或内容却是极其复杂的;如何把生产要素从一种制度弄到另一种制度的方式是异常复杂的,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一定意义上就是制度竞争的历史。

从理论上讲,制度竞争可以分为暴力和非暴力方式;暴力方式可以分为直接暴力方式和间接暴力方式,直接暴力方式就是直接通过暴力把对手的生产力要素毁灭或者变成自己的,历史上的战争都是如此;间接暴力方式就是以暴力为后盾通过非公平竞争使得对手的生产要素逐渐流向自己一方。

非暴力方式是指通过非暴力竞争的方式把对手的生产力要素吸引到自己一方,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扩大生产可能性空间,以容纳尽可能多的生产力要素,二是向潜在的生产可行性空间逼近,使得生产力空间能够容纳更多的生产力要素,三是吸引更多的生产力要素尽量填满现有的生产可能空间。

具体来说,非暴力竞争有几种方式:

一是技术竞争,技术的进步能够扩张生产可能性空间,以容纳更多的生产力要素。

二是制度竞争,通过制度改进向一定技术条件下的潜在生产可能性空间逼近

三是在现有的生产可能性空间还没有填满时,吸引生产力要素继续进入空间

这三种方式实质上都是要素的报酬竞争,要素会流向报酬更高的地方,但第三种方式是直接的报酬竞争,因为报酬高不是因为技术或制度的改进,二是因为空间没有填满导致的要素报酬较高。

在真实历史发展中,这三种方式无法明确区分,但一定时期某一种方式会处于主导地位,其他两种方式处于次要地位。

真实的制度竞争中,暴力方式与非暴力方式从来都是交织在一起的;暴力方式掠夺的生产力要素可以促进非暴力的三种方式:

一是某种生产力要素的增加可以直接促进第三种方式;

二是掠夺来的要素通过利益收买或者利益补偿的方式促进第二种方式;

三是通过集聚效应等规模经济效应,掠夺来的生产力要素可以促进第一种方式。

因此,暴力有时是历史的催化剂。

非暴力方式也可以促进暴力方式;非暴力方式使得生产力发展,其中暴力能力的生产也会得到发展,这为暴力方式的施行准备了条件。

因此,社会制度的竞争不但是竞争谁能发展生产力,也也是竞争谁能保卫生产力。

那么制度与意识形态在竞争中起到那些作用呢?

一、通过制度或意识形态的改进,向潜在的生产可能性空间逼近,并可能间接促进技术的进步。

二、通过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改进,吸引对手的生产力要素流向自己一方。

三、通过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战争,扰乱甚至破坏对手的制度和意识形态,从而把对手的生产力要素驱赶到自己一方。

四、通过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动员能力,加强战争能力,从而在战争中掠夺对方的生产力要素。

五、通过制度和意识形态,直接增强战争意志,为掠夺生产力要素增加可能性。

 

上述第一条与第二条可以理解为制度和观念在非暴力方式中的作用,后面三条是制度和观念在暴力方式中的作用,第三条虽然可能不是直接流血的硬暴力,但软暴力方式造成的后果可能会更广泛和深重。

随着信用经济成为经济运行的基本方式,信用关系在深度上和广度上渗透到社会的各一个角落,社会体系成为一个互相依赖的立体网络,信用是社会能够连接成网络以及这个网络能够稳定运行的关键;信用既是一种关系,也是一种信念或观念,通过破坏关系和破坏信念的方式破坏信用成为扰乱甚至摧毁对方网络运行的重要手段,这时,制度和意识形态竞争就成为异常重要的竞争方式,有些条件下甚至成为最重要的竞争方式。

在信用关系被扰乱的情况下,网络中的一个关键节点的毁坏就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的坍塌。因此在现代的制度竞争中,保证信用关系的稳定性和关键节点的安全性,就成为异常重要的事情。保证信用关系的稳定性,不只是经济领域的事情,也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事情,因为作为信用重要内涵的信念,与意识形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意识形态的核心。因此意识形态已经不只是笼罩性、渗透性、间接的影响社会运行,而是直抵社会运行的中心,是现代制度竞争的焦点。意识形态不再是直接关于思想和观念和间接关于利益,而是也直接关于利益。因此对意识形态无论如何重视都不过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