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创造效益,泉州碳捕集和利用试点拓新路 被“捕”的二氧化碳首次出口

500

泉州海关泉港办关员对首批出口液态二氧化碳进行监管。(中国日报 2022年8月12日)

本报讯 (记者谢曦)二氧化碳,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候杀手”,经由“碳捕集和利用”,却能变废为宝、创造效益。近日,由福建凯美特气体有限公司生产的44吨液体二氧化碳发往厦门等口岸装船,出口海外。这是泉州口岸首次出口液体二氧化碳,意味着我市碳捕集和利用试点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就是通过碳捕集装置捕集石化工厂等排放的二氧化碳,并采用专业技术,变成液体二氧化碳。”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科长王聪坤介绍,二氧化碳产品用途广泛,除了用于碳酸饮料、食品加工和保鲜、粮食贮存之外,还可用于机械制造、焊接、船舶工业、生物制药等。为落实国家“双碳”目标要求,自去年起,我市在个别重点碳排放企业启动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试点工作。

在泉港石化园区,我市试点项目之一——福建凯美特气体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食品级二氧化碳项目于今年6月达产。该项目以福建联合石化EOEG装置尾气为原料,通过压缩、催化脱烃、干燥、液化、分离提纯、过冷与储存,生产并销售工业级、焊接级、食品级液体二氧化碳和干冰,每年可创造经济价值近2500万元。

“在福建地区的麦当劳、肯德基门店,几乎所有碳酸饮料机里的液体二氧化碳都是我们的产品。”福建凯美特气体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负责人许进德介绍,该项目打破了国外高纯二氧化碳气体的垄断,可将二氧化碳提纯到99.995%以上。截至目前,公司已出口工业级液体二氧化碳720吨,下半年还将加大力度开拓海外市场。

同为试点项目,位于泉惠石化工业区的石大胜华(泉州)有限公司44万吨/年新能源材料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已投入使用。“这个项目主要经由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实现碳捕集,提纯的液体二氧化碳大部分作为原料,用于合成碳酸乙烯酯,剩余部分作为工业产品出售。”该公司安全与环保部部长陈慧泉介绍,项目所生产的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主要用于制作汽车锂电子电池的溶剂,全部达产后,年预计可回收二氧化碳废气18万吨。

“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对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实现煤、石油等高碳资源的低碳化、集约化利用,推进我市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王聪坤表示,下阶段,我市将通过试点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对企业投资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项目给予支持,加快形成政府鼓励引导、企业投入、多方面参与的资金保障体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泉州晚报  2022年9月6日)


新闻拓展:

外媒:欧洲国家出现二氧化碳短缺 影响食品生产

据路透社30日报道,在主要生产商因能源成本上升而减产后,二氧化碳的短缺对一些欧洲国家的食品部门造成压力。

报道称,化学生产商生产二氧化碳作为副产品用于部分食品行业,从加汽饮料到运输过程中冷却产品,再到屠宰前使家禽和猪昏迷等。

以下是一些国家出现短缺的情况:

英国

在主要国内供应商CF化肥公司决定暂停其位于英格兰东北部的比林哈姆工厂的氨生产后,英国的食品和饮料行业敦促政府准备应急计划以确保二氧化碳的供应。

意大利

7月,意大利的饮料公司由于采购二氧化碳困难而减产,原因是化工企业因天然气价格飙升而削减了产量,供应商难以提供必要的供应。

波兰

丹麦啤酒公司嘉士伯在波兰的子公司可能将由于缺少二氧化碳而减产或停产。波兰食品工业联合会秘书长安杰伊·甘特纳说,二氧化碳缺少也对该国的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法国

液气公司说,氨水停产影响了其二氧化碳供应,同时称该公司正在积极努力减少这种短缺对客户的影响。这家法国公司向从药品包装到电弧焊等各行业客户出售各种含有二氧化碳的产品。

参考消息网  2022年8月31日 )

美国食品和饮料公司正努力在二氧化碳短缺期间保持工厂运转

界面新闻  2022年8月27日 )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