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钧在《披荆斩棘》又“爱谁谁”了

来源 | 摇滚客

500

私奔音乐:郑钧 - 长安长安500

今日BGM,《私奔》,郑钧

前两天,期待已久的《披荆斩棘》第一次公演终于上线。

几个舞台一亮相,弹幕就齐刷刷地夸:舞美真的太绝!

500

海滩、戏院、街道被统统搬上舞台,视觉效果直接拉满;

500

苏有朋组又是吊威亚,又是耍火刀;

500

500

杜德伟直接穿上《第八号当铺》戏服又rap又跳,来了波回忆杀。

500

哥哥们都太拼,唱、跳、rap、演,恨不得在一公舞台上展现十八般武艺,真的名副其实“披荆斩棘的哥哥”。

直到我看到咱们摇滚组,郑钧、郝云、信、马頔组成的表面功夫乐队,他们的一公造型是这样:

500

牛仔裤、纯色T恤,除了被踩的四个大箱子,没有任何道具布景。

和其他组的华丽现场相比,表面功夫乐队像走错了片场。

从第一期《披荆斩棘》,郑钧这组就一直强调自己是反内卷,排练时也只是做做表面功夫,意思意思,所以取名叫表面功夫乐队。

500

这都一公了,其他人都拿出浑身解数,这哥几个直接穿私服就上台了,难道这是要摇滚地摆烂到最后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用郑钧的话来说就是:“这是披荆斩棘的哥哥,不是委曲求全的哥哥。”

500

表面功夫乐队有自己的态度。

这一期,他们非但没有摆烂,反而真的在披荆斩棘,打造了全场最炸最摇滚的舞台现场。

500

零舞美打造超燃现场,只有表面功夫敢

第一次公演,老郑他们这组拿到的曲目是《忽然之间》。

忽然之间音乐:莫文蔚 - 恋恋不忘莫文蔚500

原曲由莫文蔚演唱,传唱度非常高,不过大部分人把它作为情歌传唱,其实这首歌是为了纪念台湾9.21大地震而创作。

信当年也经历过这场灾难。

“你可以看到路像海浪一样卷起来,你可以听到墙壁里钢筋摩擦的声音。”信说。

第一次这么近地接近死亡,当时给信的第一感受就是怕,很怕很怕。

500

当年莫文蔚录制《忽然之间》时,唱片公司特意租了一间面积狭小的录音室,为了营造出地震被困的场景,莫文蔚的脸都快贴到墙壁上了。

就是这样才唱出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曲调,那种压迫、恐惧和无助仿佛感同身受。

这次《披荆斩棘》导演组也是打造了一个地震的情境,想把整首歌以电影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500

整个舞台布景由几个破碎的大板块组成,模拟地震后支离破碎的废墟。表面功夫乐队身着白色演出服,像是从地震中重获新生的人们。

不得不说,这样的舞美,一定给《忽然之间》的现场加分。

视觉上带来的冲击,加上这首歌原本的悲情基调,很容易让观众沉浸式进入导演组预想的地震情境中去。

但这一次,一向摆烂,一向秉承“爱谁谁”的表面功夫乐队犯了难。

信说:“我们不想要刺痛这个伤痛,我们想要光明和希望。”

郝云说:“我们四个站在那,穿着一身白,四个白雪公主一样。”

500

郑钧觉得现在改编后的音乐有力量,跟导演组的舞美想要的那种静完全不搭。

他说:“我什么都可以妥协,只有在做音乐这件事上,我不能妥协。”

500

于是,原本为了照顾节目组用心,用舞美完成了彩排的几人,回去之后实在过不了自己心里那道坎。

最终在跟导演组的反复商讨之下,选择不要任何置景,只留下最原始的舞台。

导演组也跟着披荆斩棘,拆掉了搭建一个多月的场景。

郑钧开玩笑说:“我成了导演组披荆斩棘的那个‘荆棘’,斩我吧。”

500

公演前一天,表面功夫乐队全员私服上场。

现场的道具也只剩下四个箱子,这是为了离观众近一点,表面功夫乐队都是从现场演出来的,都是从大大小小live里走出来的人,所以这一次他们也要回归现场。

摇滚客Rockerfm,赞685

演出当天,他们穿着私服,没有任何布景,只留下灯光。和之前其他组相比,相当简陋。

老郑先开口,把听众一下代入情境,刚开始保留了《忽然之间》最初的静,到第二段,整个感觉变了,变得充满希望和力量。

四个人站在舞台最前沿跟观众互动,这一瞬间仿佛是他们自己的演唱会,仿佛回到了音乐节和livehouse,回到音乐道路上最初的起点。

500

接着,郝云的苏格兰风笛响起,嘹亮又充满希望,一阵阵暖流在心里泛起波澜,不知不觉已热泪盈眶。

四个人站在箱子上,像是四个逆境中迎风活过来的人,像是浴血奋战之后的凯旋者。

500

前所未有的《忽然之间》翻唱版本,原曲唱出了对生命脆弱的感叹,而郑钧组打破这样的悲伤氛围,唱出了生之向往。

这是摇滚乐的力量,是现场的力量。

即使没有摇滚三大件,只有一把风笛,即使没有舞美,只有能够和观众更近的箱子,即使没有白色西装,只有简单的休闲服,也照样可以触动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表面功夫乐队用行动证明摇滚乐现场的魅力。

500

500

表面功夫乐队各个都有真功夫

其实郑钧组这次在节目里这么任性,我一点都不意外,这不就是摇滚乐的内核吗?

真实、不妥协、不服输。

抛弃所有视觉上的东西,纯粹靠唱来驾驭整个舞台,也只有这群人敢这么做。

《忽然之间》曲目一确定下来,哥几个从律动、速度、调性、风格全新改编,别的组只有30秒自由创作的段落,表面功夫乐队几乎整首都是自由创作。

为了说服导演组自己的改编想法,凌晨两点把宿舍改装成录音室录制小样。

500

表面功夫乐队绞尽脑汁地想怎么把这首歌改得能够流传下来,能够让观众记住。

想了很久,他们想到了苏格兰风笛,这个乐器声音粗犷、嘹亮,更能振奋人心,于是说加就加。

但这个乐器谁都不会啊,不会就现学!

宁可自己学,也不找专门的风笛老师来吹,就是不服输。

就像郝云说的:“大活人怎么能让一根笛子给憋死呢?不行!”

500

不行就苦练!

郑钧吹得眼冒金星,信那么大的肺活量都吹不起来,最后郝云两三天时间拿下了一个新乐器,这也是给整首歌最增色的地方。

在音乐上他们对自己有极致的要求。第一期之所以那么躺平、摆烂,是因为唱的歌都是自己在现场唱了成百上千的金曲。

郑钧的《私奔》,信的《死了都要爱》,郝云的《活着》,马頔的《南山南》,这都是哥几个出圈作品,不可能唱劈。第一期舞台大家都看见了摇滚组的真实力。

说白了,就是他们有可以躺平的、不内卷的资格和实力。

因为表面功夫乐队成员都是从华语乐坛最内卷的时期厮杀出来的人。

1994年郑钧首张专辑《赤裸裸》发行,其中《回到拉萨》、《灰姑娘》、《赤裸裸》到现在还是许多摇滚乐迷的心头好。

灰姑娘音乐:郑钧 - 乐人·Live:郑钧“私奔”全国巡演北京站(Live)500

加上郑钧当年硬朗的外形,不苟言笑的神态,迅速蹿红,成为滚圈顶流。

2002年,苏见信组建信乐团并且担任主唱,《死了都要爱》、《离歌》、《天高地厚》这些歌一响起就唤起了当年拿mp3听信乐团的记忆。

500

信乐团是我对台湾摇滚乐队的初印象,后来信单飞,来内地发展,依然活跃在荧幕前。

《活着》是郝云的第三张专辑,同名单曲《活着》这次在《披荆斩棘》也有唱到。

活着音乐:郝云 - 活着500

很多人不知道郝云,但一定知道《活着》和《去大理》,知道那辆没爬山也没过河的吉普车。

郝云总用北京爷们的自嘲道出生活的本质,关于家庭和事业、理想和现实。

500

再说到年龄最小的马頔,2011年跟宋冬野、尧十三创立了“麻油叶民间组织”,一首《南山南》火遍大江南北,又刮起了一阵民谣风。

南山南音乐:马頔 - 孤岛500

吉他市场又迎来了春天,《南山南》成了必学曲目,《傲寒》成为向姑娘求婚的首选。

500

所以说表面功夫乐队的表面功夫只是做做表面功夫,实则各个都有深藏不露的真功夫。

而有着相同音乐追求和态度的这几个人,在节目里一拍即合地组成“表面功夫乐队”,是偶然中的必然。

就像节目里张震岳说过的,人与人之间会因为某种频率互相吸引,表面功夫乐队之间就存在着相同的频率。

500

重拾初心,重燃滚烫人生

同频的人在这个节目相遇,表面功夫乐队找回年轻时的初心,成为不妥协的老顽童。

郑钧说:“跟他们在一起我好像回到二十多岁,找到了那个口无遮拦的状态。”

上节目之前,54岁的郑钧是一个工具人。

500

是被家庭依赖的丈夫、父亲、儿子,是被万众瞩目的摇滚明星。在这个年纪,他很难再做自己。

上节目之后,他敷面膜、笑得腮帮子疼,一起玩一起闹,仿佛找回了二十多岁、不羁的小郑。

郝云打蚊子,马頔开会时睡觉,被弹幕嘲笑越来越像《武林外传》邢捕头的信成为外卖大王,白天吃沙拉,晚上吃烧烤。

500

表面功夫乐队因为同频所以能够以最轻松、最自然的状态面对这个节目。

该玩玩,该练练,其他爱谁谁。

玩的时候尽兴,练的时候也不怠慢。

一公的舞台让表面功夫乐队彻底蜕变成深功夫乐队,开创自己的流派:硬努摇滚。态度硬,够努力!

500

除了表面功夫乐队,其他“哥哥”也找到了过去的自己,找到年轻时拼的状态。

六十岁的杜德伟两期舞台都又唱又跳,每个舞蹈动作反复在练习室跳,问为什么来这个节目,他说要养妻活儿。

500

潘玮柏为了上这个节目,一个月减肥瘦了26斤。

500

黄义达组除了他,没有一个会弹吉他,但还是决定要放手一搏,临时加急学习。

刚开始黄义达觉得这个提议不太现实,想要放弃,但看到其他哥哥很坚持,便开始反思自己,他说:“这么久,好像忘记什么叫做冲。”

500

苏有朋也是憋着一股劲儿练舞,光是练火刀就练到到凌晨四点。

500

年轻时的冲就是义无反顾、头脑发热,不管前面是什么闭眼冲就完事儿。

现在步入中年,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越来越没办法冲起来,好像永远被什么束缚、捆绑。那些无形的负担,来自于社会、家庭、事业,这些让人固步自封。

但是这个节目,让哥哥们好像短暂地告别了这些负担,他们聚在一个地方,有一个同样的目标。

每个人都找回了拼劲、冲劲和干劲,找回了当初的热血,找回自己到底是谁。

这么一看,《披荆斩棘》其实是一个很“摇滚”的节目,来到这里的人都拥有了“疯”的资格,爱谁谁的资格。

大家都攒着一股劲,传达着一个摇滚的态度:无论何时,我们都要选择过滚烫的人生,敢拼敢闯。

不受外界的影响,变成老顽童,从男人变回男孩,这种状态就像表面功夫乐队的那句宗旨:

爱谁谁。

点击「摇滚客」阅读原文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3
最热 最早 最新

  • ╰☆山今一☆
    这是我唯一一组4个都喜欢的,唱功太好,还是优秀的原创词曲和制作人,看到人气值排名才知道港台艺人的滤镜远大于内地艺人,影视演员的滤镜大过专业歌手,虽然内地上的大多都是没什么名气的影视圈的,但至少都有一门技艺(好像除了张),可王大陆刘恺威为什么能躺赢?网传三公郝云淘汰!虽说知道他们肯定会被拆开,可是一个都不能少
    一切都娱乐化了!看一看,笑一笑就好,别认真,认真你就输了!
  • 第一季有次人气排名,那几个说唱竟在摇滚歌手和胡海泉前面,而且基本所有团队公演创作时经常加rap,挺想了解一下真的就只有我一个讨厌说唱吗?又吵又听不清词还无聊!才在哪里?看不见啊!我只喜欢唱功好的,唱跳好也行!张晋的几次公演和策划都很好,看来还喜欢动作演员!赵文卓可惜了,只唱歌了,没好好发挥武术优势!
  • 这是我唯一一组4个都喜欢的,唱功太好,还是优秀的原创词曲和制作人,看到人气值排名才知道港台艺人的滤镜远大于内地艺人,影视演员的滤镜大过专业歌手,虽然内地上的大多都是没什么名气的影视圈的,但至少都有一门技艺(好像除了张),可王大陆刘恺威为什么能躺赢?网传三公郝云淘汰!虽说知道他们肯定会被拆开,可是一个都不能少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