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行业偷漏税成为普遍现象,背后原因是什么?
文/医美新频道
这些天,“杭州一医美公司偷逃税被罚8800多万”登上微博热搜榜。热搜涉事公司——杭州的千和医疗美容诊所也受到了全国媒体的关注。
处罚事由显示,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该公司分支机构千和医疗美容诊所为客户提供医疗美容项目服务,利用个人银行账户收取服务款,并隐匿收入超47.55亿元,未计入财务账。
要知道,以被誉为国内“医美三剑客”之一的爱美客,于202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其2021年营收相较之下也只有14.48亿元。并且,在此期间,千和医疗美容诊所还通过账户中隐匿收入孳生的利息收入约为2879.68万元。
事实上,千和医疗美容诊所逃税被罚8800多万只是这个行业的冰山一角,有资深的税务律师及业内人士表示,在这个行业,纳税不规范的现象较为普遍。
2021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提出要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重点查处虚开(及接受虚开)发票、隐瞒收入、虚列成本、利用“税收洼地”和关联交易恶意税收筹划以及利用新型经营模式逃避税等涉税违法行为。医疗美容和直播平台都在重点查处的范围内。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医美机构因涉嫌偷税漏税被查。武汉某医疗美容机构被指从2016年至2019年,不缴纳或少缴应纳税款1701.89万元,决定追缴1701.89万元,罚款850.95万元。厦门某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也因应扣未扣个人所得税,被罚款231万元等。当然,此次千和医疗美容诊所被查出偷税的规模无疑是最大的。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医美行业长期的暴利和混乱。从虚假产品到虚假医生,再到虚假机构,医美行业的鱼龙混杂和信息的不透明几乎是人人皆知。艾瑞咨询的《白皮书》数据显示,整个医美行业中,合法医师仅占行业28%。正规医美用户的数量大约在400-600万,黑医美用户的数量却能达到1000-1200万。
黑医美也带来了极大的灰色空间,而这些灰色空间,正是隐匿收入可以发挥的空间所在。实际上,无视安全、胆大妄为,根源就在于有巨额收入作为“靠山”。
比如一支注射液,上游生产成本可能是100块,出厂价直接翻十倍,定为1000块;从医疗机构卖到消费者手中,价格再翻十倍,变成10000块。这才让一些美容机构既不害怕罚款,又不担心赔钱,甚至公开宣称“只要不死人”就行。
并且,很多企业的经营合规都做不到,更别提财务合规了,暴利之下,敛财成为风尚,而一次次巨额偷逃税背后,将医美利润控制在合理水平,堵塞医美机构财务管理漏洞等,显然应该成为规范医美市场优先采取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