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考古知识(二)科技考古简单介绍

    有人说“学专业的就牛啦?看不起人啦?”这句话挺屌的,又给我暗藏了顶“看不起人民群众”的帽子。不懂就问没有任何问题,但别人想不想答是别人的自由,敢情学知识是靠别人喂的?有些人是不是不知道只有我这种学渣才肯浪费学习时间在论坛上?在懒得辩解这一点上,我好像越发理解学霸们了,O**K。

    本来想说下考古学史,还是算了。《考古学一百五十年》《考古学概论》或者知网搜“考古学史”,尤其《考古学一百五十年》(成书年代较早,有些内容注意辨识,如果你能的话),网络可找资源,有人关注的西亚埃及考古发展过程、文物造假问题(值钱的东西,造假现象不以任何条件为转移)在里面明明白白,请自行阅读,但不要自作聪明。

上次漏了关于理论的介绍,想想还是不补了,没人看就偷点懒~

最重要的几个,例如地层学源自地学的地层概念,可断定早晚关系;类型学源自林奈的植物分类学,可使无序的资料有序化,也用来判断关系,打个比方就是能判断遗物的“父子、兄弟”关系;均变论源于地质学家赫顿和赖尔的理论,即古今一致、将今论古;再一个就是进化论,大家都知道的了。要详细了解请自行查资料。

科技考古,它的内涵有很多学者阐释过。

科技考古学的三层含义: ⑴使用科技手段所获得的考古信息; ⑵借以获得考古信息的科技方法和技术; ⑶科技考古学的理论性研究。而其目标是尽可能地诠释考古信息,进一步探讨他们与人类的关系,最终要实现其演化规律和发展渊源的探索。(赵丛苍)

科技考古的内涵是:以考古学研究目标为指引,把考古学研究的问题作为导向,应用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对考古遗址进行勘探和古地貌复原,对遗址所在区域进行调查和取样,对出土的多种遗迹和遗物进行观察、鉴定和测试,对各类与考古研究相关的资料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统计,以获取更加丰富、更加全面的古代人类活动的信息;在考古学研究思路的指导下,经过归纳、分析和探讨,从整体上进一步拓展考古学研究的领域,深化考古学研究的内容,提高考古学研究的科学性,体现考古学研究的价值。(袁靖)

科技考古发展史(简)

欧洲在古物学热潮兴起时,也有一些科学家对文物做了一些尝试性的研究。18世纪末,德国化学家克拉帕诺斯测试了古希腊、罗马硬币的成分以及罗马彩色玻璃的呈色机制。后来19世纪意大利、德、法等国的一些科学家还开始研究石器、青铜器的原料来源等问题。20世纪是人类科技爆发的时代,各种分析方法和分析仪器的出现给考古遗存的获取与研究带来更多选择。尤其是50年代以后,人类对世界的研究进入原子级别,同位素、中子活化等研究广泛应用到考古学中。60年代随着新考古学的发展,科技考古各种分支都快速发展起来。

中国的“科技考古”这个提法提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但早在1920年王琎就对古钱的成分做过分析研究,殷墟发掘时也有涉及。不过毕竟摊上了不好的时代,科技考古的事长期没什么发展。建国后,中科院上海物理化学研究所、冶金陶瓷研究所等对考古出土的陶器、金属器等进行过分析和研究,夏鼐先生等人也密切关注国际学术的发展,向国内介绍了碳十四测年技术,并推动中科院考古所建碳十四实验室,此后陆续开辟了多个研究领域。90年代至今,随着国家经济好转、国际合作越来越深入,科技考古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各个领域都已经生根发芽、蓬勃发展,各个高校、科研院所已经普遍重视科技考古的作用。

纵观科技考古或者考古学史,真的让人感慨万千。人文社科类的东西就像鸡肋一样,发展时不见明效,弃之又失了民族魂魄,国势衰微时如雨中浮萍,国势昌盛的时候才可能繁荣发展,为国家夺取文化主动权。一个国家没有一个稳定、强势的政权,其科教文化只是旷野一支蜡烛,随风闪烁而已。

建议阅读&参考文献:《科技考古学概论》赵丛苍(有新版)

                  《科技考古学导论》袁靖(18年新书)     都容易找

------------------------------待续----------------------------

时间太晚不想翻资料了,再往后会介绍科技考古的几个领域,然后稍微详细地介绍测年方法。有些人不是挺牛逼吗,给你流程,你去埃及逛下金字塔,在里面找一块有机物,就能超越我们这几十万个学考古的傻子了,重磅揭露西方两百年之骗局哦!鼓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