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住老龄化?日本社会“不老神话”没有吹得那么好

近日,华尔街日报刊发《老龄化的日本如何扛住了人口挑战,重振经济》一文,原文如下:

长久以来,外界对日本的看法都是人口老龄化、出生率跌至谷底,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然而近年来,日本却逆天改命。自2012年以来,日本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了470万,而就业的劳动人口却激增了440万,这是日本现在得以进入二战后第二长的经济增长周期的关键因素。自2012年以来,日本劳动力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急剧上升,超过了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

500

日本社会中工作的老年人

日本新增的劳动力来自三个群体:老年人、女性和外国人。不少国家或早或晚也将面临类似的人口压力,日本则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人口规模依然会限制长期增长,但这种情况比经济学家长期以来假设的要遥远许多。

长期以来,日本政府一直在努力延迟国人的退休年龄。 2004年,政府将社会保障退休年龄从60岁推后至65岁,并要求企业要么延后或取消退休年龄,要么建立返聘退休工人的制度。因此,日本男性一直要工作到60多或70多岁。

日本西海岸的石川县面对异常严重的人口压力,采取了进一步措施。主要是鼓励退休人员和家庭主妇工作,并极力扭转青壮年外流的趋势。长期以来,女性劳动力参与率一直是日本的一个短板。今时不同往日,2012年,日本的女性劳参率为63%,2017年,该比率已经飙升至69%。

日本利用的最后一个劳动力来源是外国人。安倍政府大大放宽了在日本工作的规定。2015年,日本开始接纳外国建筑工人,解决2011年地震灾后重建以及2020年东京奥运会准备工作人手短缺的问题,同时也允许外国家政人员进入特殊地区。 2017年,日本对外国医护工作人员开放。现在,日本允许外国“技能实习生”居留三至五年,高技能专业人员居留一年后可获得永久居留的“绿卡”。

老年人、妇女和外国人对劳动力的综合影响维持了日本近年来的潜在增长率,并且扛住了失业率如此之低的情况下通常会出现的工资上升和通货膨胀压力。 

日本社会的“不老神话”并没有吹得那么好

事实上,就笔者自身经历而言,日本政府采取的这三项措施既有主动的成分,也有被动的成分。硬是要说的话,笔者倾向于用“半推半就”这个词来形容。

首先是老年人的问题。从文化的角度上来看,日本社会普遍弥漫着一种集体主义的氛围,个人在集体主义中寻找存在意义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年轻人从大学毕业后加入超大型公司,成为甚至连螺丝钉都称不上的组成部分,然后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存在意义完全交给公司和工作,这是典型的日本式上班族的生存方式。

与此同时,日本的先进医疗技术和良好的环境给予了他们社会中老人超长的寿命,去年《朝日新闻》的报道中刊载了最新调查数据,日本人平均寿命男性为81.09岁,女性为87.26岁。这样的情况下,从退休到去世的将近20年时间里,享受稳健社保和退休金的老年人普遍陷入一种失去生存意义的的状态。之前有媒体报道说日本一位80岁老人来中国农村教授农业技术,只因为这里有工作。这非常真实地刻画出日本老年人那种期望成为对社会、对公司、对集体有用的人的愿望。

其次是妇女问题。最近日本的家庭收入以及劳动收入统计出了很大问题,被各大日媒轮番轰炸报道,其实简单归纳起来就是,原本“安倍经济学”承诺的家庭收入上涨以及劳动收入提高,没有得到实质上的实现,政府对这两项数据进行统计后一开始得出的数据挺好,但却被民众质疑造假,于是在舆论压力下重新统计发现确实存在统计错误,而修正后的结果显示较去年日本的家庭收入有下降的趋势。

500

因为统计问题被媒体质问的日本厚生劳动省相根本匠

​同时在日本,成千上万的人以打工、兼职或派遣员工的身份在工作,他们大部分不被算入就业率中,以今天领了钱明天就有可能被裁的方式工作。企业大量召集这样的人,这是因为对于这些人企业可以想用就用,不想用就裁,也不用付退休金,何乐不为。而对于政府来说,反正要求的是就业率,这些人不算入指标,无所谓。因此这部分群体在2018年大幅增加,其中,日本的女性大部分就是以这样的形式工作着。

这样一来就明白了,事实上很难说是因为日本的政策或者社会风气的改变而带动女性就业,不如说是因为政府的强求和企业的逃避责任而带动了女性,因为家庭收入变低,所以不得不出门找不稳定的工作。

最后一点是外国人问题。这个问题更复杂,因为日本至今还没能拿出一个正规的完备的针对外国劳动力的法案,来解决外国劳动力的工资被克扣、超长时间加班以及虐待等问题。也就是说,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外国劳动力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当然很乐意雇佣了。

因此整体来说,华尔街日报这篇文章并没有深入到日本社会了解这些问题,而日本的“不老神话”实际上也没看上去那么光鲜。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