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是做软件的,有些BUG,用户人群大了后,想改都改不动
【本文来自《红绿灯的新国标是合理的,大家不要被流量带偏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月落Jimmy
老国标是7种,新国标是2种常用,3种特殊(实际数量没有减少),这个3组9灯老国标就有,并且老国标对哪种路口适合哪种情况没有明确。老标准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觉得复杂?可能那时候新媒体和微视频还没流行,流量也没法变现吧。
什么时候用第三种情况,标准里有一句话(那么“长”一句话,现在不少人是懒得读的,因为都觉得自己水平比专家组高多了)。而且一没人感兴趣的,二又不能增加流量,远不如把简单事情搞复杂吸引流量。组合灯在上海,过去和现在都不少,城市交通越发达,组合灯越多。另外,是否禁止读秒,新国标并没有说。
如果说“较少使用“,一定有人会杠,怎么算较少?告诉他较少使用的情况是哪些,又有人会说,那么复杂我不听。以前是我们想知道,我们不知道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现在是我只知道我知道的,我知道之外的,我不想知道。这段话,估计不少人也懒得读完。
我自己做软件,有时候开玩笑说自己是每天在写BUG。
但是真的是有些BUG,用户人群大了后,想改都改不动。
所以是不是更加正确,有时无关紧要,主要是改的代价大,用户需要看说明书,才能知道改了什么,改成了什么。
我也经常接触标准,大部分标准的更新,都是反映了人对事物的更新认识。
可是这个标准更新,看不出来有这样的好处,但要付出每一个人都要了解一遍的代价,这未必是一件划算的买卖,或者说未必是除了某些利益群体以外划算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