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王者之争:特斯拉比亚迪攻守互换

500

文 | 王新喜

来源 | 热点微评

新能源汽车市场,似乎有了微妙的风向变化——比亚迪上行,特斯拉疲态显露。从国内对两家车企的关注度来看,比亚迪的热门指数与关注度开始变得更高。

数据显示,比亚迪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4.14万辆,同比增长315%。比亚迪一跃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哥,超越了特斯拉(56万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

500

从今年的月度表现来看,比亚迪3、4、5、6月销量均突破10万辆大关,7月比亚迪乘用车销量更达到162530辆,同比大涨183.1%,截止至7月份比亚迪今年销量已经超80万辆,在国内市场,一时风头无两。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被比亚迪超越之外,在欧洲市场的表现也不乐观。电动汽车行业分析师Anton Wahlman发文援引了eu-evs.com的数据。数据显示,特斯拉今年二季度在欧洲14个国家的销量从一季度的59502辆下降到26154辆,环比下降了56%。

500

当然这背后的原因也与今年4月,受上海超级工厂产能下降的影响相关,特斯拉不仅在中国4、5月份销量下滑,同时中国国产特斯拉的出口量一度跌至零,这一点直接导致该公司在欧洲地区有时出现“无车可卖”的窘境。

发展到今天,比亚迪与特斯拉愈来愈像是汽车界的苹果华为之争。

从增长率来看,比亚迪的势头更猛,特斯拉的增长率是 46%,比亚迪的的增长率是315%!特斯拉与比亚迪,一个全球电动车老大, 一个逐渐成长为中国电动车市场的龙头。从当下的竞争态势来看,双方正在攻守互换。

500

比亚迪从过去不入马斯克法眼到如今不得不重视的汽车巨头。毕竟从实力层面来看,如今的比亚迪也不得不让马斯克高看一眼。

500

电车三大件,特斯拉比亚迪各有千秋

比亚迪的发展也是受益于其技术上的自主能力,国内消费者其实一直以来都或多或少都有技术崇拜的心理,从特斯拉的当红,到比亚迪的崛起,多是收益于这种国内技术崇拜的心态。

如果说科技产品的高端品牌溢价是由技术+产品创新能力+产品综合体验+服务共同塑造,那么在国内消费者来说,技术无疑是放在第一位的。

在国人眼中,特斯拉、华为、比亚迪都是技术派,而特斯拉是行业开创者,是技术+创新的代表。

我们知道相对于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大件,电动车的三大件是电机、电控与电池。特斯拉是电控系统自研,电机、电池整合了供应商的技术,而比亚迪则是三电技术全面自研掌控。

而单个拆开来看,目前主流电机是交流异步电机和永磁同步电机,特斯拉用的是前者,比亚迪是后者。前者的特点是构造简单,制造、使用、维护都比较方便、成本更低。

异步电机有较高的运行效率,反映到汽车体验层面就是提速快,符合特斯拉高端与高速的产品品牌定位,不足之处是体积大,调速性能较差,需要强大的电控技术作为支撑。

而比亚迪永磁同步电机的优势是体积小,功率密度高,但缺点是开发成本高,但体积小,输出功率相比稍微偏弱,特斯拉的电机转速做到了15500转,高功率电机甚至达到了18000转。而比亚迪汉EV的电机转速是15500转左右,但总体的来说,差距不大,由于体积小的优势,未来升级的潜力也更大。

电机各有千秋,但相对于特斯拉采购,比亚迪在电机技术上有专利和自主制造上的优势。

电控系统无疑是特斯拉的核心优势,也是特斯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之一。

电控系统如同燃油车的变速箱,主要功用是采集油门、制动踏板、方向盘转向等各种信号,凭借自主研发的BMS电池管理技术,其电控系统可以使特斯拉充电快,利用率高,在频繁的爬坡与启停时起到扭矩的转化作用,当然是否能能延长续航里程的说法还有争议,毕竟,电池衰减主要与电池性能与材料有关。

500

而比亚迪拥有高效集成的八合一电驱动系统(华为是七合一电驱动系统,据说体积还要更小),两家都源自先进的IGBT技术,比亚迪也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IGBT完整产业链的车企。

电控技术层面的PK更多需要回到产品层面,比亚迪在电控技术层面也并不逊色,从业内评价比亚迪汉EV的能量回收过程来看,没有明显的制动感,过程比较线性,也颇为符合大众驾驶感受。不过客观来看,整体上特斯拉更胜一筹。

三大件成本最大的在于电池。

在2020年比亚迪将磷酸铁锂刀片电池推向市场后,成功将消费者目光带回到电动车安全层面,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可以让电池在遭受碾压和钢针穿刺时无明火发生,更好地解决了纯电车电池易起火的安全问题。

500

当前,比亚迪刀片电池已经应用于红旗、长安等自主品牌外,丰田、本田、宝马等外资品牌纷纷计划将刀片电池导入自家新能源产品当中。

目前汉EV搭载的正是磷酸铁锂刀片电池,比亚迪未来可能全系新能源车都将使用“刀片电池”,目前也成功通过模组改革,令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份额重新反超三元锂电池。

比亚迪在电池层面的突破解决了当下消费者的一个重大安全痛点。

不久前也传出消息,特斯拉也要采购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当然该消息被否认了。

整体来看,特斯拉与比亚迪各有优势,电机难分胜负,电控特斯拉更强,比亚迪在电池层面无疑更胜一筹。

而比亚迪作为全球唯一一个全面掌控“三电”(电池、电机、电控)+芯片(IGBT6.0高端芯片,90纳米工艺制程)等核心技术的新能源企业,从目前比亚迪的销量来看,其技术布局正在迎来收获期。

在过去几个月,各路新能源厂商都在因为芯片短缺、供应链不稳、原材料上涨而叫苦连天,比亚迪得益于自给自足的供应链模式,除了汽车轮胎和玻璃,什么都是比亚迪自己造。

这使得比亚迪可以摆脱供应链产能的影响,在整个行业受到供应链产能危机发生的时候,更多的消费者需求也流入了进来。

品牌溢价特斯拉完胜,产业链掌控与产品线,比亚迪更胜一筹

特斯拉作为电动车的行业开创者,有明星车企的光环,有马斯克科技狂人的人设加持,在自动驾驶方面,它几乎是独一档的存在,特斯汽车除了价格高昂的锂电池外,车子所涉及的每一个品件,都按照一定的标准去配备。

如特斯拉Model S和Model X的方向盘就采购于奔驰的设备商。卖车也避开了传统的经销商玩法,玩的是“线上直销+线下体验”的模式,而比亚迪过去长期是定位低端市场,不擅营销,模式依然是传统的经销商模式,特斯拉高端品牌溢价能力毫无疑问是完胜比亚迪。

500

从产业链层面来看,特斯拉有着很强的产业链把控能力,特斯拉在制造生产上有全自动化的工厂,这点为他的大批量交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整体上,特斯拉却比苹果要更加依赖中国供应链,特斯拉的产量几乎一半来自上海工厂,上海工厂的供应链,又大多数来自中国。

同时特斯拉也在不断补齐自己的动力电池等方面的短板,但是比亚迪胜在有完整的新能源汽车核心产业链布局,其抗风险能力更强。这也是支撑未来比亚迪产能稳定与销量增长的基座。

而供应链全部可控的能力,其实对产品线的加持能力也更强。这类似于三星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掌控下,可以在智能手机初期开展机海战术。因此,相对于特斯拉为数不多的产品线,比亚迪产品线更丰富——形成了海洋网生物+军舰+王朝网的产品线,在汉唐元明清之外,比亚迪有护卫舰07,海豹,腾势D9 ,海欧等高端品牌,继续扩大产品阵营。

它更容易通过持续的新品覆盖更多对产品设计有偏好的消费者群体,将月订单从10万单拉到20万,甚至30万单,这在未来几年不是没有可能。从其三电系统+越来越严谨的做工、用料与设计来看,比亚迪上行的概率很大。

特斯拉的产品线过于单一,在很长时间一直主打Model S,mode X这两款车型,而产能才刚刚爬坡的model 3,总共3款量产车型。其他产业,尚在规划阶段,这限制了其销量的扩大与产品线的多元化布局,从而拉入更多消费者群体。

特斯拉有了对手,也需要新故事

从市场扩展的潜力来看,比亚迪海外市场占比很低,但从比亚迪目前的市场战略来看,在海外市场布局的棋子正在次第落下,日本市场之外,比亚迪还要进军荷兰与新加坡。特斯拉则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市场布局。

因此,一个是已经在全球化发力,但一个还未发力,比亚迪的海外市场潜力也颇为值得期待。从今天的市场来看,比亚迪无疑是特斯拉未来最强劲的对手之一,对于特斯拉来说,需要新的故事。

从当前的发展节奏来看,比亚迪是2年平台换代,1年车型换代,每年发多款新车型。从新车发布节奏与更新换代来看,比亚迪要比特斯拉快的多,这也助推比亚迪抢占了更多市场份额,接下来就看比亚迪是否能打开海外市场的潜力。

特斯拉依然是电动车领域当之无愧的王者,作为开创者的品牌,其影响力与品牌溢价其他厂商很难超越,但我们很明显的感觉到,特斯拉的创新力与明星光环正在趋弱。

马斯克需要新的故事,不管是火星移民计划还是星链计划,都是消费者听腻的老故事,当下难以支撑特斯拉更进一步的想象力,如何把电动车业务的主业做好,拿出更具创新力与稳定性高的好产品,补齐自身在电池等方面的短板,或许是特斯拉更需要发力的方向。

总体来看,比亚的技术储备愈加成熟,相对比手机领域的华为,比亚迪是全产业链制造,不仅有整车研发与制造的实力,还掌握电池的制造能力、及自主生产IGBT等核心技术,整体的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强。

特斯拉开创性的将IT理念用于造汽车,是软件定义汽车的集大成者与开创者,有着创新的基因与更好的软件优势,打造的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新销售理念。特斯拉的商业模式也更灵活,在辅助驾驶、自动驾驶领域的能力与潜力更大。

相对于特斯拉更强调软件能力,比亚迪更偏硬件制造基因。在其「智能化」的规划中,英伟达与地平线负责供应大算力芯片,在辅助驾驶领域,还要依赖百度、英伟达这样的第三方,从这个角度来看,软件能力的差距也限制了其长板。

虽然比亚迪产品线在全面铺开,新车发布也像下饺子,但电动车越到后期越注重软件能力,智能化层面的短板可能也会在后期成为其销量突破与瓶颈期的绊脚石。

特斯拉与比亚迪是两种不同的模式,但似乎又不能完全对照苹果与华为的发展模式,特斯拉更像苹果,但苹果的产品稳定性是特斯拉所不具备的,虽然苹果在目前愈加创新乏力,但在产品体验与系统层面一直非常稳定,有较高的产品口碑与信任度。

特斯拉的产品稳定性与产品设计体验表现与苹果存在一定差距,过去关于刹车失灵的质疑、单踏板模式反人类设计的争议以及包括林志颖车祸起火引发的电池安全性问题争论,在舆论层面依然没有平息。

此外是在供应链掌控以及对关键技术的掌控层面,苹果无疑表现的更稳定,以上种种,是特斯拉未来稳定发展的不确定之处。这也是特斯拉处于下行态势的重要原因。

整体来看,比亚迪是特斯拉的合格对手,未来两者的王者之争,也不能从今天双方手里的牌面去推断未来的增长,目前还有诸多悬念,但3~5年后可能就会见分晓。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