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种人格的人,有很强的“爱”的能力,还更容易幸福

策划、撰文 / Alex

编辑 / KY主创们

大家好,我是KY作者Alex。

前两天我去见了一位正处在gap year的朋友。她和我说:“这一年我什么事情也没做,投简历找工作,投了几十家公司根本没人联系我。后来,我就去山区做支教了,这几个月我过得很开心。”

奇怪的是,她的叙述中没有任何自怨自艾的成分,相反,我能从她说话时不经意间的笑容看出,她现在过得真的很开心。

她很少自我怀疑,身上好像永远有一种源源不断的、稳定的幸福感。即使没有外界的肯定和突出的成就,她始终认为自己和当下的生活已经「足够好」了。

相比之下,我是一个幸福感有些匮乏的人,时常自我怀疑,即使被人认可,满足感也总是很快消失。

和她见面之后,我一直在想:世界上是不是真的存在一种“幸福人格”?拥有这种人格的人,在任何处境下,都比较容易感觉到幸福。

在查了一大圈资料和文献,我发现,还真有一种和幸福感密切相关的人格特质。

所以今天想和大家分享这种我查到的,能为我们带来稳定的、持久的幸福感的人格特质——光明型人格(The light triad)。

500

么是光明型人格?

光明型人格也被称为光明三角人格(The light triad),包含对人性的信念、人道主义和符合康德式哲学的人格特质(Kaufman et al., 2019)。

对人性的信念(faith in humanity),即相信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值得信赖的。这种对人积极的认知会让我们在相处时从好的角度看待他人、不对他人过度设防。

虽然人道主义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抽象,其实简单来说,人道主义(humanism)的意思就是尊重每个人的尊严和价值,相信每个人生来都值得被好好对待。

光明型人格的最后一个特质是康德义务主义 (Kantism)。康德曾说:“人是目的,而非手段。”,崇尚康德主义的人,不会在现代生活中异化自己的存在,也不会把他人或自己看作功能性的工具。(回复“异化”给公号,查看人的异化的相关文章。)

光明人格所代表的,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友善的人”,友善就是它的核心。

那,一个拥有光明人格的人,在生活中是什么样子的?

总的来说,一个符合光明型人格特质的人对他人和世界有积极的假设,即使偶尔受到伤害,ta们的内在世界中,也始终保持着一种稳定的安全感和舒适感——来源于ta们的积极信念。

与他人相处时,ta们很愿意去付出理解他人的尝试,尊重他人的边界和原则,不随意评价,同时也能真诚地分享自己的感受,愿意敞开自己拥抱新的关系。

Ta们相信人生而有价值,因此ta们也相信自己的价值,认为自己和他人都是值得被好好对待的个体。因此ta们在生活中,追求有尊严地存在状态。Ta们会以尊重对待他人,也会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在他人践踏自己尊严时不予忍受。

Ta们还追求“全然的”“整体”的人性体验,不会把自己看成工作工具,也不会过度追求物质和消费。

500

明型人格的人为什么更容易获得幸福?

光明型人格会给我们带来6个意想不到的优势。

1.相信自己的自我价值

具有光明型人格的人有坚定的自我价值感。Ta们的价值感不只建立在外部成就和他人的评价上,也很少通过与别人比较来确认自我价值。Ta们自尊自爱,也会这样对待他人。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自我价值感会为我们带来稳定的自尊和幸福感。

2.忠于自己

对于光明型人格的人来说,在竞争中取胜并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的本真性(authenticity)更为重要。Ta们不愿意以牺牲自己的本真性为代价换取利益。所以即使在高压环境下,ta们也能敏锐地觉察到自己的感受,坦诚地表达自己真实的观点,不回避可能的冲突。

一个拥有本真性的人,能时刻体验到“我”的存在,因此ta们通常有着更强的存在感、生活意义感和心理幸福感。

3.愿意拥抱未知和不确定

我们对未知经验的开放度(openness to experience)是人格中一个非常核心的维度,心理学家Ziapour(2018)等人发现,它与我们的积极情绪、总体幸福感、生活满意度高度相关。

光明型人格的人,对世界和他人有一种基本信任(basic trust),这种信任使ta们相信世界和他人是总体友善的,或者说是善大于恶的;即便会遇到伤害,也相信自己能从伤害中幸存下来。

所以ta们对未知的事物有着积极的好奇心,ta们不需要克服心理障碍,也能很自如地尝试挑战。因此ta们会因此获得许多自我成长(personal growth)的机会。

500

4.能从帮助他人中获得满足感

光明人格的内核是友善(kindness),而友善指的是将他人和自己视作一个整体,懂得奉献、愿意为他人提供帮助、有更多利他行为。另外,当看到他人处于危难之中,具有光明人格的人的接纳程度、怜悯之心、共情力也更强(Gerymski & Krok, 2019)。因此在日常生活中,ta们时常会给予周围的人不求回报的帮助。

研究发现,当我们不求回报地给予他人帮助时,我们内心的满足感会显著上升(Mogilner & Norton, 2016),而且我们也更容易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善意(Canter et al., 2017)。

5.具备更健康的防御机制

当我们遇到负面事件时,我们的防御机制(defensive mechanism)就会启动。大多数人使用的防御方式都是偏消极的,比如,情感隔离(关闭所有情绪开关,从而避免精神上的不愉快)。

研究发现,光明人格与积极、成熟的防御方式有关(Richardson & Boag, 2016),光明人格的人会更倾向于用幽默(humor)、升华(sublimation)的方式来应对不愉悦的情绪。这类应对方式更健康,让人面对现实并不留下心理隐患。

因此,具有光明人格特质的人对待错误的态度也更积极。

心理学家Cohen说,“具有光明型人格特质的人倾向于感到更多的内疚,但这不一定是一件坏事。事实上,这种内疚是一种健康内疚(healthy guilt),就像一个引导我们正确做事的内在警示灯,帮助我们以更合适的方式行事。"

6.很强的“爱他人的能力”

一项针对线上交友软件Tinder的研究发现,光明人格得分较高的人更有可能用社交软件来寻求有深度的长期关系而不是短暂的快感,在关系中寻求平等、合作,而非利用对方满足自己的需要(比如,工具性的性爱)(Sevi & Doğruyol, 2020)。

光明型人格的人能够真诚地处理关系,也更容易与他人产生深度的连接。在亲密关系中,ta们也更少出现回避型依恋和焦虑型依恋的倾向(Kauffman et al., 2019),占有欲和控制欲不强,尊重伴侣的个人边界和原则。

Ta们所给予的爱也不拘泥于一种形式,而是根据伴侣的需求和关系的发展不断变化,可能包括浪漫主义的爱(Eros love)、亲切的爱(storge love)以及无条件的爱(agape love)。

500

们该如何通过努力,

不断向光明人格靠近?

尽管人格有一定的先天决定性(回复“精神胚胎”给后台,查看「人生来有精神胚胎吗的相关科普」),但Kaufman说:“在我们的一生中,人格是有一定的可塑性的。我认为人格是习惯的组合,是一种的思维、行为和感觉的状态,而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建立新的习惯。”

到底怎样才能突破现有对自己、他人和世界负面的认知,不断向光明人格靠近呢?来看下面这4个tips:

Tip1:相信善

相信世界的友善,是光明型人格的起点。信念,尤其是积极的信念,本身就可以给人带来希望感等积极的情绪,本身也是幸福的一种形式。

我们是可以选择去调整自己的信念的。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一些负面的信念,你可以通过“找证据”的这种练习来松动自己的信念。

找一张纸把你的负面信念写下来,然后把纸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写下一些证实“你的信念是真实的”的证据,右边写下一些说明“你的信念不一定是绝对真实的”的证据。当你刻意寻找,你或许就会发现原本的信念并不绝对。

随后你还可以通过引导性地让自己关注积极的证据,来给自己植入积极信念。

Tip2:追求和践行善

付出爱,是光明人格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一个充满爱的能量的人是强大的。当我们具备了“不求回报的付出”的能力之后,我们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产生爱。而不再畏惧别人给予我们的爱会被剥夺。

学会更不计较地付出,并且是向更多人、更多方面的生活付出。我们也会有机会和更多的善意相遇,进而鼓励彼此的积极信念。

500

Tip3:对于人的异化保持警惕

人的异化是一个很宏大的命题。简单来说,就是“人活得不那么像个人”了。本来买东西是为了服务人的需求,现在消费文化让买东西变成了对人的一种绑架——这就是一种异化。人性是光明型人格的“能量源”,我们必须经常感受到自己的人性,和自己的人性在一起,才会有对自我和他人友善的力量。

Tip4:追求有尊严的生活状态

有尊严的生活不一定是富足的。现在很多人在抱怨社会不给人尊严、自己身不由己的同时,忘记了也是因为自己追求消费主义,才不得不加入没有尊严的游戏。

但有尊严的生活也不一定就是清贫的。还是有很多人能够找到一种,能让自己感觉到被尊重的工作生活方式的。和自己的创造力在一起,哪怕很忙,也不是内卷。

最后我想说,幸福是一个动词,如果把幸福当成一种结果去追求,那么你很可能会失望。但当你全然地拥抱自己和身边的人,幸福是一种自然而然会被感受到的状态。

去爱吧,而不是等待被爱。你会离幸福更近。

今日互动:你身边有符合「光明型人格」的人吗?

References:

Kaufman, S.B., Yaden, D.B., Hyde, E.& Tsukayama, E.(2019). The Light vs. Dark Triad of Personality: Contrasting Two Very Different Profiles of Human Nature. Front Psychol.Sevi,B., Doğruyol,B.(2020). Looking from the bright side: The Light Triad predicts Tinder use for love.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37(7).Canter, D., Youngs, D., & Yaneva, M. (2017). Towards a measure of kindness: An exploration of a neglected interpersonal trait.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06, 15-20.Mogilner, C., & Norton, M. I. (2016). Time, money, and happiness. Current Opinion in Psychology, 10, 12-16.Nasco, S. A., & Marsh, K. L. (1999). Gaining control through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5(5), 557-569.Gerymski, R., Krok, D. (2019).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and validation of the Polish adaptation of the Light Triad Scale.Current Issues in Personality Psychology 7(4):341-354.Ziapour, A., Khatony, A., Jafari, F., & Kianipour, N. (2018). Correlation of Personality Traits with Happines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Diagnostic Research.Richardson, E. N., & Boag, S. (2016). Offensive defenses: The mind beneath the mask of the dark triad trait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92, 148–152.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