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领跑,制度护航:江苏自贸试验区斩浪前行

文 | 尚子钧

三年探索,风雨兼程,终见彩虹。

自2019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南京、苏州、连云港三个片区协同联动、互鉴互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推动试验区向纵深发展。

财经无忌走访了上述三个片区,探寻具有江苏特色的改革创新经验。

500南京江北新区服务贸易大厦

制度创新如何助推“经济列车”

一流营商环境是吸引要素、项目、资金集聚的关键,而营商环境的重点之一,就是要破除妨碍自由贸易的制度性障碍。

南京片区强化需求导向,优化项目审批管理,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惠及企业2万余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开展包容审慎监管,创新非现场智慧监管模式,完成8000多家市场主体风险分级;完善法治营商环境,全国首创境内外机构合作设立第三方调解组织,为市场主体提供“一站式”跨多法域的法律服务。

苏州片区则着力解决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与生产难题,推出全国首创的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级管理办法——“研易达”。该方案突破了现行条例导致的医疗器械进口难题,允许医疗器械研发机构、生产企业通过备案进口研发测试用的未注册医疗器械或零部件(非诊断试剂),保障了生物医药企业研发项目顺利开展。截至目前,“研易达”已惠及苏州片区20家企业、381批次产品备案、58个研发项目,有效激发了企业科研创新积极性,使得苏州自贸片区生物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力跃居全国第一。

而连云港片区依托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在“海铁联运”方面深入推进制度改革与技术创新,形成121项制度创新成果,“创新多式联运协同监管服务体系”入选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首批制度创新案例。代表企业“蓝宝星球”联合片区相关部门,推动建设网络货运数据互联网平台,将多部门数据打通,实现信息互传、高效对接,使单批货物进出闸时间从约3分钟缩短至30秒,同时解决了货车返程“空箱”问题,真正实现降本增效。

500南京片区综合服务大厅

千亿产业迎来发展“关键尺”

“选对人、用对人很重要,尤其是一个企业的‘领头羊’。”这是连云港片区综合协调局尹玉林局长在推进片区发展方面的感慨之一。位于连云港片区内的恒瑞医药、豪森医药、正大天晴、康缘药业等四大药企,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仅是形同作坊的小企业,连云港市政府力推医药企业进行改制,推进企业民营化进程,优化营商环境,把企业“放”给有能力的管理者,企业核心领导人才力挽狂澜,跑步迈入国内医药行业的第一梯队。

500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

放眼整个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首创聘用外国人单位“红白灰”三色信用分类管理制度,为外籍人才提供来华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一站式”联办服务;苏州片区发布生物医药产业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职称资格目录,构建全国首个以产业划分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国际认证体系。多种举措致力于破除国际人才来华工作的制度障碍,避免因技术水平认定困难导致人才流失。

截至目前,南京片区已集聚“诺贝尔奖”获得者3位、中外院士87位,苏州片区生物医药领域集聚的国家高层次人才占到了全国1/4。更多的核心技术领域高端人才正源源不断地向江苏自贸试验区聚集。

500苏州片区“金鸡湖人才政策计算器”

下一个三年,我们在期待什么?

成果的身后是汗水与喜悦,前面则是挑战与希望。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的开局之年。 江苏自贸试验区表示将继续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全面提升江苏自贸试验区开放度和竞争力,“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下一个三年,我们拭目以待。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