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技术培训助力卢旺达储备技术人才
东非艳阳下,四台大型设备在空地上来回运转,几十名头戴黄色安全帽、身穿蓝色校服的学生站在空地旁观摩。人群最前面的四人头戴红色安全帽,这是一名中国教师和三名当地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正指导学生掌握操作设备的要领……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位于东非国家卢旺达首都基加利的恒华职业技术学院上演。这家学院成立于2018年,为卢旺达以及非洲大湖地区其他国家青年提供挖掘机、铲车等重型机械操作维护、土地测量测绘等专业培训,学院学制分为三年制专业和三个月短期培训,目前在校生有154人。
“我们是卢旺达唯一提供重型机械培训的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纳西斯·伊萨巴约自豪地说:“我们还拥有优质的设备和师资,这让我们跻身卢旺达最好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行列。”
四年来,伊萨巴约见证了数百名青年学生的成长。他说:“年轻人从我们的学院学到知识和技能,毕业后都能找到相当不错的工作。他们在企业里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培养,成为企业自己技术团队的储备人才,卢旺达人再也不需要走出国门去学习这些技能了。”
7月8日,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的恒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模拟器上练习重型机械操控。
负责培训重型机械技能的教师文森特·穆格瓦内萨告诉记者,他曾到中国接受了6个月的重型机械知识和技能培训,回国后从事教学工作,他非常看好学院的发展前景。“我们的邻国布隆迪和刚果(金)没有教授重型机械操作维护的职业技术学院,我们还接收来自这些国家的学生。”
坐在大型挖掘机驾驶室里的一名女学员在穆格瓦内萨的指导下,练习挖掘机行走、甩方技巧。这名叫范妮·穆萨布瓦的学员告诉记者:“家人非常支持我学习,政府也很鼓励年轻女性学习,我能通过培训获得更多知识和技能。”
据学院中方院长范强强介绍,学院结合国内优秀教学方式以及卢旺达本地情况,实行从理论、模拟、实际操作到实践的特色办学模式,这种模式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当地政府部门多次来学院考察。今年由政府出资输送了第一批学生交由我们培训,未来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
7月8日,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的恒华职业技术学院,一名学员操作挖掘机。
为增加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学院同卢旺达大型企业以及在卢中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据了解,当地企业非常欢迎恒华的毕业学员,并与学院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范强强说,学院将来会根据市场需求增加更多专业,为更多当地人创造就业和再就业的机会。
中国驻卢旺达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王嘉欣表示,恒华职业技术学院扎根卢旺达,向当地人传授专业技能,真正实现授人以渔,帮助他们拓展就业机会,为中卢民间技术合作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
7月8日,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的恒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观摩重型机械的操作。(图片均由 新华社记者 吉莉 摄)
职业技能发展和促进就业是卢旺达“2050年远景规划”的重要内容。卢旺达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委员会今年1月发布的报告指出,为实现“2050年远景规划”这一目标,卢旺达需要建立一支充满活力和能力的劳动力队伍,以满足对高技能工作不断增长的需求。
(来源:新华社)
~~~~~相关报道~~~~~
中国援建的卢旺达职业技术学校为中非职业教育合作带来新气象——“感谢中国老师把知识送到我们家门口”
卢旺达北方省穆桑泽巍峨的山脚下,一片红色的建筑群在绿树掩映中格外醒目,这里便是中国政府援建的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2018年11月,中国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金职院)的3位专业老师来到这里,为包括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在内的8所卢旺达职业技术学校进行师资培训以及相关专业建设。近日,记者走进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全方位感受中非职业教育合作为当地带来的新气象。
由中国政府援建的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新华社照片
“跟着中国老师学习很有收获”
擀面、撒葱、切块、拉花……在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的酒店管理培训基地,当地学员们正全神贯注地跟中式烹调高级技师楼洪亮学习制作花卷。不一会儿,热腾腾的花卷出笼。烹饪专业老师亨利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花卷说:“跟着中国老师学习很有收获。我希望能把中国老师传授的技艺教给学员,他们学成后在当地开个点心铺,生意一定会很火爆。未来,来到卢旺达的中国朋友将能品尝到卢旺达人做的中国美食。”
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于2015年正式投入使用,是卢旺达北部地区最大的职业技术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设备以及行政办公、生活服务、体育运动等配套设施。该校与金职院于2016年确立合作伙伴关系,开展教师互派、留学生教育等合作。
楼洪亮是金职院首批赴海外教学团队的3位专业老师之一,也是婺式点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他负责教授3个班100多名学员。“课余时间,卢旺达师生们也在刻苦练习,经常到了夜晚还有学员来请教问题。他们强烈的学习热情感染着我。”楼洪亮说。
“感谢中国老师把知识送到我们家门口。”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穆桑泽市议会主席埃米尔·阿巴伊森加告诉记者,金职院老师的授课内容主要包括通信与网络技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和烹饪等,都是当地急需的技术,将来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还希望与中方在农业灌溉、建筑工程等知识培训上进行交流。
“这些职业培训正是我们想要的”
虽然已是假期,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室里依旧坐得满满当当。金职院通信与网络专业主任朱墨池正在给学员介绍信息技术产业前景:“卢旺达是阿里巴巴集团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在非洲的第一个合作伙伴,信息技术产业在这里大有可为。”
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学术质量评估办公室主任哈基齐马纳在听完课后说:“信息技术产业是卢旺达发展现代化的基础。中国的经验不仅让师生们受益,也将为卢旺达的未来发展提供动力。我们正在筹建通信网络相关专业,这些职业培训正是我们想要的。”
打开朱墨池的课程安排,网络设计、系统管理、网络安全等内容一应俱全。“我们根据当地学员的实际需求和不同特点来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朱墨池表示,他们还计划搭建一个线上教学平台,让学员在课余时间也能随时和他们交流,同时使后续前来任教的老师快速了解之前的教学内容,从而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延续性。
埃米尔·阿巴伊森加告诉记者,卢旺达技术人员短缺,学校开设的专业正是卢旺达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一带一路’建设为卢旺达带来越来越多的项目,学员们将获得更多实践岗位和就业机会,未来的发展空间会更广阔。”
“我们要进一步学习中国的经验”
学习中国茶艺、在现代化的图书馆里看书、在中国老师指导下进行实训操作、与中国同学在课堂上讨论、在球场上驰骋……时长7分钟的短片《卢旺达留学生在金华》,记录了首批32名卢旺达政府委培生的留学经历。
2014年起,金职院同卢旺达教育部合作,帮助卢旺达培养紧缺的技能型人才。5年来,金职院已先后接收委培非洲留学生151人。
“我为这些在中国学有所成的卢旺达学子感到骄傲。”卢旺达驻华大使查尔斯·卡勇加说:“国家发展,教育先行。卢旺达选择了正确的教育合作伙伴,这些拥有中国技术和经验的学员是卢旺达发展的宝贵人才。”
2017年7月,金职院与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建立的穆桑泽国际学院挂牌成立,下设汉语言学习中心和技能发展中心。卢旺达教育部人力资源发展局总干事杰罗梅表示,中国对卢旺达人才培养的支持是卢旺达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中国的帮助有效弥补了卢旺达发展中的人才缺口。我们要进一步学习中国的经验,不断增强卢旺达的人才竞争力。”
中卢教育合作是中非教育合作的一个缩影。非洲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对青年的教育和培育,特别是解决青年就业问题。非洲方面重视的领域,也是中方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所着重进行合作的领域。据统计,自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以来,中国已为非洲培训了20万名各类职业技术人员,并提供了4万个来华培训名额、2000个学历学位教育名额、3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
目前,中国援建的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二期工程即将启动。未来,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将以卢旺达为中心,辐射中东非其他国家。中方优势结合非洲自身禀赋,将助力非洲形成自主“造血”能力,帮助非洲培养更多加工制造业急需的产业人才。(来源:《人民日报》2019年1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