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真能说不缺吃不缺穿,那得是到了九十年代的事
【本文由“印加节度使”推荐,来自《偏远地区的农民买不到自行车,会在村办工厂里自己制造》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大火柴
七十年代农民吃饭已经不是问题,过年要吃好的了,几乎都是荤~
想当年,吃饭已经不是问题了,当时根本不担心会饿肚子了。那时我们这社员的口粮最高的有800斤谷一年,少的600斤谷,儿童的依各年龄段不等。
快过年了,生产队就给社员们分红,好的年成一天的工分合一块多钱,差时只有七八毛。本以为自己生产队分红是当地最高的了,谁知前些天遇着另一公社的熟人说他那最好时一天合一块七八毛,一般时一块五左右。比我社产队搞得好呐!
每逢过年,大家都要买些年货,添些新衣服,那时木有成衣买,大家都是从公社的供销社买布回家然后请裁缝师傅到家来给一家老小做新衣服。那时的裁缝很吃香,尤其是快过年时,大家都要做新衣柜嘛,家家争着往自家请。当时的裁缝们都是在公社社办企业手工业联社上班,属小集体编制。请到裁缝后师傅挑着设备就来家中,也就是缝纫机等,脚踏的那种。家里自然要准备些酒肉招待师傅,生产队时期各类师傅们都很吃香呐。
临到过年前几天,农村人几乎家家要杀头猪,过年吃一些,还一些给别人,还卖些给过年木有猪杀的家庭,剩下的就用盐腌一阵后吊在灶头上熏,平时来客就割点吃。过年烧的那肉可不是几天红烧肉那么小,一块顶现在的好几块,真是大块吃肉呐,有的家庭过年弄的红烧肉能吃到过元霄。
生产队过年时不分肉,大家都喂了猪嘛!只分鱼,队里的鱼塘(进入放时代后承包给私人了)每到过年前几天就干掉抓鱼。队长组织社员们下塘抓完大鱼,剩下的就让大家各自下塘抓,队长看队里抓完后就说大家可以下去抓了,大家便一窝蜂下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有的也能在烂泥里抓到大鱼和团鱼。队里分鱼也不称,大小搭配堆一堆,然后会计把各家家长名字写纸条上弄成一团放帽子里,一堆鱼放一个纸团,有人把纸团展开念名字,叫着的人就把鱼拿回家去过年。队里还有藕塘,这个不集体挖,队长让每户出一人下去挖,只准一人,挖着藕拿回家去,挖不着的别怨谁。当然,五保户的这些东西队长会另外给他们送去。
那时过年的年夜饭上的菜有红绕肉,炖鸡,红烧鸭,红烧猪脚,熘大肠,炒肚片,红烧鱼,炒猪肝,糯米排骨,芋头等十几个菜,几乎都是荤,过年那天我们不炒青菜,说是平常天天吃那个,过年要吃好的了。 说实话,到现在俺也认为传统菜好吃的邪乎,香得一塌糊涂;生猛海鲜没啥吃头。
老实说,我们中国人,真能说不缺吃不缺穿那都是九十年代的事了。我不是反对你怀念那个年代,那个年代有很多值得怀念的东西。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还有邻里之间那种互相关注。更多的是人在职场,每天有固定时间可以自我学习,自我上进的机会。就我个人来讲,我是很怀念那个年代的,可是那个年代不会再来了。现在的孩子们也到了一个瓶颈期,咱们也尽可能把自己当时的希望和自己的苦恼说说这不挺好么。我最反对你的就是我年轻时吃了啥你们没享受到,你可知年轻人将来能享受到我们没享受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