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C晚A风很大,但真的靠谱吗?

文/美商新频道

这两年来,“早C晚A”风靡全网,妥妥成为了护肤黄金公式,尤其受到了女性消费者们的追捧,也成为各大护肤品牌的营销密码。

所谓“早C晚A”,简单来说,就是早上使用含有VC类成分的护肤品(包括原型VC、VC衍生物),抗氧化+预防光损伤。晚上使用有VA类成分的护肤品(包括A醇、A醛、A酯),帮助皮肤抗老,淡化皱纹。

500

不过,“早C晚A的护肤公式流行开来,也受到了许多争议。当然有很多博主开始反馈这样的护肤方法很有用,自己的皮肤真实的变好了。但还有一些声音则表示自己意外的烂脸了,好好的皮肤被折腾成了敏感皮肤。

风很大的“早C晚A”真的靠谱吗?如果靠谱,又是对谁靠谱?

首先,来看看“早C晚A的内在逻辑。根本来看,“早C晚A之所以会成立,是建立在早晚护肤需求不同的基础上

要知道,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不仅在太阳底下容易被晒黑——紫外线会增加我们皮肤的黑色素,更重要的,是紫外线生成的自由基。而激增的自由基就会来攻打人体皮肤内的正常细胞,造成细胞损伤,这就是皮肤的氧化。一旦破坏的速度大于表皮修复能力时,皮肤就可能出现暗沉、细纹、衰老等等。

因此,皮肤来说,在紫外线充足的白天,比晚上更需要抗氧化。而VC 及其衍生物不仅能减少黑色素的合成,在生理条件下还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可以中和、清除氧化物,同时促进氧化损伤修护,从而减少紫外线对肌肤的伤害,有效对抗光老化,从而抑制肌肤损伤和变黑。

相较于白天,我们的皮肤细胞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去修复的晚上就自然承担起了皮肤修复的任务。这个时候,作为预防和治疗皮肤光老化的黄金成分的VA酸就担起了大任,VA酸不仅能加速角质层新陈代谢,让表皮层锁水能力更强。还能控制酪氨酸酶,减少黑色素的产生。坚持使用的话,对细纹、粗糙和色斑等问题,会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看起来,“早C晚A的护肤逻辑是自洽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从VC来看,众所周知,VC是一种不稳定的成分,非常容易被氧化,从而失去活性。因此,各家品牌除了把VC稳定的做进配方,还有一个捷径就是使用维生素C的衍生物来代替VC。这样一来,虽然抗氧化和美白的效果可能略逊一筹,但是总比VC在配方里被氧化的一点不剩好。

然而,维生素C的衍生物有很多,其中有一个用的很广泛的叫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它在维生素C上面接了一个棕榈酸的基团,起到稳定VC的作用。虽然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在配方里的稳定性不错,但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却具有光毒性。研究证明,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会造成皮脂氧化而纵观护肤品的市场,成分党仔细留意就会发现,含有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产品其实很多

最后,所有的护肤都是基于自身皮肤状态和皮肤需求展开的,要知道,中高浓度的VC和VA都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因此,如果是敏感肌或者是皮肤病的患者,VC和VA能起到的就只能是副作用。并且,即便是皮肤正常的人群,想要皮肤适应VC、VA 这类大佬级别的成分,也是需要一个慢慢耐受的过程。尤其是VA酸,VA酸很难操控,直接用很可能造成肌肤发红、蜕皮、疼痛等副作用。

当然,讲到这里,大家也不难发现,不论是VC还是VA,都是为了防止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因此,与其纠结在VC和VA的保护和修复,不如认认真真做好防晒,在做好防晒的基础上,再理性护肤,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