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见闻2:厕所问题
自从我18岁离开老家去武汉上学,就和生活了那么多年的家乡相隔越来越远了。
离开家乡是每个人的宿命,流浪啊流浪,流浪到地球都要流浪......
每次再回到自己的家乡,我感觉最大的问题,就是上厕所。
其实现在乡村的变化真的是越来越好,尤其大家伙居住的房子建造得越来越好,有些乡村小别墅那真的是有模有样。
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尤其是喜鹊,现在农村的老杨树上到处都是它们的巢,叽叽喳喳,非常热闹。
但是村里的环境卫生反而不如以前了。主要就是个垃圾处理问题。
在我们小的时候,卫生条件虽然也不太好,但是垃圾不多。为啥呢?第一,吃剩的饭菜,厨余垃圾都是拿去喂猪喂鸡了,第二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堆肥的垃圾堆,其它垃圾都会堆在一起积肥,到时候送到田里。所以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大多数都处理掉了,再加上那个时代塑料袋很少,基本上村子里看不到什么垃圾。
现在就不一样了,各种生活垃圾也不像以前自己处理了,都随手丢在角落。镇上每隔几天会派专人来收,就是开我前面提到的电麻木。虽然有人收,但是可做不到城市小区那样每天及时处理,再加上春节期间,放假了,这垃圾就越来越多,看起来很糟心。
大家看,像这样。
村子里以前有个池塘,现在都给填平了,成了新的垃圾场。
这些垃圾堆对生活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冬天还好说,夏天滋生了很多蚊虫,苍蝇到处飞,简直无法想象。
当然这些生活垃圾眼不见为净,躲着就是了,但是上厕所这个问题,是每天必须经历的大事啊。
农村的厕所,都是旱厕。有过生活经历的读者都知道是咋回事,是这么个样子。为了不致引起大家不适,我这个照片是个废弃旱厕。
挖个坑,砌个溜道,人就蹲在那里直接排便,然后掉在粪坑里,时间长了,满了,就掏出来送去田里。中国农村几千年来就是这样处理排泄物。
为了遮风挡雨,也是为了隐私需要,旱厕外面还要建个房子。
天长日久,粪坑里的污物的味道一直不会消散。每次去上这样的厕所,这种滋味可想而知。
这就是伴随了我18年的如厕环境。
其实自己家里的厕所,还算是好的。最难以忍受的,是学校里的厕所,它其实就是粪坑大一点,蹲坑多一点。大家想象一下,上千人的学校,每天有无数人去排泄,这个味道,这种回忆,实在是无法回首啊。
还好我家离初中近,我是能不在里面大号,就不在里面大号啊。去尿个尿,那是没有办法,只好憋住了气,赶紧放完水逃出来。
这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一些有点追求的人家开始自己改造旱厕,外面的旱厕粪坑还是不能少,就是在室内自己安装一个蹲式马桶,如果有自来水管的,可以连上抽水设施,没有的,旁边放个水桶,自己动手解决,也是权宜之计。
这就已经算是比较讲究的了。
这次我回家,听村里的人说市里面准备在临近城区的乡村进行旱厕改造。前面花了几个月已经把污水管都铺好了。
接下来就准备每家每户都进行厕所改造,彻底解决旱厕问题。
其实这个事儿,江苏、山东这些经济发达省份早已经推行了,现在基本上都改造完毕了。湖北部分乡村此前也已经着手改造。
农村的旱厕改造问题,其中的关键是解决化粪池问题,如何把零散的每家每户的排泄物,都集中在一起。山东等地农村大多使用了这种化粪池,然后再使用泵站,通过地下管道,把排泄物收集到一处,集中处理。
但是农村地区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口集中度不如城市。为了这么几十户人家,可能就要建立十多公里,甚至是几十公里专门的管道,因为这些排泄物最终是要通过地下管道连接到污水处理厂,或者是某处集中处理设施。
管道长了,泵站的抽取也是个问题,何时抽取,如何避免堵塞,这都是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但这个问题又必须解决,不然乡村的居住环境永远是这么差。
我们国家这些年一直在大力推进城市化进展,城镇化已经超过一半,未来目标是让80%的人口居住在城镇,减少乡村人口,这样才能实现集中机械化耕种农田。
所以,未来农村居住人口会越来越少,现在的乡村旱厕改造,如果长远点想,将来可能有一大半都会被废弃掉。
但我们又不能只考虑将来,而不去做这个事情。
所以啊,这真是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