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梦华录》就是一部古装爽剧,没有,也不该被赋予太高的政治意义

【本文由“观察者网用户_339595”推荐,来自《连她都要被营销“处女”,内娱这是迟早要完?!》评论区,标题为观察者网用户_339595添加】

这是我第二次对乌鸦(南瓜)解读影视作品的文章提出批评。我认为,文艺工作要百花齐放,就要对作品的创作保持充分的宽容,不要事事上纲上线。人民不可能整天活在正能量里,也要过有烟火气的日子。你非要把一部纯娱乐性质的电视剧拔高到《姐姐妹妹站起来》的地步比较,没必要吧。

第一,先说贞操问题,我认为要求别人那叫封建,自我要求那是自尊,是应该肯定的。看过剧的都知道,女主对他人是很宽容的,无论是对宋引章,还是剧中其他的乐伎,她都从无歧视,还说过贱籍女子都是别无选择之类的话;而她无法原谅的,是自己曾经的贱籍身份,而这一点她也在后来的剧情中逐步成长,渐渐与过去的自己和解,接受曾经的自己并勇敢面对。只有真正看剧情才能了解一个角色,光看一些断章取义的台词节选是不行的。

女主的三观没有问题,她唯一可能不太“正确”的标签就是她的处女身份。哪又如何呢?处女就不能反封建了?还是她为了反封建先得去把膜给破了?有必要吗?

我最担心的是,针对这个问题的批评开始出现了逆歧视现象。本来我们应该尊重非处,淡化处与非处的差别;可是很多批评意见却把处与封建和歧视挂钩,污名化,这不和欧美平权运动逆歧视白人一样了吗?

第二,女主身份问题。身份错位是艺术作品常见的手法,将主角置于与其原身份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从而制造戏剧冲突。穿越就是经典的错位法。而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不同的阶级就是不同的世界,所以把角色置于全新的阶级层面就是一种制造错位的手法。本剧因为女主一开始的身份就是底层贱籍,所以给她设计一个原来的高身份是正常的,这根本谈不上什么封建不封建的问题。最近另一部争议剧《刘金凤》,女主还是从村妇直接变皇后,这就反封建了吗?

第三,女性主义问题。我认为,真正的女性主义是鼓励女性独立自主,但绝不是排斥甚至否定男性的社会价值。本剧开头男主就对女主说:你的智慧在民间层面很有用,可一旦牵涉官场就不行了。这成为了后来男女主互动的基调。剧中绝大多数问题女主都是自行解决的,只有在官方势力下场的时候男主才会帮忙。这很真实啊,就算现代社会,男性做生意,也要寻求官方势力的保护。盲目排斥男性发挥作用,甚至不切实际地让女主自行应对官方势力,这就是女性主义吗?

当然,剧中女主也经历了成长。在望月楼事件中,女主也一时被爱情冲昏头脑,放弃了自主而开始依赖男主,结果差点一败涂地,幸好及时纠正止损。正是在这一反一正的过程中,进一步凸显了独立自主的女性价值,这不是女性主义吗?

第四,关于关汉卿。我对关先生是十分尊重的,我认同他的《救风尘》对女性价值的弘扬和肯定。但必须认识到,关先生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也难脱离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他的《救风尘》确是写了一个侠女斗渣男的爽文故事,可是热闹过后呢?桥归桥路归路,赵盼儿依然是伎女,宋引章也只是嫁了一个没有官身的安秀实,女主们别说独立自主的事业,连通过婚姻实现阶层跨越都做不到。这表明关先生还是没有超越阶级思维,他愿意看底层人民之中行侠仗义,却不能接受底层人民实现阶级跃迁。当然我们不是否定关先生的进步意义,也不是要求他超越自己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但我们应该认识到,现代的影视作品可以大胆地让女性拥有独立的事业,进行跨阶层婚姻,这就是我们现代人对古人思想上的降维打击,我们不该妄自菲薄,以古非今。

总结。我认为这就是一部古装爽剧,没有,也不该被赋予太高的政治意义。群众爱看,三观上没有违反原则或法律的问题就不必过分苛责。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