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在高中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老师更注重的不是论证过程,而是阐述过程
【本文由“axiang”推荐,来自《下半年就高三了,我真想知道,高中生真的适合写议论文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你说的最后那段话,我强烈认同。不过这明显是受过理工科训练的人对于议论文的认识。把议论文理解为要能“讲道理”,要有思辨,要合乎逻辑,要能自圆其说。
可是,议论文在高中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语文老师对议论文的态度和你是大不相同的。他们更注重的不是论证过程,而是阐述过程。
举个例子,孟子的名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 于鱼盐之中,……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我们都背过,读来气势俨然,是很好的文章。这就是高中的议论文范本。
要是深究的话,孟子没有论证是否有人是“生于忧患,死于忧患”,从常理而言,这种人应该是最多的;也没有论证是否有人是“生于安乐,死于安乐”或者“生于安乐,死于忧患”。其实这些情况在历史里都有实例。哪个也不比孟子举的例子少。而除了最后一种情况是对孟子观点的支持外。其它两种情况都构成了反对。
再看孟子此文,用的都是一个个的孤例,缺乏论证过程,分析和思辨也通通没有。但你不能否认孟子的大作是篇议论文,也不能说它不是篇好文章。因为他观点明确,文采、气势通达。这其实就是高中语文老师对于议论文的态度。
因此,在高中的议论文里,孤例可以成立,逻辑无需自洽,不用逆向思维,态度要鲜明,气势要连贯,文采要斐然,所谓的正反论证其实是同样的话换个角度再说一遍,不存在站在对方立场上的所谓辩证分析。
总而言之,高中时期的议论文,考的是文学,不是思辨。这其实也回答你所回答的问题,高中生的议论文,用得着他思维缜密,有多少阅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