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厂2000元到卖出8万,一副牙套都经历了什么?

文/洞察新医美

牙齿矫正这行业,是如何将2000元成本的牙套买到8万的呢?牙齿矫正产业,正在上演让“塑料”卖出钻石的价格。成本2000元、出厂价7000元、销售价3万起步,如果经资深专家经手卖到8万元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当然这也就在资本市场上催生出了继茅台和玻尿酸之外的另外一个暴利行业,在资本市场的二级市场上一度上演正常投资逻辑难以理解的疯狂

500

比如,2021年的6月16日,隐形正畸企业“时代天使”登陆港交所,这里要说一下,所谓的正畸,就是牙齿矫正的专业名称。当时的发售价为173港元/股,开盘即暴涨183%,市值飙升至800亿港元。当然,疯狂过后往往就是剩下一地鸡毛,到了2022年,也就是一年之后的6月16日,股价在135元左右,市值也从800亿缩水到了200亿左右。

而自从2021年以来,瑞尔集团、牙博士、中国口腔医疗等企业相继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牙齿修复材料商爱迪特、“冷酸灵”母公司邓康口腔也在近期纷纷冲刺IPO。那么这种如此暴利的牙齿矫正产业,这种暴利可持续吗?为什么会存在着暴利呢?难道是核心技术门槛特别高,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呢?今天就跟回答下这三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理性的看待牙齿矫正产业。

首先是,难道是核心技术门槛特别高,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从时代天使的数据就能发现,2018年-2021年时代天使毛利率均处于60%以上;同期时代天使的净利率均不超过25%,其净利率与超高的毛利率比较相差巨大。那么这些钱花在哪里了呢? 

2018年-2021年,时代天使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占成本46.07%,53.61%、61.63%、53.15%。2021年时代天使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增加58.9%至2.37亿元,其称,主要是由于雇员福利开支以及广告及推广开支均有所增加。

从财报中我们就可以看到非常清晰的一点,就跟当前的医美产业中的其他一些产业一样,都是典型的高毛利润,低净利润;高营销费用,低研发费用的产业。这就意味着牙齿矫正这个产业,这些矫正产品的高价背后更多的只是智商税,花在了广告与消费者的认知教育上,最终由消费者自己买单。

其次是,为什么会存在着暴利呢?这个其中一个核心原因就是被牙科医生所推高,在整个环节中,医院收取的利润并不高,大约占总利润的10%左右,而所谓的专业的专家是利润最大的获益者。

以时代天使为例,旗下目前共有四种隐形矫正器,分别为时代天使经典版、时代天使冠军版、时代天使儿童版、COMFOS。在2020年4款产品的平均出厂价为7600元、9600元、8700元和5500元,对应建议零售价为3.2万元、4万元、2.6万元和2.4万元。而根据牙医的“咖位”,实际上的零售价也有不同。

那么牙科医生到底在这中间提供了多少的专业服务呢?其实随着检测、设计等前端技术基本交给了计算机完成,以及后端的制模与制作环节交给了厂家完成,对于牙科医生的专业要求依赖度越来越低。比如2021年,时代天使服务的牙科医生数量达到25000位,同比增长25.6%,其中大部分也并非正畸医生。所以为什么会产生暴利呢?因为医生有利益的需要。

最后是,这种如此暴利的牙齿矫正产业,这种暴利可持续吗?很显然,通常这种暴利医美行业都是由民营医院所开创出来的,很多的模式跟莆田医院的营销方式很类似,只是将过去的那些专科医院包装成了更加垂直与不需要太多专业性的“专业”性的专科。

那么随着越来越多的竞争者进入,以及行业技术门槛与产业核心技术的缺失,必然会导致这种美丽的故事会被市场,会被消费者所揭穿。而行业竞争还在加剧,市场空间被进一步挤压,更多想要活下去的品牌,已经打起了价格战。 

“塑料牙套”的生意,似乎也不好做了。而对于消费者而言,牙齿美固然重要,而在没有特别明显影响美观的情况下,矫正是否必须,这也是值得理性思考的问题。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