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地区粮食安全问题严重,但粮食增产的潜力也巨大
【本文来自《李小云:非洲底层农民并不缺粮,中国为什么要帮他们搞农业现代化?》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感觉这个标题有些断章取义或误解了作者的原意。
之前介绍过,在根据国际粮农组织公布的《2021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及《2022全球粮食危机报告》,全球面临粮食危机最危险的其实是撒哈拉以南人口稠密的东非和中非地区,当地民众食物不足发生率甚至比埃及所在的北非地区更加严峻。
而作者所在的东南部非洲地区由于地广人稀,而且开发较早,这里曾被称为“非洲的粮仓和菜篮”。因此所谓“非洲底层农民并不缺粮”有些以点概面了。
在世界范围内,灌溉农田占耕地面积的比例不到20%,却提供了全世界40%的粮食供应和发展中国家接近60%的谷物产量。
而非洲土地资源之广,则相当于中美欧面积之和,光撒哈拉以南非洲就相当于中美印之和。然而虽然非洲很大部分地区土地肥沃,水热条件优越,但限于耕地开发程度仍处于全球最低水平,非洲农业生产力仅有世界其他地区的1/3。
而且有统计,非洲约有6亿公顷荒废耕地,占全球总量的60%,其中莫桑比克、尼日利亚、赞比亚未充分利用的耕地面积最大。
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仍有96%的农田缺乏灌溉设施,总灌溉面积不足500万公顷,仅占可耕地的4.9%。大部分农业区域仍停留在雨养农业阶段,雨养农业的比例在全世界范围所有农业用地中是最高的。而且灌溉分布非常不平衡,在不超过500万公顷的总灌溉面积中,300万公顷集中在马达加斯加和苏丹(另外的主要在南非),在大多数非洲国家的灌溉耕地覆盖率极低。
而且由于耕作文化、技术、投入、水利设施等方面全面落后全球平均水平,单位面积耕地的产出极低,只相当于中国1960年代的水平。所以一旦农业发展走上正轨,就会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曾有测算,如果非洲农业能够达到中国2000年代的生产力水平,就足以解决当地到2050年人口翻一番(~25亿)的温饱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