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冢治虫逝世30周年,愿《多罗罗》将他的神话延续

公众号:动画学术趴/babblers

文/文文

500

人心叵测,人世难居,而神话犹在。手冢治虫的《多罗罗》讲述了一个具有神话结构性的故事,而我们也希望,手冢治虫与《多罗罗》的神话继续延续下去。

1989年2月9日,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著名漫画家、当代日本动画的奠基者手冢治虫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一生留下了丰富的故事并被后人不断演绎。

500

30年后,由MAPPA与手冢Production联合制作的、以手冢治虫原作漫画的《多罗罗》也与观众再次见面。

500

虽然截止笔者截稿时,动画仍然亦只有四话播出。但目前来看,该作品不但迎来了相当的期待,在bilibili上被超过一万名观众点评为9.8分,豆瓣也高达9.3分。即便是从单纯的动画表现来看,也相信能够令人大呼好看。

500

500

因此,在手冢治虫逝世30周年忌日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笔者也希望能够与各位喜爱多罗罗、喜爱手冢治虫的朋友们谈谈《多罗罗》的故事、动画《多罗罗》的表现力、以及对《多罗罗》的改编。

500

一、多罗罗的现代神话

1967年,《多罗罗》于《少年Sunday》上开始连载,但后因设定黑暗、剧情凄惨等争议而中断。

《多罗罗》的名字据说来源于手冢治虫友人的孩子因为说话不清楚而将小偷(どろぼう,dorobou)读成了“dororo”。手冢治虫受到启发,一方面,设定了这个“自称天下第一神偷”的角色,另一方面也为这顺势将这机领俏皮的角色取名为“多罗罗”。

500

百鬼丸与多罗罗第一次相见,多罗罗差点丢了小命。

(以下内容有微剧透)

下面,笔者以漫画版的角度出发,为大家简单介绍《多罗罗》的故事。《多罗罗》的故事发生在室町时代。武士醍醐景光为了满足一统天下的野心,而与四十八魔神定下契约,献上自己未出生儿子百鬼丸的身体。因此,百鬼丸出生时便看不见、听不到、说不出话,也没有四肢能够活动。

醍醐景光强迫妻子抛弃百鬼丸,百鬼丸被丢弃至河川,后被寿海医生收养。寿海医生为百鬼丸装上面具、假肢,并锻炼他的身手,在他的身上安装武器。由于百鬼丸有着独特的身世,因此也吸引了大量的妖怪,所以他离开了寿海,踏上了讨伐魔神、相符妖怪的旅途。

某日,百鬼丸救下了被人欺负的小孩多罗罗,于是两人一同的冒险之旅便就此开始。

500

初读《多罗罗》,不但让人沉浸在美轮美奂的日本妖怪世界观中,而更加引人注意的是《多罗罗》故事所具有的神话结构性

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通过对大量的神话分析,发现神话虽然各不相同,但均能从中提取出具有共性的结构特征,而进一步认为这一具有共性的叙事结构即是一寄于人类思维中的集体无意识。

500

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法国结构主义祖师爷之一,

人类学大师。2009年去世,活了100岁。

从对俄狄浦斯神话的考察中,列维-斯特劳斯总结出俄狄浦斯神话具有着“过分看重血缘关系/过分看轻血缘”关系,与“被杀死的怪兽——人出自地下起源的否定/难以直立——人从土中诞生”这样的两对矛盾。他进而认为神话为文化提供了一种介于信仰(希腊文化相信人出自泥土)到现实(人类是由两性结合而生)之间的调和工具。

而从《多罗罗》漫画中,我们也可以考察到大略的矛盾关系:“百鬼丸被父亲抛弃/百鬼丸在痛苦中杀死了自己的弟弟多宝丸,与“百鬼丸杀死妖怪/百鬼丸本身或许也是妖怪”的对立结构。

500

1969年动画《多罗罗》中的多宝丸

虽然已不可考,也不知手冢治虫在故事结构的构筑上是否也受到了神话传说的启发。但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多罗罗》亦是“寄予妖怪物语之上的时代剧”。如在《板门之章》的故事中,也能深深感受到手冢治虫所流露出的对于柏林墙抑或板门店的强烈隐喻与讽刺。

因此,我想这样理解《多罗罗》或许也并不为过,所谓“神话”本身,即是一种通过简单的方式对现实世界的阐释——虽然《多罗罗》原著中并未为我们展现过多的对于现世矛盾的调和,但这些矛盾本身的现实化,也是《多罗罗》作品神话性的部分所在。

500

二、跃然新生:多罗罗的荧幕再现

如果说《多罗罗》原作是一部神话,那么本次的《多罗罗》动画改编,即是为这部神话又增添了新的灵魂。得益于动画作为多媒体的表现力,百鬼丸、多罗罗、寿海、琵琶丸等角色从漫画的想象力中得以具现。

在官方对导演古桥一浩与系列构成小林靖子的采访中,也特别强调了在角色表现上,突出了多罗罗的“可爱”与百鬼丸的“潇洒帅气”。

500

从第一话中多罗罗向路人展示商品、被兵士抓到时神情的惟妙惟肖,用马粪调戏兵士时的神气、路遇小狗时的自白,在这5分钟之内便将多罗罗描摹的淋漓尽致——尤其是那双伶俐的双眼,也为她赢得了不少爱怜之情。在ED中的多罗罗立绘更是令人感到她不仅仅是动画中的角色,而更有着作为角色的、爱憎分明活生生的立面性。

500

与漫画中经常表现自己想法的话唠百鬼丸不同,动画中的百鬼丸设定除了说不出话,目前在动画表现上也并没有站在百鬼丸的角度而用语言去阐述其内心思想活动。当然,在笔者看来,虽然百鬼丸看似没有任何直白的情感表达,但通过动画视觉语言的综合体验,更是“无声胜有声”,其中不能言说的意义反倒在百鬼丸的举动中得到升华。

如在第三话《寿海之卷》中,以百鬼丸的视角具现了其看到灵魂的形状、以及百鬼丸突然踩向火堆,获得神经之后的体验到痛感的举动,传递出的情感显然要比诸如“啊,我有了感觉,想体验一下什么是痛”的平铺要来的更加生动、精确。

500

除了人物之外,动画《多罗罗》在世界描绘上也展现出了优良的水准,充分抓住其奇幻的文化特性,《多罗罗》的场景使用风格化的色调突出了具有个性的感情色彩,恬淡悠然的颜色空间表达、由近至远、通过浓淡深浅所表现出的层次感在画面中晕染开来。这既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悠久的室町时代日本原风景,也同时平添了一份了妖怪的神秘、百鬼丸与多罗罗历险的惊奇。

500

同样《寿海之卷》中在寿海回忆时画面采用了偏黑白单色的颜色设定。当然,在表现回忆、过去时间点的再现时使用黑白画面,也是电影表现的惯用手法,而想到1969年《多罗罗》动画也是黑白动画片,这样的彩色表现,也就在不经意之间产生了一丝历史的致敬意味。

500

与此同时,《多罗罗》的OP/ED音乐也堪称惊艳。OP的《火炎》与由amazarashi献唱的ED歌曲《さよならごっこ》均有一种放浪于苍凉的浪漫之感。尤其是《さよならごっこ》更是表现出打在心间的震撼。目前这两首歌均在主流音乐APP中能够试听,当然,配合着OP与ED影像食用才是最佳的风味。

500

三、改编,但神话犹在

说到改编,除去本次的TV动画与上文提到的1969年版动画外,也让笔者想起了在查阅资料时了解到的其他《多罗罗》作品。

500

PS2版本的多罗罗游戏

如2004年由Sega开发,基于Playstation2平台的《多罗罗》游戏,以及2007年TBS与东宝映画也发行了妻夫木聪、柴崎幸合演的真人电影《多罗罗》。

50余年来,《多罗罗》的改编与再演绎,作为一个IP系列可谓是具有典范意义的动漫游多开花。

500

真人电影《多罗罗》

而本次对于多罗罗的动画再制作与对原作的改编也是观众们讨论的、颇受争议的重点。除却上文中所谈到的诸如“没有直白的百鬼丸的心灵描写”等细节与角色戏份安排的不同,最大的改编点在于将百鬼丸找回四十八器官的过程缩减为十二个,由此在第二话万代之卷中,不少观众也在点评中谈到在叙事节奏上有唐突、追赶进度之虞。

诚然,在每集20余分钟,共十二集的长度内,想把漫画中对于故事更加细致的深度描写全部堆砌出来,显然是不现实的。

毕竟,我们谈到改编时不但谈到的是“文本间性”,更是在叙事之上的“媒介间性”;从感受上也是由漫画的、更接近想象力的平面到贴近人潜意识的影像空间意指转换。

500

因此对于2019版《多罗罗》动画,恰若企划·制片人山本幸治在谈到《多罗罗》改编时所说,这次利用深夜动画作为载体,想体现出的是“对手冢治虫先生的禁忌或本质的探求”,而“正因为多罗罗是一部没有结局的作品,所以没有追着漫画连载的动画观众。我们会保留真正的主题、深度和信息,而改变伏笔、节奏一些表象的东西。” 

500

更丰满的角色、更贴近现代审美的人设、精心制作的画面与未曾改变的叙述结构及精神内核——虽然是“旧瓶装新酒”,但是显然这新酒也有着老酒不具备的独特的魅力。

尽管“词汇”可能变了,但“语法”依然相通——因此,笔者认为如果“放下原作的故事细节,带着致敬情怀的心态去享受动画本身”是最好不过的。

500

总之,2019动画版《多罗罗》是饱含着对原作的爱、对手冢的爱而成的作品。除却对“符号”的现代深夜动画变奏,对于动画版《多罗罗》,若是谈谈到此为止给笔者的感受,也一定与漫画原著相同,有着之于当下现实的点滴映射。

而包括对因果律的强调、对人心之恶胜于妖怪之恶等主题的深化,想必也会在未来得到进一步升华。或许动画又会为我们揭示出新的主题,并将《多罗罗》的神话在这个时代彰显、并继续延续下去。

- END | 动画学术趴 -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