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录取率,当然北上天占大便宜了,但北上天没有农村和小城市
【本文来自《目前的分省制确实有不公平之处,但简单来说不公平就两点》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清河
什么素质高?就是分数线不这么搞麻烦更大罢了。
如果本省优待和外省不优待会产生什么情况?以复旦和南大为例,两所学校差不了多少,上海考生考复旦580左右,考南大就起码要600分以上(现在是575左右)。那除了对南大有追求的,还有哪个上海考生会去考?你们北上天的考生就待在北上天不要出去吧。
年年高考就有你这样的给北上天分数线录取率洗的人。不要说本科录取率北上天都明显高于其他省份,211、985的录取率高3倍那是基本操作。北上天如果没得便宜干嘛不支持高考改革?就算便宜没那么大难道就等于没有吗?
你非要玩弄这些话术,和得了便宜还卖乖有什么区别?
只看录取率当然北上天占大便宜了。
但如果再看深一层会发现,北上天只有城市,没有农村和小城市。而现实中,农村和小城市在录取率分子里占比不高,分母里增加基数很大。或许,这个不公平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大?
以江苏和上海的清北录取为例分析吧。
江苏8500万人录取307人,上海2500万人录取220人,上海比例明显高多了。然而,如果把南京、南通和无锡三个教育水平较高的市单拎出来统计,三市人口931+772+746=2449万人和上海接近,录取54+47+40=141人,差距不太大了。如果只看三个城市的城区,录取率还会上升,说不定能赶上上海。我想,上海教育水平应该不比无锡差吧?
或者换个方式看,先把上海、江苏名额加一起共527人,乘以南京、南通和无锡人口2449万占江苏、上海总人口1.1亿的比例22.26%,分给这三个市527*22.26%=117个名额,他们会愿意吗?进一步只按城区人口呢?其实,分母给谁,谁的录取率就低,反过来,很多城市实际录取率很高。
这还是教育平衡做得比较好的江苏,换成其它教育差距大的省更明显,省会城市城区录取率可能直接超过北上天。就像印度富豪占了亚洲富豪榜里前列,人均GDP不高。
高考招生制度设计的目的,首先还是为国选才,然后兼顾地区平衡。如果只强调平均,那就按人口比例举孝廉或者推荐工农兵大学生,都有过结果也很清楚,科技发展就难了;如果完全不考虑地区差异,发达地区其实更占优:看清北优秀毕业生名单,发达地区优秀生比例超过占入学人数比例,如上海是明显超出,低于平均的多是落后地区,毕竟,教育也要靠家庭和环境的。太阳下面无新事,明朝南北榜其实也是在选拨和地区平衡之间折衷。
现有高考招生制度这两方面应该是平衡得不错的。真正的挑战不在各地区间平衡,而在于怎样缓解或消除阶层固化,不太准确地说是城乡差别而不是省际差别。阶层流动有多种途径,教育应该是最现实的一种。教育资源是可以代际传递的,天赋、人格力量等则不大会。一种思路是让教育资源分布均衡大家拼分数,另一种思路是想办法选拨不靠刷题拼分数的少数天赋出众人才。前者可以靠技术力量资源开放、下沉如网课、慕课或师资轮转,也可以减负大家拉平;后者有学科竞赛和以前的大学自招。各有利弊,千头万绪,涉及各种利益、传统和中国人最重视的教育、子女前途,教改确实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