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么看人教社语文教材专家温立三?

转自网友李大湿

先附上温立三的简历:

温立三,男,江西石城人,作家,语文教育家,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1989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艺学硕士学位。1995年至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语文课程研究和教材编写工作。代表作品有《语文课程的当代视野》、《心安何处》、《土城客》等。

这只妖精是怎么闹腾的呢?这只妖精在自己的微博中称,中华民族是“一个毫无希望的垃圾民族”,是一个“野蛮落后的民族”;它称汉族是“目前世界上最肮脏”、“素质最低”、“人品最恶劣的民族”; 它想到美国,就会感觉中华民族“真的不配在这个地球上存在”,“是西方文明改变了中国,我们却不知感恩”,侵略者和殖民者是“文明的播种者”; 它还认为日本不必为侵略而向中国道歉,日本应该傲视中华民族; 它认为教科书中应该大写特写“美国就是好”,它认为批评美国的都是“脑残”。

很不幸,这个妖精还混进人民教育出版社,编造了大量美化西方,贬低中国的文章,还都收入语文课本中,2000年后的中小学生可能不幸中枪。

先前人教版语文教材上册5单元,是教孩子如何“团结合作”的单元,安排了一篇讲中国孩子如何自私自利、勾心斗角的故事,这篇课文便是《蓝色的树叶》。

  仔细考究会发现一个惊人事实,这篇故事的主人公原先是西方人,而不是中国人。《蓝色的树叶》一文根据乌克兰作家瓦·奥谢叶娃作品改写,原文主角是外国人,名字分别为卡佳与莲娜,到了中国的教材中,却莫名其妙被改写成中国人名:林园园和李丽。

  为什么西方小孩不能出现自私自利的故事?为什么负面故事要改用中国小孩人名?

  笔者此问并非攻其一点,同样是奥谢叶娃的作品《三个儿子》一文,由于是对外国孩子的赞美与歌颂,所以,人教版并没有对其进行改写,保留了外国人名,选进二年级下册第23课。

通读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会发现,哪个故事选择怎样的人物形象,是经过教材编写组精心设计的。《蓝色的树叶》一文,实际上是12个“品质”主题教育单元中唯一一次出现虚拟的中国小孩人名,这个虚构的、篡改的故事却偏偏是专门用来贬低中国小孩。

发布于 2018-09-03 16:49

推荐阅读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