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抗疫带来的经济损失,这仍是摆在全国面前的重大课题

北京市周五白天自本轮疫情严重发酵以来首次社会面零感染,虽然晚上又公布了一个新的社会面病例,但这座超大城市已经看到隧道尽头的亮光。从五一全市停止堂食和之后朝阳区率先居家办公以来,已经将近一个月,但现在人们看到了逐步恢复正常生活的希望。

北京市本来可以实现社会面清零得快一些,但有的企业和个人没有履行四方责任中属于他们的那份责任,逃避核酸并且伪造信息,导致了疫情扩散的反复。这告诉我们所有人和机构的配合是多么重要,那将极大提高抗疫的总效率。

综观北京市此轮防疫的表现,我作为市民之一,至少愿意给它的人性化努力打个高分。最重要的是,它自始至终没有使用全域静态管理的极端措施。从疫情达到高峰至今,全市一多半人口的地区施行居家办公,停娱乐和餐饮堂食,城市生活半停顿,但各行政区似乎都没有封区,真封的只是少数小区。而且它们中绝大部分被封的时间都不是很长,封控区里也不都是足不出户,很多楼栋的居民不出小区,但可以下楼。整个疫情期间,大多数北京市民可以自由进出小区,去超市购物,一半以上的小区允许快递上楼。

另外,北京市基本没出供应问题,因抗疫导致其他次生悲剧非常个别,并且都受到了及时查处。

我想说的是,北京市证明了不封城是可以控制住疫情,而且有减少市民因抗疫而受到极限约束、避免或减少发生次生灾难的很大空间。与一些城市通过短期封城而迅速清零不同,北京市走出了另一条路,让动态清零多了一种选择。

然而如何降低抗疫带来的经济损失,这仍是摆在全国面前的重大课题。希望此轮疫情之后,各地能借助常态化核酸及时发现新感染者,基本杜绝再次出现大规模感染的风险,从而不再需要开展像京沪这样的全市性抗疫动员。

我觉得中国社会还是要倡导批判和纠错,以及体谅包容的一种平衡。有的地方搞生硬一刀切,光抗疫了,导致一些患基础病的人得不到施救而死亡,舆论当然要大声疾呼。有些通过网上的情绪释放也值得理解。不过也有一些视频,显示抗疫工作人员根据指示上门好言劝导执行防疫规定,遭到住户的强烈拒绝甚至训斥。看这些视频时我的感受往往挺复杂的,觉得很多这样的摩擦应当避免。

抗疫肯定需要强大的组织力,但个人的权益应当得到保护同样是硬道理。每个角度都在道义上很具申辩力,我觉得,我们需要促进它们的协调,而非鼓励尖锐对立,沉浸在一个角度里完全拒绝另一个角度。抗疫终点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胜利,也是大家共同付出换来的,政府同样非常不易。在北京此轮抗疫很可能已经接近胜利的时候,我想说,这座城市里每一位为抗疫直接奔波了的人,以及每一位遵守了这期间规定和规则的人,都值得被尊敬。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