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的黑熊精为什么受到观音菩萨的青睐

《西游记》除了是一部精彩非凡的神魔小说外,更是一部令人醍醐灌顶的醒世恒言。其中的妖魔象征着人性的丑恶与私欲,因此逃脱不了或被铲除(例如白骨精、红蟒精、艾叶花豹精等)或被收伏(例如玉兔精、青牛怪、金角大王等)的命运。但“祸起观音院”中的黑熊精,虽然是山中野兽修炼成精,也有着觊觎锦斓袈裟的“恶行”,但最终却能“逆风翻盘”,实现从占山为王到佛门珞珈山守山大神的“阶层跨越”。不禁令人深思,跳出“妖魔被铲除收伏”周期律的黑熊怪有何过人之处?

首先,黑熊怪盗取锦斓袈裟的目的不在于“为盗而盗”,而在于举办佛衣会弘扬佛法。在整个锦斓袈裟丢失事件中,矛头在于悟空的好胜心与金池长老的贪婪欲,黑熊精并非始作俑者,甚至他是为了救火才来到观音禅院。且黑熊精素来向禅院的金池长老讨教佛法,与山中的白花蛇精、苍狼精等诸怪互称道友,从未主动行凶害人,修为了一定的禅意,因此,将黑熊精视为“害人的妖魔”,显然有失公允。

其次,与表面是二百余岁得道高僧、实则贪婪虚荣执迷不悟的金池长老相比,黑熊精的悟性显然更为豁达。自恃“满堂绮绣,四壁绫罗”的金池长老见到观音赐予的锦斓袈裟后,泣泪交加,进而想要除掉唐僧师徒将锦斓袈裟占为己有,却不料想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被自家的火烧掉整座禅院。可以说,佛教中的三不善根“贪嗔痴”残害了金池长老的身心,令他二百多年的修持毁于一旦,堕入生死轮回。而黑熊精虽然得到了锦斓袈裟,却从未想据为己有,而是号集诸方道友共赏佛衣。可见黑熊精对“物欲”的认识更为通透,锦斓袈裟的华美外表只是它的皮囊与形式,要突破事物的形式达到本质上的认同,即找到袈裟代表的无上道心。

最后,可知黑熊精具备了普通妖魔不曾具备的品质——对佛心虔诚的向往、不杀生不作恶的善心、突破皮囊寻找本质的非凡悟性。因此,他虽然生长在山野草泽,但与观世音菩萨“断绝众生诸苦及烦恼,使众生常住安乐”的宏愿不谋而合,在尸山血海、魑魅遍地的妖王世界中,他的黑风山是一片“潺潺流水咽鸣琴,便堪洗耳;幽幽仙籁动间岑,亦可赏心"的世外桃源,因此也值得守护珞珈山的一方净土!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