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乡六年,生产队主种棉花,其次也有水稻

【本文来自《这样跟青年人解释“计划经济” 或许他们就明白那是怎么一回事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大萝卜根
  • 代际说法不认同,但不讨论了。

    只说前面的把人的积极性量化,更不认同。

    ——1、良种和化肥等的使用,也离不开技术人员和工人的积极性作用,使得产能、品种等快速增长,能够在一定年头后,即能满足农民使用要求;

    2、良种和化肥等不是无偿使用的,那时候的农民还没钱,但良种和化肥等的推广使用是闪速的,能成为极为紧俏的物品,不能不说是因为农民的积极性。

我下乡六年,生产队主种棉花,其次也有水稻,所以都懂一点。

集体劳动,水稻产量多在600-700斤之间,分田后一般800多斤。如果没有良种和化肥加持,这也差不多到顶了。有良种和化肥,湖南大田测试是2000斤,一般超过1000斤并无困难。

所以人的积极性可以量化,大约20-30%之间,科技种田超过30%应无疑问,这里面其实不含农民积极性。

其实杂交稻还有一个增产因素没见人提。普通水稻,一亩要大几十斤稻种,杂交稻减少一半,因为杂交稻分蘖能力强,普通水稻插秧要5-7株一兜,杂交稻是2-3株一兜,省稻种也算增产吧?

代际因素正是考虑到科技进步。中国农业,几千年不变,社会环境也无大变化,那时有代际因素吗?没有。

走向工业化为什么有代际因素,其实也是因为技术进步大约三十年会有很大变化,在这种变化过的环境里,人们思想当然随之变化,我把它称为代际因素,你当然也可以用其他概念归纳。

站务

全部专栏